更新於 2024/12/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腦用量其實超過 90%!認識大腦,就能提高效率——《打破大腦偽科學》

電影《露西》裡提及,一般人只開發了 10% 大腦,還有 90% 未使用的潛能,概念聽起來好像很合理,然而這其實是一種迷思!對一般大眾來說,腦科學可說是超級複雜的知識,但在《打破大腦偽科學》一書中,透過腦科學專家漢寧.貝克淺白的說明與舉例,讓非專業的我們,得以輕鬆窺探腦科學在生活中的迷思與解答。

《打破大腦偽科學》漢寧.貝克 著/顏徽玲、林敏雅 譯

《打破大腦偽科學》漢寧.貝克 著/顏徽玲、林敏雅 譯


還記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看到的當下就立刻寫下筆記,這句話幾乎貫穿了大部分書中內容,一反人們對於大腦的認知,從這本書中,重新認識我們的大腦運作的模式,不只是純粹長冷知識,更有得以應用於生活的內容,相當值得一讀!

腦子很懶,只做必要的工作


以下整理部分書中提及的大腦迷思,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生活中的腦科學吧!

 

大腦使用量其實高達 90% 以上

什麼?原來大腦不只有使用 10%,而是超過 90%!原來我們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工作,但它可不只是在瞎忙,如同前述所說「大腦只做必要的工作」,其實人們大腦的儲存量,是動態且保持剛剛好的狀態

那麼,大腦的儲存量會滿嗎?大腦不像是硬碟一樣有個存量上限,反而是會隨著需求而有所調整。透過不停地整理有用資訊、移除無用資訊,大腦會將空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舉凡使用越多次數的記憶,大腦就會認為那是重要資訊,因此資訊活化越多次,大腦就越容易記得。

當然大腦的儲存空間也是有上限的,然而能夠記憶的最大資訊量,比整個太陽系的原子還多!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煩惱。

 

大雜燴的學習,才能確實訓練大腦

我們的大腦皮質神經細胞,從出生開始幾乎就成形了,極少生成新的神經細胞,也就是說,這些細胞只會不停變老、一直走下坡。那要怎麼辦呢?

別擔心!細胞的數量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細胞之間的連結。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這些連結,儲存了人們的資訊和記憶,想想看,如果三天兩頭換掉舊細胞、改成新細胞,就會像是不停換員工一樣,光是業務交接就忙不完,還有可能掉東掉西的,所以新細胞也不見得比較好啊。

所以說,加強細胞與細胞連結、記憶重要資訊的方法,就是多多去使用它。比方說,多多和朋友聚會聊天、去運動、自己下廚、出外旅行等等,這些行動都比起待在家裡填寫數獨更能訓練你的大腦。

在《打破大腦偽科學》一書中提到,每個人都是全能型的學習者,最好的學習就是大雜燴。結合閱讀、說話、寫下來、畫圖、講解給別人聽,多方刺激、多重複,讓大腦認知到這是重要資訊,才能學得好。

 

大腦其實不擅長「一腦多用」

有時候我們會習慣一次做很多事情,希望能節省時間,然而大腦其實無法有意識的一腦多用。就像手裡正在滑手機回訊息的時候,耳朵就聽不清楚身旁人在說什麼,腦的工作方式,是在多件事情中快速切換。大腦不擅長一腦多用,所以要是想提高處理效率,做事情就需要區分輕重緩急,一件一件來。

白天裡非常忙碌的腦,到了晚上也不會休息哦!晚上是腦的大掃除時間,負責清理白天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有點像是開完派對之後,在收拾殘局整理屋子的感覺。

讓人訝異的是,腦子在所有的睡眠階段都不會關機休息,這也就是為什麼睡前讀過的東西,隔天早上會記得比較清楚,因為大腦根本持續在運作啊!

 

大腦跟電腦相比,誰比較厲害?

在 AI 人工智慧盛行的時代,人腦和電腦的競爭可說是打得火熱,到底誰比較厲害呢?比起電腦,人腦的運算速度慢上了兩百萬倍,而且還會經常出錯,一個神經細胞的犯錯機率是一個電腦晶片的十億倍。

那麼,人腦究竟要怎麼跟電腦比較啊?重點來了,比起電腦,人腦知道很多捷徑和策略,可以省略掉大多數煩人的運算工作,更容易達到目的。所以說人腦還是很有勝算的啦!

 

你如何使用你的腦子,決定你有什麼樣的腦子!

 

只要了解大腦的運作模式,提高效率、增加學習力,都有跡可循。有興趣的話,《打破大腦偽科學》書中還有超級多有趣的腦迷思,可以找來看看哦,推薦給你!




喜歡我的文章,請大方的按下追蹤、愛心、留言~
我的粉絲專頁 邊境牧羊犬的觀察筆記 三不五時會分享生活小故事,歡迎追蹤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