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曾永義【戲曲學】課堂筆記——單元1.戲曲概論

raw-image
  • 「戲」是滑稽詼諧的動作。「劇」是好笑的、帶有笑話意味的,是滑稽詼諧的語言。「戲劇」滑稽詼諧的語言和動作。
  • 「戲曲」一詞始見於南宋,原是「戲文」的別稱。自王國維《宋元戲曲史》開始用「戲曲」作為中國古典戲劇的總稱。
  • 「劇」的指稱泛圍隨時間而愈來愈廣,凡是由人搬演故事,皆稱為「劇」。
  • 演員合歌、舞、樂,以代言的方式演故事,才能叫「戲曲」。凡是研究戲曲的全盤學問,就是戲曲學。
  • 戲曲是綜合文學,中國文學各個體裁都可以融合進來。中國人的思想理念、民情風俗,沒有不反映在戲曲裡的。
  • 劇場可以決定戲曲演出的內容、思想、藝術特色。


  • 一種文學理論是要文學體例發展到成熟以後,甚至開始走下坡,大家才會回顧,開始去探討它。回顧和探討時,就可以觀察出這種理論是怎樣形成的,並且看出理論實際上有多大影響。
  • 眾所周知,戲曲與小說的結構不一樣,但現代研究戲曲的學者都用研究小說的手法來研究戲曲。這是不正確的。
  • 大家研究中國學問,往往使用西方觀念,但不知道從自身的作品特色、背景、文化各方面去探索。
  • 戲曲的外在結構就像房子的骨架一樣,內在結構就是編劇家的藝術手法,就是排場的建構。(按:外在結構是指劇場?)


  • 李歐梵院士主持的一場座談會上,討論要不要用西方理論作戲曲批評,在座絕大部份的人都贊成。少數人認為要懂得運用的方法,該用的可以用,不該用的千萬不能用。(按:至於什麼是該用什麼是不該用?不詳。)
  • 法國漢學家安必諾教授認為:現在研究中國戲曲所用的西方理論,是法國哲學家的思想,由哲學思想變為文學理論,由法文翻譯為英文,又由英文翻譯為中文,隔了許多層來運用,就會走火入魔。


  • 導演制進入傳統戲曲,使本來以演員為中心的戲曲藝術變成導演為中心,扼殺了演員的表演空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大學時期開始的上課和講座筆記。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