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亞丁轉山之旅:一場靈魂探索的朝聖之路

raw-image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轉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1683-1706)


這幾句詞,將藏族的宗教儀式與人世間的情愛連結,韻律之美、意涵之刻骨,堪稱情詩首選!若是不這麼羅曼蒂克,這首情詩也可以超越愛情與宗教,將第二句的「我」與第四句的「你」分別解釋為佛洛依德理論中所指有意識處理現世的「自我」與完全潛意識不受主觀意識控制的「本我」,那麼,這轉山轉水轉佛塔,為的是在今世自我追尋─找回初心。在空氣稀薄的4000公尺以上高山踽踽獨行,更靠近天堂也更接近「本我」。


2024年五月,我和另外六位山友參與了「野樵國際旅行社」所承接的川西登山健行活動,共花了九天進行穿越地獄谷以及亞丁轉山。去之前對於行程的瞭解僅限於是多日的高海拔登山健行活動,走完全程,才瞭解我不僅走入了「消失的地平線」中的「香格里拉」,也浸淫在豐富的藏區民族與文化之中。詳細的行程另文介紹,本篇先就幾個亞丁轉山的先備知識加以說明:

轉山

"轉山“是藏傳佛教的朝聖儀式,(藏語:གནས་སྐོར)在藏區許多地方都有轉山的習俗,人們相信世人要承受六道輪回之苦,而轉繞神山可以消除惡業、積累福德,在輪回中免遭堕入無盡地獄,甚至可以脱離六道輪回來世成佛。雖然轉山是藏區的朝聖儀式,但是近年也如西班牙的朝聖之路或是日本的四國遍路一樣,許多人視轉山為「靈魂的探索」或是「與大自然、當地環境深刻結合」的活動,已經脫離原始的宗教信仰目的了。

這次我在川西轉的是亞丁三神山,亞丁三神山包括:北峰仙乃日、南峰央邁勇、東峰夏諾多吉。亞丁轉山的方法有大轉、中轉、小轉三種,據稱藏人平時多採用小轉的方式,也就是圍繞仙乃日神山轉山,而到了本命年的時候,則多採大轉的路線。小轉一般只需1 天,中轉需要 3 天,大轉则是 7 天左右。我們這次的行程是地獄谷+中轉,總共在山上走了9天。協助我們規劃行程的摩梵轉山俱樂部認為這是川西最美的一段路程。

地獄谷+亞丁中轉的路線圖(紅底是紮營的營地,藍底是高山湖泊、黃底是三聖山)

出發前與嚮導群合影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語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五省藏區。一般將藏族傳統文化地區分為康巴、衛藏和安多地區。亞丁轉山主要是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範圍,為康巴藏族分布區域。我於2023年年底曾赴尼泊爾走安娜普納大環線),這次來到川西藏區,覺得很有熟悉感,不只人種容貌非常相似,轉山時看到的經幡、佛寺、疊石等都讓我彷彿重回尼泊爾。事實上,藏族的宗教與文化與尼泊爾藏人在宗教、文化和歷史上的確都有着緊密的聯繫。在宗教方面,許多藏傳佛教的高僧都曾在尼泊爾修行,也對尼泊爾的佛教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文化方面,藏人和尼泊爾人的交流也十分频繁,許多傳统的工藝品、服飾、音樂和舞蹈都在兩地互相流傳。

 

三個藏區文化分布的地點(Tsang_Amdo_and_Kham.jpg, CC BY-SA 3.0)

與康巴阿媽合影

馬幫

在早期沒有公路和汽車的時代,大陸的大西南地區有賴馬或騾子載運貨物,而馬幫就是民間組織起來的騾馬隊。過去馬幫主要是載運普洱茶及其他商品,現代的馬幫轉型肩負著協助驢友(大陸對於山友的稱呼)的任務,和國內協作所提供的服務類似。我們的轉山行程共請了四位馬伕負責14匹騾子。騾子是馬和驢交配的後代,很能負重,我們的帳棚、行李、食材、烹煮器材等等都交給騾子,騾子不只載貨,若是有山友體力不支,也可騎乘騾子繼續行程。

馬幫負責收拾營地,比我們晚啟程,但是比我們早到營地把帳搭好。多虧了馬幫協助,我們才可以在這樣高海拔的山區以最輕便的行囊進行轉山。「山間鈴響馬幫來」是早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劇情片,這片名正符合我們這一路與馬幫與騾子相依相伴的寫照。

負重的騾子

三怙山

我們所繞行的亞丁三神山稱為三怙山,藏語名為「貢嘎日松貢布」,意為「终年積雪不化的三座護法神山聖地」。三座雪山呈“品”字形排列。其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三座神山都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亞丁風景區內,三座神山的主體完全隔開但相距不遠,呈“品”字形排列。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北峯仙乃日6032米,南峯央邁勇5958米,東峯夏諾多吉5958米。三座雪峯潔白,峭拔,似利劍直插雲霄。仙乃日藏語意為「觀世音菩薩」,像大佛傲然端蓮花座;央邁勇在語意為「文殊菩薩」,像少女,嫺靜端莊,冰清玉潔;夏諾多吉藏語意為「金剛手菩薩」,像少年,雄健剛毅,神采奕奕。這三座山是禁止攀登的,不僅是因為難度高,也因為是藏人心目中的聖山,只可仰望不可褻玩(如同禁止登頂的大霸尖山是泰雅族和賽夏族的聖山)。

轉山期間,這三座神山總是輪流相伴在旁,隨著角度不同,三神山的樣貌也有變化,有時讓人弄不清那俯視著旅人的到底是哪一座菩薩。波雍措是唯一可以同時拍到三神山同框的地點,這次在波雍措紮營時,天氣很配合,讓三位菩薩都同時出現在天際。

三位菩薩同時現身

卡斯地狱谷

卡斯地獄谷,位於貢嘎雪山西側卡斯村,谷長12公里,峽谷最大深度1000米,是佛教典籍中提到的世界八大寒林(尸林)之一,傳說是是人类肉身由凡界进入天堂的必经之路;這次我們轉山之前,先走了兩天半的地獄谷行程,雖然嚴格來說地獄谷不算在轉山行程中,不過地獄谷沿路佈滿了上面雕刻著藏文的石版可見也有不少信徒藉著行走地獄谷以消除惡業。地獄谷的海拔介於在3000-4700公尺之間,沿路溪流、大樹、巨石的景觀再加上一些當地傳說,也頗具特色。地獄谷走完也接上了三怙山─也就是住著菩薩的天堂。

刻著經文的石塊


洛克線

一般人比較熟悉的川西徒步路線是洛克線。這條路線有歷史意義,1928年3月,澳籍美國植物學家、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從木里出發,穿越稻城、亞丁等地,深入貢嘎嶺地區;他在兩次穿越稻城亞丁之後,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文章和三神山的照片,引起世人對這神秘美景的注意。1933年作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以洛克的文章和照片為素材,創作了「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小說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也因而被稱為「香格里拉」。我在高中時也去電影院看了根據這部小說所拍成的電影,當時萬萬也沒想到日後會有機會來到「香格里拉」的場景中。當年洛克探險時從木里穿越到貢嘎嶺地區的這條線路被稱為「洛克線」。我們雖沒有走洛克線全程,但是從沖古寺到蛇湖營地這一段的轉山與洛克線重疊。

原圖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8bq4e8e.html

景區中保存的洛克小屋

海子/海/措

「海子」也稱為「海」,源於蒙古語,指湖泊水潭. 北京、內蒙古、青海、西藏、雲南、新疆、四川許多湖泊都是以海命名的。藏語的湖泊稱為「措」,因此措或是海都是高山湖泊的意思。川西的高山湖泊眾多,我們的轉山也轉了好幾個高山湖泊,這次轉山所經過或是紮營的高山湖有:青蛙海、波雍措、牛奶海、五色海、蛇湖、珍珠海等。其中青蛙海也稱朗措,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個高山湖泊,湖中恰有两块酷似青蛙形状的岩石,分别是“金青蛙”和“银青蛙”,所以被叫做“青蛙湖”。蛇湖(藏語勒西措)是亞丁最大的高山湖,湖中蜿蜒曲折的河渠好像一條條蠕動的小蛇,所以稱之為蛇湖也稱智慧海。波雍措可同時看到三座神山,是攝影師最愛的拍攝地點;牛奶海由央邁勇冰川融水而成,湖水清瑩透蓝,周邊繞有乳白色光環;五色海是藏區著名的聖湖,據稱可以「返演歷史,预测未來」。珍珠海湖水碧綠,是拍攝仙乃日倒影的最佳點。其中珍珠海、五色海及牛奶海一般遊客可藉由稻程亞丁的景區步道到達,其餘幾個湖則需深入山區才看得到。

高山湖泊對於愛好大自然的人有致命的吸引力,台灣的高山湖泊如翠池、嘉明湖、加羅湖、松羅湖、七彩湖等也都絕美,吸引許多山友造訪。

高山湖泊無可抵擋的魅力

轉山轉水轉佛塔,不論你想轉的是今生還是來世,想追尋的是觀自在的「本我」還是那不可求的「途中相遇」,都值得來亞丁走一遭!



感謝亞丁摩梵星辰酒店莊主兼攝影大師老尹美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