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1|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閱讀筆記 #001|聆聽的空間:向藝術家與障礙藝術家借鑑

「共融」、「融合」與「平權」大概是近年來熱門的幾個關鍵字。英國學者Alice Fox長期耕耘於共融藝術領域,讓心智障礙者能悠遊於藝術中。她更成立Rocket Art Studio,以工作室的形式,讓心智障礙者不僅是接觸藝術活動,更藉由空間的營造,讓障礙者能浸潤於藝術創作空間,成為一名「藝術家」。

在〈聆聽的空間:向藝術家與障礙藝術家借鑑〉(Listening space: Lessons from artists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一文中,Macpherson與Fox企圖運用位於英國Brighton的Rocket Art Studio為例,說明聆聽的意義,以及如何運用藝術本位的方法,營造出良好的聆聽與表達空間。

首先,文中先提到聆聽的意義必須被擴張。Crang (2005)提到即使是逐字稿的轉譯,也會失去些原本溝通與聆聽的感知線索。對於心智障礙者而言,在對於環境或訪問者不熟悉的情況下,或許口語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因此,調整對於聆聽方法的實踐,以適切地貼合多元形式的能動性與主體性,對於了解心智障礙者尤為重要。而藝術的聆聽,包含了對於媒材與創作過程的聆聽。

「共融藝術」是描述障礙者與非障礙者共同的創造性合作。這個過程是雙向互惠的交流旅程,使藝術家們能相互學習。這樣的過程,能使非障礙藝術家置身於更基進的合作角色中,脫去過往「幫助者」的角色。再重新定義此角色時,更能肯認障礙藝術家在藝術中的貢獻 (p.5 )。

Rocket Art Studio的藝術家每週會到工作室一次,工作室情境能讓障礙者建構自己作為藝術家的身份認同,亦讓工作變得更有價值。Alice認為,在工作室的情境應將障礙者視為有複雜溝通需求的人,而「有意義的作品」,指涉的是能透過作品本身傳達意義的作品。

因此,在工作室中的「協作方法」是促進高品質創作過程的關鍵。有時,工作室中的創作是表演與視覺形式的協作,有時則是非常個人的。然而,無論是何種創作,讓參與者感到安全與舒適是非常重要的。Alice特別提到,理解每個參與者都有自己想要參與的方式,再以這樣的方式與他們溝通是重要的,所以,提供聆聽的機會,也藉由媒材與實踐創造相遇的可能。

本篇文章也指出,共融藝術家(inclusive artists)不僅是創作與促進者,更應該是透過選取媒材,協助個體能發展個人技能,並且透過創作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更多、更廣的觀眾們,並且欣賞與珍視作品。簡言之,合適的媒材與創作技巧皆是重要的,適切的媒材與技法,如此,能積極地促使個人轉變。

然而,到底何謂「聆聽」?Macpherson與Alice是這樣說的:

藝術創作不僅是幫助你和另一個人相處,更能幫助你找到共同的語言,並能回應他們一些話語。如果做得夠好,則能帶來專注的「在一起」(being-with),如同一場對話,但是並非語言——而是一種巧妙的聆聽形式,如此,你便能以適合對方且有意義的方式作出回應 (p.9)。

由此可見,Macpherson與Alice將聆聽從傳統的言語擴張至行為,並且強調共同專注「在一起」層面上的聆聽。但這樣的聆聽並非僅有創作過程中,作品本身的變化,更有著創作過程中的身理語言,諸如眼睛的轉動和手勢。總而言之,這樣的聆聽必須透過耐心,給予更多時間,在時間的流動中找尋線索。

綜上所述,藝術創作的重要性在於他能提供不同的溝通形式,在創作過程中,也有許多的線索可循。然而,創作所選用的媒材以及技法仍是重要的,這些因素影響作品的表達效果。因此,完善的空間、對頻的協作者、合宜的時間性與可塑的媒材都是促成有效表達與聆聽的藝術活動的關鍵。

參考資料:Macpherson, H., Fox, A., Street, S., Cull, J., Jenner, T., Lake, D., Lake, M., & Hart, S. (2016). Listening space: Lessons from artists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1-19. https://doi.org/10.1177/02637758156130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書寫關於藝術教育的閱讀筆記與所思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