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都想要追尋更好的生活方式。
離鄉背井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來打工,想要賺取高額的報酬,冒著高風險想要致富的背後,是有著不小的負債,他們在當地欠下的債務是仲介制度造成的,疫情之下有的時漏不得已想要打黑工,不小心被抓開始編起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的言之成理,有的一聽就是扯謊,但盜亦有道,他們知道要保護同行,絕不隨意透漏下線,讓查緝有時候受到相當的攔阻。
包著一大包的被捕者,急忙要偷留電話要幫忙通風報信的,還有不小心節外生枝的第三者故事,在在顯示越南移工並不都同一個樣貌,他們都是活生生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故事,通譯的艱難在要知道發生了什麼,卻不能真的移情什麼。
專勤隊遇上人口販運,也是很頭痛,當事人想要翻身,不覺得自己是被害人,好不容易追查到的線索,卻像斷了線的風箏。性剝削的現實和海撈現金的拉扯,通譯迷航在童年的困頓和現今脫貧向上流動的經驗中,該站在哪一邊呢?中立存不存在呢?難吶。
階級再製的故事不僅在代間也在代際。政權交替的時節,那些悲歡離合的故事,總讓人留下難以忘卻的印象,那些故事該怎樣記述,又有怎樣的轉型正義呢?越南人?越南華人?他們應該是什麼樣的身分?又該是什麼認同?好不容易生存下來了,真的好難。作為通譯,他懂得語言,懂得歷史,但這些真的都很難在這本小書裡,清楚的呈現、紀載。
移工除了生存的掙扎之外,還有柴米油鹽的生活味道,那些生活的飲食,也是值得記述的。光是粽子就和臺灣的很不一樣,說起粽子就令人想起越南傳統的粽子的故事,也讓人想起粽子的形狀和臺灣大不相同。有機會的話,或許也可以嘗嘗越南粽子,試試與臺灣不同的粽味。
最後是得到文學獎的作品。散文別有韻味的說著木柵的故事。原來越南離我們這麼近,而我們並沒有認真的去認識這些曾經從越南來的人們。他們飄洋過海,來到臺灣,在新店、安坑落腳。那些移居的故事中,並不都是歡笑,也有篳路藍縷的部分。新住民的認同在何方,無解,但一路追尋。
推薦給也對移工、越南移民有興趣的朋友,敘事的方式很特別,一邊講移工,一邊講移民,穿插卻不突兀,交織而密切。而他通譯的,不僅是移工的故事,還有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