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關於閱讀這回事(17):藉由寫作累積閱讀功力

閱讀量真夠多的人,看到其他高手寫文,不會因為寫的精采與否做判斷,他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可以分辨人家寫作的內涵在哪,又究竟含有多深厚的知識能量。這就是為何書讀越多的人越謙遜,因為他看的到人家功夫在哪,不是表面的招式炫不炫而已。

上週提到透過進階閱讀就是要寫作,強迫大腦進行系統化的整理,但一定有人會覺得,讀書幹嘛這麼麻煩?

其實這很必要,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

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別讓書商替你代勞:廣泛閱讀自能將知識分門別類

舉個例子,三采文化出的童書,作者很清楚是寫給小朋友看的,就算圖片附上很多字,敘述方式也簡潔明瞭,沒有什麼鋪陳,鮮有加入作者意識形態的(就算有也很難看出來)。

針對成年人的書呢?很難,多數作者的習慣是,依照自己想寫的方式去寫,寫出來後的受眾自己會分類,然後就成為那方面的作家。像是美國撰寫戰史、科學史、思想史,左右都有的作家,皆具有高學歷與豐富的經歷,但怎麼在分類上,有的適合專業人士,有些適合一般人?

例如約翰.基根(JOHN KEEGAN)著作的戰爭史系列,對軍事沒興趣的人會讀不下去,但當成文化史念反而還可以。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戰史系列一樣不好讀,但一般人可以當成軍事資料看完。差別就在兩人的學經歷背景不同,還有第一本著作產生的迴響。

這兩本被歸類到戰史,不是導讀類,但以軍事專業的角度來說,確確實實屬於導讀類型,因為內容有非常多的細節,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但就剛對軍事有興趣的人來說,這兩本專業性十足。

編:工商服務時間

筆者的意思是,歸類不是書店決定,也不是專家判斷,要看自己。你閱讀量越多,知識儲備越深厚,就能看出讀這本書,之後要找哪些方向加強,又缺了什麼概念,不會變成背書。一般人的專業書,對你而言可能就只是導讀,但要說能夠變成專家,不去加入該行業,從業幾年獲取最新的經驗,說真的沒辦法。

雖不能盡信著作,小道卻常有可觀

又例如Vaclav Smil的著作,台灣近年有兩本翻譯,比較新的是「這個世界運作的真相: 以數據解析人類經濟和生存的困局與機會」,這本就很像是科普、導讀、百科類兼具,列舉資料的同時,寫作方式簡單上手,又能快速理解多領域的知識,作者也在書中將之整合。去查作者背景,本就是什麼都碰,還做過政策分析,曉得科學問題的背後還有政治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