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破壞與重建




看了黃仁勳的演講 他提到一間公司要成長

就必須得學會「自我饞食」 

創新技術與產品 吃掉自己原有的技術與產品 否則就會淪為被其他公司饞食




讓我想到 我走出自己舒適圈這件事情 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只是把這件事 運用在自己身上







我知道我是高敏感人 也是共感人

我比較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情緒與狀態 並且因為容易共感 所以也比較容易影響自己的情緒與狀態




要維持自己的狀態是一件需要一直練習的事情

這並不容易

所以這是為什麼我減少社交的量 並且精選我要社交的人 就是我的朋友圈




我的朋友都是經過我的挑選的

我們彼此信任 所以不用長時間相聚也可以保持很好的關係

這樣好以維持我的社交精力 也不佔用彼此很多時間 兩全其美




說回來

這次跳出舒適圈的改變 即是要我重新去面對到「社交」這件事

可能會遇到很多無效社交 或是為了場合而做的場面社交

這些都是我原本捨棄掉 避免去面對的事







我知道這次的改變會影響我整個人

我可能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

心情可能無法一直如此平穩

可能會再次發生焦慮的狀況 隨著事件 一次又一次




老實說我已經因為這樣的改變產生焦慮過了

因為改變導致未來太多不可控因素 而我試圖控制它

但現在打字後看 其實不改變的話 未來其實也是不可控的🤣




總之這樣的改變是必然

破壞與重建 毀滅與重生

這是宇宙的法則之一




我還不知道下一個我會長什麼樣子

但我會期待




後記:這篇文就是我的焦慮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喜歡用各種方式探究自己:心理學、肢體語言、哲學、現實與理想、靈性與生活 (不定時更新)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鯨魚的自我之旅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