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上榜醫學系不看英文成績?

前幾日新聞報導,國內龍頭大學臺灣大學中頂尖的醫學院,已經正式宣布自115年度學年起學測成績五科只看四科,將英語科成績排除在外,而看社會科成績,因而引發不少討論。

反對者認為,既然是升學考試,為求公平,看英文成績是本來就行之有年的作法,沒有理由改弦更張。但是筆者依照過往的學習經驗(筆者並非醫學系畢業),認為台大醫學系的做法雖然大膽,但是開先例值得鼓勵。

臺大醫學院


筆者記憶猶新,在高三那年考試,為了讓整班學生拿高分,每天都是英語課老師無止盡的拿測驗卷一直寫,彷彿填鴨式再現,試圖用題海戰術拉分數。當然,努力是有回報的,大家的考試成績都能讓老師滿意。但我還是覺得有說不出的哪裡怪,直到從臺大法律系畢業後,我聽英語雜誌彭蒙惠英語才猛然醒悟,英語檢定如全民英檢、托福、多益、雅思,都是聽說讀寫都要通過才能有證書(多益可以聽讀通過拿相關的證書),也才有比較客觀的成績評量考生的英語能力。反觀學測與分科測驗(以前的指定科目考試),都是只有書面的選擇題題目以及作文題,頂多只測驗讀跟寫而已,反而疏忽掉的同等重要的英語聽力與口說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我以前收聽空中英語教室跟彭蒙惠英語時,常常都聽不懂節目老師說什麼,都覺得他們說得好快。因而打擊了我的信心,認為我英語程度無從提升。

臺大醫院


事實上,教學英語有成的彭蒙惠老師曾說,英語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聽,聽懂了,自然就會寫,會寫了,自然就會讀,也自然會說,因此,為何國內英語教育都完全違反常識,一再用課本課文來考試,然後再到高三讓學生用題海戰術衝分數,表面上是繳出亮的成績單,實際上假如學生們上大學不知上進,進修英語,反而卻賠掉了他們很多人生的無限可能。畢竟,英語已經是21世紀的世界語言,不會英語,行走外國都無法與外國人溝通,就容易產生文化衝突,製造事端。

蔡英文前總統與彭蒙惠老師


因此,臺大就規定,校內學生畢業前就要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測驗,也就是及格通過閱讀與聽力,既然學校都已經如此規定,那麼國內高中升學考試的英語課,難度只有高中程度,是否還有非得採計的必要,就不無疑問。因為,就算是蒙混過關可以進臺大讀書,上醫學院的課,所接觸到的都是原文書,甚至要背誦拉丁文名詞(很多學名都是拉丁文),那麼上課不但辛苦,自修依然碰壁,最後被二一淘汰也是意料之中。但如果一個學生英語程度真的不好,但是其他四科都不錯,那也無法基於公平性而否決掉這位學生想當醫生的願望。他可以在入學之後自己修必修的大一英語加強自己的程度,修行在個人。因此,醫學院不看英語而看他科的整體表現,筆者是舉雙手贊成的。

不過,如果只有大學端改革,那是遠遠不夠,離政府想讓臺灣成為雙語國家的理想還差得遠。根本之道,應該導正學校老師考試領導教學的陳腐觀念,還有英語一定要去補習的無知,課程上不能只教課本,而是要設計作業讓學生多方參與,甚至用英語對話,以及多上英語雜誌的文章,鼓勵學生多聽雜誌附帶的教學錄音檔案,自學英語,就能省去很多補習費,學校老師相對也會比較輕鬆,那種只會拼命寫題目賺分數的無謂策略就可以停止,達到各方皆贏的結局,這不是很好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裡將分享我讀過的好書與好電影的心得,這些心得將以隨筆的方式寫成,歡迎各位參觀喔,請多多指教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