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移動速度變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運動自然會變慢。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並且有多種潛在的解釋。新陳代謝的減慢、肌肉質量的喪失以及日常活動的減少,都是導致老年人運動速度減慢的常見因素。然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老年人的移動速度較慢,可能是因為這樣做比年輕人花費更多的精力。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研究參與者的表現模式,發現老年人在某些時候會改變他們的動作,以幫助儲存更多的能量。這種能量儲存的需求使得老年人不得不採取較慢且更經濟的運動方式。科學家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肌肉細胞在將能量轉化為肌肉力量並最終產生運動方面的效率會降低。


研究發現,老年人在進行日常活動時,肌肉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完成相同的運動任務。這意味著,老年人在走路或跑步時,可能比年輕人感覺更加疲倦。這項研究強調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並指出了增強肌肉力量和能量效率的重要性。


此外,這項研究的結果還對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了解老年人運動效率的降低,醫療專業人員和健身教練可以針對性地設計運動計劃,幫助老年人維持和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例如,增加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可以提高肌肉質量和新陳代謝,從而減少運動時的能量消耗。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揭示了老年人運動速度減慢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肌肉能量效率的降低。這一發現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運動行為,還為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隨著我們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相信未來能夠找到更多的方法來幫助老年人保持活力和健康。

avatar-img
8會員
43內容數
✨ 歡迎來到「知識禪修天」 ✨ 在這裡,你將獲得最新的醫學常識,與心靈成長的智慧。 我們不僅關注你的身體健康,還陪伴你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無論你是想掌握前沿醫學知識,還是尋找心靈的片刻寧靜,這裡都是你的歸宿。 🌟 訂閱我們,一起踏上健康與智慧的成長之旅吧!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知識禪修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異位性皮膚炎,俗稱濕疹,是一種因發炎反應所引發的皮膚病。近年來,研究發現攝入過量鹽分與異位性皮膚炎之間存在關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提出,如果我們的飲食中含鈉過高,可能會提高我們患上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這項研究發表在《JAMA Dermatology》上。 鈉儲存在我們的皮膚中時,它可
前言 腎臟在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每30分鐘就會過濾體內所有的血液,清除廢物、毒素和排出多餘的液體。此外,還有助於控制血壓,刺激紅血球的產生,保持骨骼健康,並調節對生命至關重要的體內磷酸鹽平衡。若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將不只對患者本身健康造成威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醫療成本高昂,形成社
前言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痴呆症。 僅在美國,每66秒就有一例新的阿茲海默症病例。目前全球患有失智症的人數已超過5500萬。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7800萬,甚至於2050年失智症的預估人數將增加至1.39億 。相對於臺灣,「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台灣失智人口於民國120年將達46萬人且逐
前言 腦中風是一種急症,成因為大腦血液供應出現出血或堵塞症狀而使大腦氧氣供應不足引起的。根據統計,中風是美國第五大死因,每年約有80萬人罹患中風,並且其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在台灣,腦血管疾病是前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60-79歲是中風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腦中風若
前言 睡眠剝奪是全球性的問題,是指一個人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或睡眠的品質不夠好,此問題導因於健康問題、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環境因素或個人的生活習慣等原因。短期的睡眠剝奪可能會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波動、反應時間減慢等問題。而長期的睡眠剝奪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
頸因性頭痛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這種頭痛的主要原因是頸椎結構、肌肉、骨骼或神經產生問題,進而發生頭痛症狀,目前大約20%的頭痛病患就是因為頸因性頭痛而就醫。在台灣,頸因性頭痛人口比例約為0.4%至2.5%,20歲到60歲的人都可能經歷過,平均發病年齡約為40歲左右,近年來年輕患者也越來越多,
異位性皮膚炎,俗稱濕疹,是一種因發炎反應所引發的皮膚病。近年來,研究發現攝入過量鹽分與異位性皮膚炎之間存在關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提出,如果我們的飲食中含鈉過高,可能會提高我們患上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這項研究發表在《JAMA Dermatology》上。 鈉儲存在我們的皮膚中時,它可
前言 腎臟在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每30分鐘就會過濾體內所有的血液,清除廢物、毒素和排出多餘的液體。此外,還有助於控制血壓,刺激紅血球的產生,保持骨骼健康,並調節對生命至關重要的體內磷酸鹽平衡。若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將不只對患者本身健康造成威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醫療成本高昂,形成社
前言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痴呆症。 僅在美國,每66秒就有一例新的阿茲海默症病例。目前全球患有失智症的人數已超過5500萬。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7800萬,甚至於2050年失智症的預估人數將增加至1.39億 。相對於臺灣,「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台灣失智人口於民國120年將達46萬人且逐
前言 腦中風是一種急症,成因為大腦血液供應出現出血或堵塞症狀而使大腦氧氣供應不足引起的。根據統計,中風是美國第五大死因,每年約有80萬人罹患中風,並且其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在台灣,腦血管疾病是前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60-79歲是中風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腦中風若
前言 睡眠剝奪是全球性的問題,是指一個人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或睡眠的品質不夠好,此問題導因於健康問題、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環境因素或個人的生活習慣等原因。短期的睡眠剝奪可能會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波動、反應時間減慢等問題。而長期的睡眠剝奪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
頸因性頭痛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這種頭痛的主要原因是頸椎結構、肌肉、骨骼或神經產生問題,進而發生頭痛症狀,目前大約20%的頭痛病患就是因為頸因性頭痛而就醫。在台灣,頸因性頭痛人口比例約為0.4%至2.5%,20歲到60歲的人都可能經歷過,平均發病年齡約為40歲左右,近年來年輕患者也越來越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曾經和一個大學同學交流時,他的分享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我爸退休後還是跟以前一樣,總是汲汲營營,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明明自己身體也不是那麼好了,我就不懂為何他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忙!」 仔細回想之前認識過的熟齡朋友們,確實有不少退休人士比從前工作時還要忙碌!他們把自己的行程排得很滿,早上去公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曾經和一個大學同學交流時,他的分享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我爸退休後還是跟以前一樣,總是汲汲營營,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明明自己身體也不是那麼好了,我就不懂為何他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忙!」 仔細回想之前認識過的熟齡朋友們,確實有不少退休人士比從前工作時還要忙碌!他們把自己的行程排得很滿,早上去公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