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三八〇: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下利清穀代表腸胃是虛寒的,津液是不夠的,因為攻表是靠裡面的陽,腸胃的津液來的,發汗會把陽氣給發散掉了,津液也流失掉了,「汗出,必脹滿」,造成陰陽兩虛,裡寒更盛,腸胃沒有蠕動而造成腹部脹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下利」,厥陰證的熱利,脈本應沉數,現在「寸脈反浮數」,寸脈代表胸陽、上焦,寸脈浮數代表虛熱在胸陽無法往下行,「尺中自濇者」,尺脈按下去空空扁扁的,代表陰仍不足。因為病邪被肝臟元陽往外推進入腸道,邪熱在腸子內會過熱,「必圊膿血」,大便會出血,因為下利造成腸胃津液不足,人的體能很虛弱了,邪熱破壞腸壁,
少陰屬腎水,指的是太溪脈;蚨陽屬胃土,指的是衝陽脈。土若不能制水,水就會泛濫成災,導致嘔吐、下利。所以太溪脈要比衝陽脈小才是正常的。這是小書僮跌倒後把書簡弄亂了,本應該在少陰篇中才是。
「下利」,厥陰證下利通常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下利後身體微熱、口渴、脈弱,代表陽慢慢回頭了,病邪跟著下利被排出體外,口渴,代表津液仍尚未充足,慢慢回補身體會自己好起來。 如果下利後脈數、大熱而渴,數就是熱,代表裡面還有發炎,病邪還在裡面。倪氏曰:臨床上霍亂、瘧疾都要參考厥陰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厥陰病患者一直下利,陰虛掉了,手腳冷到手肘膝蓋,摸不到脈,這是心臟衰竭,快要死了,「灸之不溫」,灸關元穴都無法讓手腳回溫(因為命門火已衰竭),「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如果還是摸不到脈,寒從下一直往上,肺臟被寒佔據了大部分空間,導致橫膈膜無法下降了,吸入的少呼的多,血氧
「下利」,厥陰下利是寒濕下陷大腸,脈當見沉緊,外證會看到手腳冰冷、惡寒、口不渴、無表汗,但是「脈緩,有微熱汗出」,厥陰下利寒極則死,陽回則生,但亢熱暴出恐有下利便膿血的變化。而此時的微熱是陰病出現陽脈的好現象,代表陽回頭了,只不過津液還沒辦法那麼快補充回來,所以脈緩,雖一息四至,但腸胃仍比較虛弱,「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病入陰證時,體內寒濕很盛,容易出現寒痛的現象,「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如果痛的感覺從胃的地方慢慢轉移到少腹,就是水滲到腸子裡面去了,水就會從大腸下利出來。 這種轉氣的感覺,就如同懸飲內痛者,服用十棗湯後,一開始痛在中脘,然後往下痛及腹部,最後痛至少腹而水瀉
「下利」,厥陰證的熱利,脈本應沉數,現在「寸脈反浮數」,寸脈代表胸陽、上焦,寸脈浮數代表虛熱在胸陽無法往下行,「尺中自濇者」,尺脈按下去空空扁扁的,代表陰仍不足。因為病邪被肝臟元陽往外推進入腸道,邪熱在腸子內會過熱,「必圊膿血」,大便會出血,因為下利造成腸胃津液不足,人的體能很虛弱了,邪熱破壞腸壁,
少陰屬腎水,指的是太溪脈;蚨陽屬胃土,指的是衝陽脈。土若不能制水,水就會泛濫成災,導致嘔吐、下利。所以太溪脈要比衝陽脈小才是正常的。這是小書僮跌倒後把書簡弄亂了,本應該在少陰篇中才是。
「下利」,厥陰證下利通常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下利後身體微熱、口渴、脈弱,代表陽慢慢回頭了,病邪跟著下利被排出體外,口渴,代表津液仍尚未充足,慢慢回補身體會自己好起來。 如果下利後脈數、大熱而渴,數就是熱,代表裡面還有發炎,病邪還在裡面。倪氏曰:臨床上霍亂、瘧疾都要參考厥陰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厥陰病患者一直下利,陰虛掉了,手腳冷到手肘膝蓋,摸不到脈,這是心臟衰竭,快要死了,「灸之不溫」,灸關元穴都無法讓手腳回溫(因為命門火已衰竭),「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如果還是摸不到脈,寒從下一直往上,肺臟被寒佔據了大部分空間,導致橫膈膜無法下降了,吸入的少呼的多,血氧
「下利」,厥陰下利是寒濕下陷大腸,脈當見沉緊,外證會看到手腳冰冷、惡寒、口不渴、無表汗,但是「脈緩,有微熱汗出」,厥陰下利寒極則死,陽回則生,但亢熱暴出恐有下利便膿血的變化。而此時的微熱是陰病出現陽脈的好現象,代表陽回頭了,只不過津液還沒辦法那麼快補充回來,所以脈緩,雖一息四至,但腸胃仍比較虛弱,「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病入陰證時,體內寒濕很盛,容易出現寒痛的現象,「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如果痛的感覺從胃的地方慢慢轉移到少腹,就是水滲到腸子裡面去了,水就會從大腸下利出來。 這種轉氣的感覺,就如同懸飲內痛者,服用十棗湯後,一開始痛在中脘,然後往下痛及腹部,最後痛至少腹而水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蒸浹背糊眼 亭高風迎斗室悍 奚適乎安於推排 情心自厲天沒淵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也許是該進行「禁食行動」了... 由於天氣過於「炎熱」... 吃的食物與吃的量都下降了... 雖然這樣的天氣最適合做「減肥」。 因為太熱...所以吃東西量都減半了...
Thumbnail
夏季節氣經絡芳療 足蕨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節氣介紹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季注意事項 1:立夏後氣溫漸漸地攀升,多補充水份 2:脾胃經絡運行中處於偏弱,食欲自然不佳,強壯脾胃經絡功能
Thumbnail
小滿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濕熱悶人,需注意清淡飲食、食苦嘗鮮、保持運動並靜心養神等養生要點,以促進身體代謝,排濕祛熱,調節情緒,保持健康活力。
Thumbnail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擁有潮濕氣候的特性。瞭解如何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選擇利水食物,可以幫助保護脾胃健康,祛除體內濕氣。
Thumbnail
★「已經吃很少了,為何還不瘦?!」 癥結就在你的『寒性體質』!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蒸浹背糊眼 亭高風迎斗室悍 奚適乎安於推排 情心自厲天沒淵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也許是該進行「禁食行動」了... 由於天氣過於「炎熱」... 吃的食物與吃的量都下降了... 雖然這樣的天氣最適合做「減肥」。 因為太熱...所以吃東西量都減半了...
Thumbnail
夏季節氣經絡芳療 足蕨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節氣介紹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季注意事項 1:立夏後氣溫漸漸地攀升,多補充水份 2:脾胃經絡運行中處於偏弱,食欲自然不佳,強壯脾胃經絡功能
Thumbnail
小滿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濕熱悶人,需注意清淡飲食、食苦嘗鮮、保持運動並靜心養神等養生要點,以促進身體代謝,排濕祛熱,調節情緒,保持健康活力。
Thumbnail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擁有潮濕氣候的特性。瞭解如何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選擇利水食物,可以幫助保護脾胃健康,祛除體內濕氣。
Thumbnail
★「已經吃很少了,為何還不瘦?!」 癥結就在你的『寒性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