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媽看甄嬛傳,有一集是劇情在演老臣們在勾心鬥角。我媽說:「為什麼現在那麼醜的人也可以上電視?不是只有長得好看的人可以上電視演戲嗎?」
然後她一個朋友的兒子剛結婚,老婆是做客服業的,嘴巴很甜,很會說話。我媽說,「她媽媽一定在家有教她嫁去別人家要怎麼做人家媳婦。」
對老一輩,結了婚後就停止工作,沒跟社會連結的人來說,這整個社會的價值對他們來說,算是顛倒過來了吧。以前哪有客服訓練這種東西,我媽天真的認為客服做得好的都是家裡教得好喔?
我常常覺得我媽為什麼講話那麼毒,聽起來好難受。仔細想想,我媽小時候生長的專制威權環境就是那麼殘忍,社會資源少,所以對窮人,沒有學歷,沒有資源,能力不強,身體或智力有缺陷,家世不好,同性戀,長相不好的人非常不利。當時國家窮,感覺賺錢的機會很少,大部分的工作薪水都很少,老百姓基本上就是在拼命爭一點點資源。婦女們很多不工作,當家庭主婦,但是為了要證明自己有用(怕被老公休掉?),個個每天比來比去的,我多有品味,我的珠寶多好看,我菜燒得多好,我家裡整理的多乾淨,我的小孩成績多好,我女兒多會彈琴,我兒子演講比賽得第一,等等。我媽整天動不動就是評論別人這樣表現多好,那樣行為不對,評論年輕一代就算了,連她的同輩的普通到不行的行爲她都評論,感覺人老了,在乎的事情就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以前被她的爸媽管過,所以80歲了還要管別的老人家外出待多久是多驚人的事。
當時的社會,長得好看才能上電視演戲,有錢家庭小孩才讀得起書,靠關係才進得了大公司工作。社會底層的人就怪他自己投胎沒投好,命不好算他活該!中產階級的家庭,老闆在公司稱王,師長在學校稱王,父母在家稱王。自己的小孩:叫你怎麼表現你就怎麼表現,叫你讀什麼系就照做,叫你嫁誰娶誰,你敢不聽爸媽的話就是大逆不道!一個人的個性,偏好,獨立性,特質,通通都都是無用,最好全部拋棄掉,把自己扭曲成爸媽要的樣子!
明明我從小看新聞,多得是撿破爛父母做三份工作供小孩念大學,大學提供獎學金給貧窮家庭唸書。後來台灣經濟起飛,學校越蓋越多,公司越來越多,申請學校,找工作,找伴侶,比學歷,比經歷,工作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能力,論述能力,行銷能力,態度,社交能力,創作能力,對企業有幫助的人,就當得了成功人士。可是我媽還是停留在 50-60 年前的思想。
我在想,我媽在威權時代長大的過程,思考能力被家裡跟學校限制住了,所以轉換不過來。在她那個年代,說貶低人的話是被社會接受的。本身工作賺錢能力如何,還不如爸媽認識有身分地位的人有用。學位不管是自己念的還是花錢找人幫你去考的,拿到就有效。去看醫生一定要塞錢,不然會可能會死在手術台上。這些陋習在這個時代被修正過來了,但是媽媽還是活在古代一樣。其實她的小孩懂得還滿多的,她多問問就可以知道很多事情,但可惜的是,她學到的價值觀是:不懂不可以亂問,面子比什麼都重要,長輩要有長輩的樣子。其實我不覺得她自己有什麼中心思想,她覺得不對的事,很多是幾十年前社會不認同,現在不怎麼樣的事。而她也不是那麼堅持那個信念,只是她以為她講出來別人會附和她,但是現在沒人在乎了。
其實現代的戲很注重演員的演技。看好看的宮廷劇,會讓觀眾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穿梭到宮廷裡,看那些演大臣在皇上面前是一個樣,在同事面前是一個樣,自己獨處又是一個樣。很久以前的戲,常常看起來就像是看名人在演戲,都假假的,不過也很有可能那時真實生活的名人跟權威人士也是態度很做作的吧。我總覺得我媽分不出真假,她都直接假設世上所有人都是帶著面具的假人,通通有意圖要騙她還是害她。這種生活方法,缺點是很孤獨,身在安全的地方也自認自己很危險,優點是比較不容易受騙。
我媽在家時電視永遠是開的。我問她她看的劇情是什麼,她永遠回答不出來。好像她只是愛看俊男美女在螢幕上走來走去,講什麼台詞,劇裡發生了什麼事,通通不重要。難怪她看之前年輕人流行的偶像劇,韓劇,都不覺得難看。
其實我滿難想像我媽的內心世界。我感覺她很在乎面子,希望大家喜歡她,喜歡請人吃飯,來家裡玩,很怕自己表現不好,說錯話,但是這常常發生,因為她對別人的偏好,他人心裡想什麼,一點興趣都沒有。我跟她通電話,她喜歡跟我報告誰誰誰請她去吃飯,我問她好不好吃,她的回答通常是:「好吃!有雞,有牛肉,有魚,有蝦... 等等」。所以她所謂的「好吃」,是連結到桌上食物很多樣化,她從不提肉質,調味,料理方法方面。
可能就是我跟我媽價值觀很不同,然後我是共感人,她不是共感人,也無法同理別人吧。這麼簡單的事實,讓我痛苦了很多年,因為我一直希望媽媽能夠體會我的不安,我的焦慮,但是她沒有這個能力。小的時候她會把她的焦慮跟不安傳給我,但是這幾年來我拒絕接住她的情緒了。我感覺她好像也不覺得怎麼樣。小時候她會說她生氣都是我的錯,希望我有罪惡感,羞恥感。現在她沒有這樣要求了。
現在我們就是兩個無情感連結的人,某方面來說其實很悲哀,但是我也輕鬆了一點。這輩子生在這個家就是註定孤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