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躁鬱媽媽:穿越風暴的生存之道│書摘分享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書摘分享

▪ 憂鬱時的媽媽,像一個黑洞,能把身邊所有快樂的能量吸走。像是無法自拔或習慣沉溺在憂鬱的黑暗森林中,也希望拉著別人與她一起在烏雲壟罩的黑夜中痛哭。好幾次,我真的想逃。


▪ 這樣的戲碼上演太多次之後,雖然還是心疼她的悲傷,但其實我也覺得厭煩了。我的理性用完了、耐性也用完了,有時只能無感地在她身邊,冷冷地陪伴著。


▪ 媽媽就像磨人精一樣,磨掉照顧者對被照顧者的親情、對生活的正面思考,甚至對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而我對媽媽的愛與關心,也在這一千多個日子的混亂中,逐漸消耗殆盡,只剩責任。


沒有人能跟我一樣,知道妳一路走來有多苦,但也沒有人跟我一樣,陪妳一路走來傷痕累累。


▪ 一個阿姨把頭轉向我,將手靜靜地、穩穩地、暖暖地放在我那握著咖啡的手上,用冷靜但誠摯的眼神對我說:「我知道,妳很辛苦。」這句簡單的話,真的讓我當場噴淚。


▪ 當你灰心失望、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記得,你不孤單。請不要飛蛾撲火地把自己燒盡,因為那不會是最佳解方,雖然先把自己照顧好,可能是看似自私的決定,但別忘了,你照顧的那個人,他/她的內心深處,也希望你過得好


-


隨著現在資訊管道豐富,對於精神疾病,我們可以有更多的了解,不過針對其家人的真實情況、面對的困境與情緒上的變化是旁人所無法想像的,在這本書中記錄了身為躁鬱症患者家屬最真實的想法,文字中流露出照顧者種種無奈、無力、心灰意冷,以及不被理解的心情,要如何在現實的環境下,同時照顧好自己及患病家人,或許這是一個無法輕鬆解決,甚至是無解的難題,只能調整好心態、堅強的面對。很推薦閱讀這本書,藉此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理解與體諒。


-

我的躁鬱媽媽:穿越風暴的生存之道

作者│​​恆昕、李嘉修

出版│張老師文化

ᴘᴀɴɢ-ᴘᴀɴɢ • 閱讀筆記☁

ᴘᴀɴɢ-ᴘᴀɴɢ • 閱讀筆記☁


Instagram:ᴘᴀɴɢ-ᴘᴀɴɢ • 閱讀筆記☁

♫音樂歌單頻道:Pang Pang Read

“了解得愈多,愈不易迷惘” 思想上的學習 VS. 內在裡的成長 文字帶來平靜;思考;成長☁ 這裡盡量週更,期待在這裡能為你帶來改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犯錯代表你在嘗試,」大熊貓說,「不要放棄。」
若想獲得新生,就不得不摧毀一個世界。
藉由「框架效應」,我們能獲得什麼樣的啟示呢?那就是「即使情況難以更改,我們也能改變自己看事情的態度」。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至少讓自己對內在的關心,不亞於對外在的關心。只要你的內在正確了,外在事物自然會各就其位。
別把心思放在結果上,全神貫注地做好手上的事,若能如此,結果自然會完美呈現。
「犯錯代表你在嘗試,」大熊貓說,「不要放棄。」
若想獲得新生,就不得不摧毀一個世界。
藉由「框架效應」,我們能獲得什麼樣的啟示呢?那就是「即使情況難以更改,我們也能改變自己看事情的態度」。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至少讓自己對內在的關心,不亞於對外在的關心。只要你的內在正確了,外在事物自然會各就其位。
別把心思放在結果上,全神貫注地做好手上的事,若能如此,結果自然會完美呈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焦慮與無助感,透過敘事增能的對話方式,理解情緒背後的渴望與需求。隨著內心的安靜,她開始重視家庭間的愛與連結,意識到即使身處困境,仍然能創造幸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是情緒的釋放,更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認識與相信,從而改變自己的視角與心態。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女兒正好發高燒在房間休息,我讀著一頁頁關於作者身為憂鬱症照顧者的心路歷程,也不免感到心有戚戚焉。 我們都知道患者深受其苦,也理解患者有許多情緒上的反應,但身為照顧者卻猶如被噤聲般必須壓抑自己內在的需求與感受,倘若表達出不想負責任,抑或是憤怒與悲傷,就容易被扣上「無情無義
Thumbnail
你曾經有過經驗是突如其來的黑暗籠罩身心,讓你暫時不想與外界接觸,接著把自己封閉在陰暗的內心世界,靜靜地等待這場情緒風暴離開嗎? 很多時候,身旁的人會基於關心而急著要你別想太多,或是積極地邀約你踏出家門,但你只想癱坐在家裡,一點都提不起勁,任憑無力感與愧疚感油然而生。 這樣的時間一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焦慮與無助感,透過敘事增能的對話方式,理解情緒背後的渴望與需求。隨著內心的安靜,她開始重視家庭間的愛與連結,意識到即使身處困境,仍然能創造幸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是情緒的釋放,更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認識與相信,從而改變自己的視角與心態。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女兒正好發高燒在房間休息,我讀著一頁頁關於作者身為憂鬱症照顧者的心路歷程,也不免感到心有戚戚焉。 我們都知道患者深受其苦,也理解患者有許多情緒上的反應,但身為照顧者卻猶如被噤聲般必須壓抑自己內在的需求與感受,倘若表達出不想負責任,抑或是憤怒與悲傷,就容易被扣上「無情無義
Thumbnail
你曾經有過經驗是突如其來的黑暗籠罩身心,讓你暫時不想與外界接觸,接著把自己封閉在陰暗的內心世界,靜靜地等待這場情緒風暴離開嗎? 很多時候,身旁的人會基於關心而急著要你別想太多,或是積極地邀約你踏出家門,但你只想癱坐在家裡,一點都提不起勁,任憑無力感與愧疚感油然而生。 這樣的時間一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