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柬埔寨關鍵字|阿價អាចារ្យ

高棉人的生活裡,少不了〝阿價〞。

〝阿價〞是宗教事務人員,柬埔寨限定、別無分號。對高棉人來說,〝阿價〞之於村民百姓,就好像基督徒心目中的主任牧師或當家長老。

村民只要有需要,第一件事就是找〝阿價〞,然後〝阿價〞就會接手執行所有該做、交代所有該辦的,所有事情辦完了,如果有人致上謝禮,〝阿價〞只會笑納,如果一文不明,〝阿價〞也不會送上帳單,只當作功德。好壞恩怨、一筆勾銷。

重要又必要、可敬又可親的〝阿價〞,讓人不禁好奇—

〝阿價〞到底在做些甚麼?誰可以當〝阿價〞?有什麼條件限制、資格要求?〝阿價〞怎麼產生的?為什麼只有柬埔寨有〝阿價〞?〝阿價〞的緣起,從何說起?既然〝阿價〞也是宗教事務人員,已經有和尚了,為甚麼還需要〝阿價〞?〝阿價〞跟和尚是什麼關係?

〝阿價〞是做甚麼的?

高棉文化裡,不分城鎮鄉村、無論貧富貴賤,舉凡年節儀典、婚喪喜慶、過壽開工入厝、消災避禍解兇招福…,所有儀式祭典,一旦動心起念,重中之重就是找〝阿價〞。

  • 〝阿價〞像專業經理人,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應聘後立刻就位,有條不紊,指點待辦事項並協助執行、居間聯繫有關單位和相關人員,具高度執行力
  • 〝阿價〞主領全程儀式進行,是領會、也是司儀,精通繁文縟節、嫻熟風土人情,腦筋靈活、思路敏捷,口條清晰、
  • 〝阿價〞也斜槓គ្រូខ្មែរ〝高棉老師〞,是祭司法師、是靈媒巫醫,穿梭陰陽兩道,說好話、打通關,指點迷津、趨吉避凶

要講究的話,〝阿價〞還分主禮喜事的〝阿價〞,和主禮喪事的〝阿價〞,通常各司其職、互不干擾,但是有時候〝阿價〞不好請,有的挑三揀四、有的龍體欠安、有的剛好遠遊探親、有的農事正不可開交...,到後來只能湊合著、哪位願意就那位上陣;也有情況就是〝阿價〞的脾氣個性不一樣,大家都願意找和顏悅色、CP質高的〝阿價〞,這種情況下,只要是〝阿價〞,人家就謝天謝地了,也就不計較是主則喜事或喪事的了。

可想而知,柬埔寨的任何法事儀禮,找到專業上道的〝阿價〞,臨場客製化、如行雲流水,面面俱到、包君滿意,主人只管翹腳、面帶微笑;碰到差勁彆腳的〝阿價〞,沒頭沒尾、忘東忘西,丟三落四、像來亂的,主人坐立不安、提心吊膽。

看樣子〝阿價〞的門檻還滿高的,不是任何人想當就當的!那麼到底甚麼樣的人才有資格當〝阿價〞呢?

誰可以當〝阿價〞?

性別:男性限定,因為必須當過和尚。這點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年齡:一定要有點年紀。

  • 多大年紀才叫有點年紀?雖說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在柬埔寨鄉下,差不多四十歲抱孫子,開始被叫阿公តា,這叫作有點年紀。
  • 為甚麼一定要有點年紀呢?因為年輕人還看不出好壞,拿不準哪天突然變壞;有點年紀的人、多些人生閱歷,村民有足夠的樣本數,可以看得出好壞;也必須到了一定年紀,才有可能做到清心寡慾、不慕榮利,心甘情願為人民服務、熱心公益,就任這種類似志工的無給職。

品格: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卻是人人心裡有把尺,默契十足、不言可喻。畢竟〝阿價〞更像是地方上的精神領袖,風行草偃,村民自然期望自己村子的〝阿價〞端得上檯面。德高望重、樂善好施,家庭和樂、敬虔端正,是內建必備的基本款。村民泰半世居,天天見面,大家摸底摸熟了,誰好誰壞、就跟誰胖誰瘦一樣,不只看得出來,也眾人皆知,總之要讓村民心服口服才像話。

知識水平:認得幾個字、不在話下,畢竟是宗教事務的知識分子,高棉文、巴利文雙語朗朗上口,博聞強記、無所不知,像個走動式的高棉文化小百科,村民以為理所當然。

滿足了這些落落長的資格條件之後,怎麼樣才可以正式成為〝阿價〞呢?

〝阿價〞怎麼產生?

每五年一次,以廟為單位,村民投票選〝阿價〞,有政治投票權的村民,同樣有宗教投票權。每次投票選出三位,組成這個廟的〝阿價〞團,最高票是主席、次高票是副主席、第三高票是榮譽團員。開票完畢,〝阿價〞們挑個黃道吉日,由廟裡的和尚們為這個任期的〝阿價〞們祝禱祈福,才算完成任命。自此具備任用資格,和廟裡的和尚們一起承擔責任村的宗教事務,為村民提供各式宗教服務、成全村民履行宗教義務,也滿足村民所有宗教需求。

〝阿價〞與其說是抬頭職稱,不如說是榮譽尊稱,無給職的終身制,一日〝阿價〞、終身〝阿價〞,從第一天擔任〝阿價〞到壽終正寢是常態。五年投票一次的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也可以說是續聘證明,給村民一個核可或表揚〝阿價〞的機會。除非有〝阿價〞謝世或發生重大不良事故,才會有新的〝阿價〞上任。

新任〝阿價〞和資深〝阿價〞之間,類似師承的門徒制。〝阿價〞候選人的途徑不一:

  • 可以是有志者主動上門,請益資深〝阿價〞,請求帶領觀摩實習;
  • 可以是資深〝阿價〞看到有潛力的新人,直接間接探詢意願後,開始面授機宜;
  • 可以是村民推薦、穿針引線,一旦兩者脾胃相合,自動進入師承體系。

約定成俗的傳統路徑,行至當代的現實骨感—新人難尋、遑論培養。畢竟〝阿價〞的知識水平、人品要求不低,卻是無給職,如果只是兼差、偶一為之倒也無妨,可是必須隨時待命、而且隨傳隨到,碰到黃道吉日,趕場續攤、席不暇暖、連吃飯時間都沒有,本業一定會被耽誤到!這個算盤怎麼打都不划算!甘心樂意為人民服務、熱心公益的年輕人,顯然鳳毛麟角、奇貨可居。有些資深〝阿價〞憂心斷層、因為後繼無人,索性隨走隨傳:只要願意、一律笑納,無償教導所有專業知識、傾囊相授所有專業技能!老驥伏櫪,志在搶救〝阿價〞大作戰。

唯恐〝阿價〞絕後的危機意識,讓人情不自禁追問始作俑者—〝阿價〞到底從哪裡來的?

〝阿價〞的緣起

〝阿價〞的緣起,有朝、野不同的說法:

  • 稗官野史的民間說法:印度來的婆羅門 (英譯Brahma,中譯〝梵天〞,印度三大神祇之一,意指〝創造的神〞)祭司,從前只在王宮裡;
  • 〝阿價〞之間代代相傳的口述歷史:佛祖在世時,任何儀式進行的形式和方式,和尚們素來唯佛祖是尊、毫無異議;佛祖去世後,和尚們在分佛祖的舍利子時,意見相左、一言不合,只因為佛祖不在了,大事小事都無所適從、莫衷一是,於是請來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儀式、分了佛舍利骨。這個人就是高棉歷史第一位〝阿價〞。

朝野說法的拼貼整合,解釋了〝阿價〞的獨特性,也說明了為什麼只有柬埔寨有〝阿價〞,別的地方找不到。

〝阿價〞是當過和尚的佛教徒,也是傳承印度教儀文的印度教祭司,現在柬埔寨王宮,仍然保留專門服事國王的婆羅門祭司。在〝阿價〞身上,柬埔寨最資深的印度教和主流當道的國教南傳佛教,有了交集;上至王室宮廷、下至鄉野庶民,也有了共同的靈魂媒介。其他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如不丹,或是以印度教為國教的國家,如尼泊爾,沒有哪個國家像柬埔寨,把印度教和佛教兼容並蓄、毫不違和,甚至內化成為基因、複製延續,代代相傳、天長地久。

腦筋轉得快的人,難免心裡OS:有了和尚、又有阿價,難道不會打架?

〝阿價〞跟和尚的關係

這是合理推測的好問題!在回答之前,稍微說明柬埔寨的國家運作體系,有助於理解〝阿價〞跟和尚之間的關係,

柬埔寨的政治體制是君主立憲,君主立憲體制下設立國教,柬埔寨採行的是〝政教分離〞的策略,也就是說,拉高宗教體系的地位,和政治體系同等級,兩者猶如平行政府,建立類似的結構、施行類似的制度,卻完全獨立運作,互不干擾、互不侵犯、互不從屬、互不過問。政治體系的執行單位是不同層級和功能的公部門和機關,執行人員是公務員;宗教體系的執行單位是廟宇,執行人員是和尚。

以上政令宣導完了,現在回到村子的廟裡,一起來看看〝阿價〞跟和尚會不會打架?

廟裡面的人事單純,基本上就是和尚、阿價和義工。在國教體系裡,和尚有一套完整的運作、養成、派遣流程;廟裡的和尚就像是官派的政務官、吃公家飯的,〝阿價〞就是民選的事務官、靠人打賞的。

因為柬埔寨的國教是佛教,更精準說是南傳佛教,所以柬埔寨各式婚喪喜慶、儀式典禮,都有明顯宗教色彩,一定包含宗教內容,通常就是用巴利文誦經祈福,執行角色非和尚莫屬,但是貫穿整個儀式的主禮卻是〝阿價〞。對高棉人來說,〝阿價〞跟和尚的地位相當,所有的宗教事務都是兩者協力操作,所有儀式祭典都要兩者都必須在場。無論大小型集會,都不會有眾裡尋他千百度的困擾,兩者的識別度不相上下,一個是視覺上:和尚一定穿袈裟,毫無懸念;一個是聽覺上:〝阿價〞就是抓著麥克風不放那位。

至於〝阿價〞跟和尚會不會打架?目前為止,我們沒見過、也沒聽說過。和尚備受尊崇,卻猶如人在公門、規矩和限制都多;〝阿價〞因為還俗、又是義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執行空間,雖然〝阿價〞的地位需要和尚畫押才算確認,但是作為和尚的過來人,〝阿價〞不只代辦跑腿,也從主禮實作中,給和尚們觀摩體驗的學習機會。講到這裡就知道,〝阿價〞跟和尚是魚幫水、水幫魚,所以不會打架,因為不需要、也沒必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