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3C 評測之王」如何煉成?MKBHD 從零到千萬訂閱的十年之路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 YouTube 上的「3C 評測之王」 MKBHD。他在早期是如何成為 YouTuber,到如今建立近 2000 萬訂戶的媒體事業?

    MKBHD 在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有什麼是他堅持的原則?他對觀眾的了解,如何幫助他打造科技產品評測的內容?Humane AI Pin 產品評論為什麼掀起爭議?負評真的會讓一家公司倒掉嗎?

    最終他如何持續擴張他的媒體事業?如何商業化?之中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反直覺做法?

    小小的行政庶務:通常一個月是寫四篇文章,剛好 7 月有五周的關係,上週第一次休更。有讀者詢問說沒收到信,以為是系統的問題,真是拍謝,也很感謝被記得。之後要休更的話,也會先提前跟大家預告的~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MKBHD 是誰?為什麼他重要?

    幾年前,在追「Vlog 之父」Casey Neistat 的日更影片時,偶爾會看到另位專門做 3C 產品開箱、評論 Youtuber 的 Marques Brownlee 影片。他又會被簡稱 MKBHD(因為他原本是用名字當作 ID,但太長大家不好記,他就把名字簡寫,MKB 是他名字的縮寫,這還是太常見,因為他喜歡高清的品質,所以在後面加上 HD)。

    當時沒有花很多時間認識 MKBHD(以下簡稱 MKB) 是誰,印象中只要有新科技產品出現,幾乎都可以在他頻道中找到相關介紹,而且拍的質感都很好。

    這幾年,他的影響力和討論度也越來越高,幾乎可以說是最成功的「3C 評測之王」。

    這不僅反映在他的訂閱數上,目前有將近 2000 萬的訂閱,而且每支影片都有超過 100 萬以上的觀看數,他也訪了許多科技圈執行長,像是馬斯克等,更罕見訪到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

    庫克幾乎是所有科技巨頭執行長中相對少受訪,連寫科技巨頭分析電子報 Stratechery 的 Ben Thompson 曾訪過 Satya Nadella、黃仁勳等,他也訪不到庫克。

    前陣子,集結 Apple 前員工的新創 Humane AI 推出可投影穿戴設備 AI Pin,MKB 拍了一支影片提到「這是他評測過最糟的產品」。這支影片發布後,也招致很多批評聲浪,有人認為以他的影響力,拍了這樣的內容,足以讓一家公司倒掉。稍後也會完整講這段事件,但也能從這樣的角度理解他的影響力。

    MKB 早年發跡歷程:如何成為 YouTuber?

    把時間倒回 2009 年,這時 15 歲的 MKB 開始拍他的第一支 YouTube 影片。現在 30 歲的他,人生有一半時間都在經營 Youtube,拍超過 1500 支影片,現在也達到近 2000 萬訂閱。

    這裡有幾個蠻讓人好奇的問題,當時他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拍他的第一支影片?為什麼會選擇科技產品評測的領域?當他一路從高中拍到大學畢業,是什麼情況讓他決定成為全職 YouTuber?

    第一支影片:開箱人生第一台筆電

    2009 年,還在念高中的 MKBHD 想要買一台筆電,他看了所有介紹不同筆電的 YouTube 評測影片。最後他決定買下他的第一台筆電:HP Pavilion dv7t,後來他發現沒有人談論這台筆電的 Media Center Remote,沒有意識到它出現在 PCI 插槽中。

    MKB 決定拍一支影片,來把這台筆電的功能講得更完整,也把其他人沒講到的部分介紹進去。現在還可以看到這支影片,當時還是用網路攝影機拍的。

    他的出發點很簡單:當其他人有類似需求時,他們可以有更多的背景資訊/知識,來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選擇。即便十多年後的現在,他依然堅持這樣的原則。(等等我們也會討論到這塊)

    選擇科技產品評測領域

    但為什麼 MKB 會選擇科技產品評測的主題?很多人都會猜是不是他們家很有錢,有大量科技產品,可以提供他拍片之類。但 MKB 媽媽:「他們家只有一台電視,沒有遊戲,筆電或是所有早期出現在 MKBHD 頻道的科技產品,都是他自己存錢買的。」

    我想 MKB 會選擇科技產品評測主要是有興趣之外,同時做這件事也為他帶來了不少正向回饋。後來,他又接續拍了第二個評測影片是筆電中附帶的軟體、鍵盤和滑鼠,開始陸續也拍了軟體教學等。這也奠定後來他的拍攝主軸:科技產品開箱、評測。

    再加上,當時 YouTube 的時空背景都在非常早期階段,他把影片上傳上去後,很快他就能和其他人連結,之中有些人會看他影片、留言,甚至會給他一些改進建議。這對他來說,像是打造一個大家都對科技產品有興趣的迷你社區。

    從 2009 年開始拍片的 MKB,一路拍到了 2015 年他從史蒂文斯科技學院畢業,並在這時他決定成為全職 YouTuber。當然,他也有底氣做這樣的決定:頻道的訂閱數來到 100 萬。

    剛好前陣子 Ben Thompson 在 Podcast 訪了 MKB,之中問到一個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會選擇影片的形式?當大量曝光在某種形式的載體,似乎就會影響你創作的方式,也習慣特定創作的語言。

    MKB 說,「因為我幾乎都是看別人的評測影片,當時他也很直覺地選擇這種方式。」Thompson 也呼應,因為他看了很多人的部落格,後來他決定開始自己寫。(我也是類似路徑)當然我覺得科技產品的各種功能或介面呈現,影片還是最適合的。

    MKB 創作原則:堅持打造他想看的內容,誠實的評論風格

    多數期待聽到的故事是在某一刻突然爆紅,但 MKB 說,「往回看過去 15 年,這是個逐漸成長的趨勢。沒有一個特定的影片是他在 YouTube 開始飛速成長的轉捩點。」

    MKB 在剛開始上傳了 100 支影片,只有不百位訂戶。他回憶在這段時間有支影片是他製作關於免費軟體的教學,他做了一支影片介紹如何安裝、設定、讓它運作的影片,發布後他就跑去睡覺。

    結果第二天醒來,那支影片有超過數百次觀看,比他的訂戶數還要多。對他來說這幾乎是個 a-ha 時刻,原來當做了人們關心、訊息豐富、有用的影片,可以擁有小眾的利基市場。

    這發現也成為他後來的創作原則。MKB 在美國線上教育平台 MasterClass 深入分享他如何製作引人入勝的爆紅影片。之中他談了幾個有趣的想法,我認為他的創作目標、對頻道觀眾的理解,這些都讓他的內容提供獨特的價值:

    • 創作頭號原則:打造你想看的內容

    MKB 有個從他剛開頻道就立下的創作頭號原則:打造自己想看的內容(Make what you want to watch)。這和過去我們聊過的 Rick Rubin,他也有類似看法:要去猜別人喜歡什麼,這件事太困難。

    他認為,頻道中的所有影片,不論是科技產品開箱和評測或是與大咖來賓的訪談,甚至有個我覺得很有趣的主題是 Retro Tech,他會開箱過去的產品(像是 1984 年的 第一代 Mac、1989 年的 Game Boy 等),都是朝向這目標。

    • 熟悉觀眾的觀看目的

    通常創作的一大建議就是你的觀眾是誰,這問題不容易回答,但 MKB 用觀看目的(或是想要解決的問題)把頻道觀眾分成兩大類:

    1. 為了娛樂而觀看(情緒價值):有一群人本來就對科技相關主題有興趣,會想要了解最新科技產品、科技趨勢等,這很多時候是為了娛樂。
    2. 為了購物而觀看(資訊價值):有一群人則是因為想要買特定科技產品,在實際購買前,他們想要知道產品功能、優缺點等來幫助他們做出購物決策。

    MKB 可以成為 YouTube 的「評測之王」,除了他抓緊早期平台紅利之外,在堅持自身創作原則、熟悉觀眾輪廓這組合技,讓他可以創造誠實、值得信賴的獨特內容更是他可以紅超過十年的關鍵。

    在科技產品評測領域的內容,通常會包含幾個元素:開箱最新科技產品、介紹有哪些功能與亮點之外,也會從個人角度講一下這款產品的缺點。

    但要如何在眾多同領域創作者中脫穎而出?我認為 MKB 給出的答案是誠實說出自己的想法,創造觀眾需要的價值。誠實帶來真實性,也累積信任,這呼應到前面提到的,他更多是滿足一群想要做出購物決策觀眾的需求。

    誠實、真實性也是我自己在看他影片中最大的感受,他很誠實地說出他對一款科技產品的體驗、覺得好和不好的地方。評測內容本身就很主觀,沒有對錯,再者他的表達方式也是很平鋪直敘,不太會有誇大的言語或情緒。整體來說,會覺得他的評測內容或想法是值得參考的。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VK科技閱讀時間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