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心得:尊重與理解的家庭整理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上一代物資不足,這一代空間不足。】

在瀏覽極簡主義相關文章時,我看到一則留言這麼寫著。


當代社會面臨著物資過剩與空間有限的雙重挑戰。

在極簡主義的潮流中,我看到了世代觀念的衝突,

而這種衝突在解答上並沒有絕對的對錯。


大多數人仍然和家人同住,這樣的生活方式相當普遍。

古早年代的錢大多是省出來的,物品能修就修,能省則省,

只要還有用處,就不會輕易丟棄。

這種節省的生活方式,深深植根於上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


由於父母親在成長過程中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

節省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在實踐極簡主義的過程中,由於觀念的差異,常常會產生摩擦。


本文將分享我是如何與家人進行整理和溝通的經驗,

希望能對同樣面臨這種挑戰的人有所幫助。




▋以身作則

首先,我使用自己的房間當示範,

以此讓家人了解我為何要進行這樣的整理,以及最終的效果會是怎樣的。


考慮到這是一個家庭共用的空間,我必須尊重每一位成員的想法。

不同於我在店裡強硬和迅速的方式,這個過程必須慢慢來,需要更多的耐心。


整理過程花費了我兩年以上的時間才完成,

因為這不僅僅是打掃房間這麼簡單⋯⋯




▋分類整理

在長時間的整理過程中,我將物品分為三個主要類別:


一、生活用品:衣物、鞋子、背包和手機等日常生活必需品。

二、工作用品:電腦、相機、硬碟等與工作相關的物品。

三、情感價值:動漫周邊、專輯、吉他等具有情感意義的物品。


此外,我將那些我認為可能會用到的物品提前裝箱,

過了一個月後,如果某樣東西再也沒有被重新使用,我就確定可以將其丟棄。


考慮到弟弟長時間不在家,我先完成了我的部分整理,

然後向他確認是否能夠整理他的區域,並保證不會擅自丟棄他的物品。

弟弟表示:「整齊就好,隨你的意,我看了也舒服。」

在取得他的同意後,我才開始動手整理。


「尊重所有人的物品」是極簡觀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耐心溝通

爸媽的房間並不在我的生活範圍內,我既沒有權力也沒有動機去干涉他們的私人領域。因此,我將整理的專注度放在大家重要的生活範圍——客廳。


我首先詢問了爸媽是否有意整理客廳。

媽媽表示:「我的舊衣服和鞋子不可以丟,其他隨便。」

爸爸則說:「我的東西我自己處理就好,不用管我。」

了解了他們的想法後,我決定先從客廳其他部分開始整理。


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要保留這麼多的舊衣服和鞋子。

她告訴我,因為小時候家裡很窮,阿嬤規定衣服一定要穿到破才能買新的。

因此,她決定只要以後自己賺錢,就一定要買很多漂亮的衣服。

現在她實現了這個夢想,對這些衣服都很喜愛。


我才明白,這些看似陳舊的衣服,對媽媽而言是心愛的收藏。

於是我重新將它們裝進防塵袋,整齊地堆疊起來收納,也算是重新照顧媽媽的珍藏。


當客廳的大部分整理完成後,爸爸的區域沒有被改變,一點也沒動。

雖然這對我來說造成了一定的雜亂感,但這也是對爸爸所有物品最大的尊重。


透過這樣的整理過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家人的想法,

並且以更加尊重和理解的態度與他們共同生活。




極簡不是極端

極簡主義的核心目的在於去除多餘的非必要之事物,

讓我們能夠將更多的重心放在所愛之事上。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出某些行動,

而是輕鬆地感受這個過程。

 

通過去除更多的物品,我們可以提升對所愛事物的專注度,

並且毫無保留地盡全力去追求自己的所愛。




不是要你三天之內丟掉全部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和改變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和努力。

以自己的步伐前進,不要急躁,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絕對的模式或速度。

 

保持自己的節奏,並且珍惜每一步的進展,

這值得慢慢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用盡一生去探索。




尊重所有人的物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所以對於極簡主義的實踐方式也應該是個人化的。

重要的是,要專注於發展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去干涉他人。




從模仿開始

文中的「我」是透過網路上的相關影片學習到的整理方法。

我發現網路上有許多關於整理收納的分享,

可以多方查看,參考不同的人、事、物和方法,

慢慢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極簡方式。


其中,我特別推薦 布蘭達&維尼 的頻道和書籍。

他們無私分享的心路歷程和所有的細節,對我的人生影響深遠。

在此獻上深深的感謝。


raw-image




分享但不影響

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是很好的,但一定要記得尊重他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記錄極簡之旅的心得和成果,

但不應該指責或要求他人按照某種方式去做某件事情。




▋答案沒有對錯

回歸主題「上一代物資不足,這一代空間不足。」

所以我將物盡其用,讓空間呼吸。

除了物品的整理,心靈的整理同樣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仔細思考,哪些人是我們不喜歡卻勉強應對的?

哪些活動是我們其實不舒服卻還是勉強參與的?

溫柔地容忍,實際上只會不斷地累積負面能量,進而影響自身的心境和精神狀態。


或許不是現在,但當時機成熟時,記得停下腳步,

思考是否要果斷地刪除那些對自身造成負面影響的因素。

這樣的選擇將會為我們的心靈帶來更多的平靜與自由。

我是李羊,原本是一名火車站的街頭藝人。 因為興趣而誤打誤撞的踏上了創業的旅程, 現在,我經營著一間洗鞋店,這家店已經營運了十年。 在這段時間裡,發展了十多個品牌門店和工作室, 我將十年來的創業經驗和故事集結成了一本書 《分享勇氣:街頭藝人的洗鞋創業之旅》已經出版了! 你可以在各大書局購買到我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極簡生活從這幾年開始被各種推崇,也許是社會型態的改變,讓人覺得不是只能一直的追求各種"擁有",而存在太多的"不必要"也是造成生活困擾的一種原因,除了外在物質的形式捨棄外,人際關係上也是需要被去蕪存菁的整理。
Thumbnail
前幾天和一位鄰居媽媽閒聊,談到了「極簡」。鄰居說她很嚮往極簡生活,也多次想把家裡的物品好好斷捨離一番,然而一想到她先生很愛追逐潮流(尤其是電子產品),總是東買西買,讓她覺得要把這個家變極簡是不可能的事。 我告訴她,別因為夫妻倆的價值觀不同而阻擋了你想極簡的決心。除了互相尊重,還要抱有「獨善其身」的
Thumbnail
曾經在社群媒體上讀到一名網友的抱怨:「我準備放棄極簡了!為什麼我不停地扔東西,但我的家還是完全營造不出像IG相片上看到的風格?」 你嚮往的是哪一種極簡? 相信你一定曾從網路上看過許多對於極簡主義者的分門別類。 但你知道你所嚮往的極簡,究竟是視覺上的舒服乾淨,還是生活上的簡單呢? 極簡風格和極
Thumbnail
初次聽到極簡主義,是幾年前我先生告訴我的。他説,有些人對於物質生活不重視,只擁有少量的衣服、物品,甚至沒有家具,就能過生活。 當時的我沒法理解,直覺的反應就是: 如果沒有寺廟裏和尚尼姑的清心寡欲,那極簡生活大概就是 「節儉生活」 和 「窮苦生活」 的美名吧? 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一張 Steve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每個年代,都有去反思傳統價值觀是否合理的機會,通常欠缺的是與還在傳統框架下生活的人,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溝通。近期聽到幾個有感的議題,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從小的家就是堆滿了,需要和不需要的東西,自己的生活空間完全的模糊,隨著歲月的遷移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極簡生活從這幾年開始被各種推崇,也許是社會型態的改變,讓人覺得不是只能一直的追求各種"擁有",而存在太多的"不必要"也是造成生活困擾的一種原因,除了外在物質的形式捨棄外,人際關係上也是需要被去蕪存菁的整理。
Thumbnail
前幾天和一位鄰居媽媽閒聊,談到了「極簡」。鄰居說她很嚮往極簡生活,也多次想把家裡的物品好好斷捨離一番,然而一想到她先生很愛追逐潮流(尤其是電子產品),總是東買西買,讓她覺得要把這個家變極簡是不可能的事。 我告訴她,別因為夫妻倆的價值觀不同而阻擋了你想極簡的決心。除了互相尊重,還要抱有「獨善其身」的
Thumbnail
曾經在社群媒體上讀到一名網友的抱怨:「我準備放棄極簡了!為什麼我不停地扔東西,但我的家還是完全營造不出像IG相片上看到的風格?」 你嚮往的是哪一種極簡? 相信你一定曾從網路上看過許多對於極簡主義者的分門別類。 但你知道你所嚮往的極簡,究竟是視覺上的舒服乾淨,還是生活上的簡單呢? 極簡風格和極
Thumbnail
初次聽到極簡主義,是幾年前我先生告訴我的。他説,有些人對於物質生活不重視,只擁有少量的衣服、物品,甚至沒有家具,就能過生活。 當時的我沒法理解,直覺的反應就是: 如果沒有寺廟裏和尚尼姑的清心寡欲,那極簡生活大概就是 「節儉生活」 和 「窮苦生活」 的美名吧? 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一張 Steve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每個年代,都有去反思傳統價值觀是否合理的機會,通常欠缺的是與還在傳統框架下生活的人,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溝通。近期聽到幾個有感的議題,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從小的家就是堆滿了,需要和不需要的東西,自己的生活空間完全的模糊,隨著歲月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