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青少年出國留學

後來慢慢長大才更加感概生活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 還記得在國中音樂班時有群好友,在短暫的下課和午休期間,吱吱喳喳討論著未來想去哪裡、去哪個國家讀書。在台中清水那個小地方懵懵懂懂,對於世界多大毫無頭緒,更不曉得口中的那種未來要什麼時後才會成真,或者,是否會成真。 六年過去,還有在聯絡的朋友也只剩下五個左右。當初憧憬的少年少女如今面對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漸漸也不再有共同話題,甚至是當初那種世界相互重疊的感受。人和人彷彿只會在一個短短的時間交會,接著像四散開來的一道線,繼續與其他人在某個時刻、某個地點交匯。十五歲孩子看到的世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價值觀、文化差異、及對於生活的感受和定義。 我剛好在自我意識蓬勃發展的時期離開了臺灣的教育環境,幾經波折我所接受的也不是歐洲的正規教育,所以我並無法徹底窺見東西方真正的文化差異。絕大部份的時候,是透過父母和朋友的差異進行一種對照。很大時間也造成了某種衝突感,難以調適及調諧。而我也漸漸感受到,我和父母所看見的世界也開始不盡相同。 但我想這種複雜的成長過程使我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視角,窺探著兩個皆不屬於我的世界。 要說遊子最難以啟齒的痛苦,大概是明白這世界上自己沒有真正的容身之地。你看著養育自己成長的島嶼,看著如今正要使自己盤根茁壯的大地,你哪裡都不完全屬於。那個曾每夜夢見的地方已和自身出現了一道深刻的時空裂縫,我還停留在六年前的印象,但對其他人而言生命已經向前邁進。而我望向如今的腳下,我對他人的過往毫無所知,像是突如其來闖入一場派對的不速之客、像蚌殼裡的一粒沙子。 而未來更是,我不曉得命最後使我落向何方。 和幾個朋友說說笑笑的坐在學校附近的酒吧裡,他人談論著方才的音樂會。視線逐漸飄向外頭昏黃的街燈與熙攘的行人,我癡癡地望著、出了神,此刻強大的疏離佔據了我的身體。 打從好久以前我就失去了對於生命的安全感,它時時刻刻侵擾著我。 看著現在的好友抱持著強烈想要離開家鄉的慾望,彷彿看見了當初的自己,更不曉得該怎麼去訴說這種過來人的心境。當我產生了欽羨的想法時,另一個念頭有讓我打消了。在同一個地方生活二十年是致命的。 偶爾我試著去想像那會是什麼感受。當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成長、結婚、生活、死亡,那樣的人生會是種什麼樣的感覺?如果一個人只看見一種世界,那對他來說世界又是什麼模樣?但我已經無法知曉。 讓我想起某次我路過波西米亞的一個小鎮,一個看起來家境清寒的十二歲女孩正打掃著無人的破舊車站,那一刻深深擊中了我。她一生可能也沒有機會離開這個地方,更不可能看見我所看見的世界。生命究竟是什麼呢? 我總是在想著要離開。 要怎麼去深究這種天性?一種害怕永恆、再疲累也不敢停下。在歐洲成長的青春期,更養成了我追求自由的渴望,和所謂個人主義的色彩。與其說是大膽,倒不如說是對於從眾的懼怕。對於一眼望去能碰觸的生命盡頭的恐懼。 而我也深刻體會到,在某個瞬間開始,我與曾經的好友已經追逐起來截然不同的生活、成了彼此無法理解的人。 而這樣的結果讓我感到挫敗,特別是和如今的好友們相處時更感到哀傷。在未來,生命只會一遍又一遍、重新輪迴到我們的身上。這些看似心靈相通而甚至形同家人的感覺,隨著時間也終將被遺忘,如同當時。 所以我到現在還是不曉得青少年留學是否是好的建議。當我聽到最初反對我們出國的親戚把小孩獨自送到了德國讀書時,我產生的第一個想法。

很多人把它看作一種生活的體驗,但實則更加深刻。它已經不是體驗,而是一個人往後都背負的一種罪惡與隔閡。對家人也好,對朋友也好,對自己更是。而我們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嗎?這是你們口中更美好的生活嗎?我想我可能還要再過個幾十年才會有答案吧。 這是無聲的衝突,既然是衝突,就不將是場和平的結束。 落地要怎麼生根?如今我還在思索著這簡單的幾個字。渴望安穩又懼怕安逸,卻也正是這強烈的矛盾推著我不停蛻變,產生一個又一個迷惘。但又有誰是明白生命的呢?我看著身邊的大人們,某個時刻我終於了解,我尋求的疑問他們都給不了答案。無論他們過著何種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