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不坐?變成搏鬥座?媒體經常炒作博愛座相關新聞,造成社會族群對立,這種報導方式是為了吸引流量,真正關鍵是『初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一集我們聊了關於『博愛座』的題目。

我們認為媒體經常炒作博愛座相關新聞,造成社會族群對立,這種報導方式是為了吸引流量,並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這一篇一樣是直接把 podcast 轉成文字喔)


 

不同人對博愛座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共同點在於強調其初衷應該是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而不是成為社會壓力或道德綁架的工具。善意和自願應該是讓座行為的核心,而不是強迫或期待回報。

 

博愛座的定義:

博愛座並不專屬於特定年齡或身份的人,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使用。

許多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博愛座應讓給老弱病殘孕,這成為一種社會規範。

 

使用博愛座的困惑:

有些人認為博愛座專屬於老人,導致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不敢使用。

有些人因為害怕被誤解或引發爭議,不敢坐博愛座,即使有需求。

 

社會期望與現實:

社會上對博愛座的使用有不同看法,讓座與否成為道德考量。

有些人會理所當然地要求讓座,這引發爭議。

 

個人經歷與反思:

博愛座應該是為有需要的人設置的,不應局限於老人。椅子本身無辜,應該根據需要使用,Mio 也有表達懷孕時肚子較小,經常沒人讓座。對於讓座與否,應該看情況,而不是強迫或理所當然。

總結:強調善意和自願的重要性,反對道德綁架和社會壓力。許多人因為恐懼引發爭議或被道德綁架,選擇不坐博愛座。

 

文化差異:

在不同文化中,對於博愛座的使用和讓座行為有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方式。

日本的博愛座有顏色區分,但人們會主動避開以避免麻煩。

 

社會現象與媒體影響:

博愛座相關的新聞經常被媒體炒作,造成社會上的族群對立。

媒體需要流量,會選擇報導這類有爭議性的話題,引發公眾討論。

 

態度與善意:

讓座與否應該回歸到個人善意與態度的選擇。

善意應該是自然流露,而非強迫或期待回報的行為。

 

 總結來說,博愛座的存在是為了給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因為社會期望、個人觀念和媒體影響,導致其使用成為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真正的關鍵在於提升個人品格和善意。

一腳跨在新媒體、另一腳則是在影視圈。 製作過多部百萬點擊的新媒體影音,也開發過進入國際創投的故事。 有時候追劇是興趣,有時候是工作。 喜歡從劇中人物中找到一些小小的想法,然後記錄下來。 行銷出身,偶而會興之所至的揀著寫一些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微小的“微”,進步的“進”,意思是只要逐漸地進步就能成為偉大的人,這是我父母為我取名的含意,雖然曾有很多時候,我在看不見盡頭的隧道感到疲憊不堪 ,但我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堅持不懈地一路走來。 --《她的日與夜》李微進
5/5她的日與夜
『已讀不回』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現代社交中的一個矛盾:我們既希望被關注,又害怕被忽略。已讀不回常常被解讀為一種冷漠或者不尊重,但有時候,這只是因為我們的期待過高。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但台灣的影像一直還沒有往更深層私域流量邁進,大多人都還是往內容以及傳統的社群操作為主,這一點其實深感可惜,因為當大多故事都在提倡『跨 IP 的同時』或許更深度的私域流量的可操作範圍其實應該會更密切以及需求度更高。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微小的“微”,進步的“進”,意思是只要逐漸地進步就能成為偉大的人,這是我父母為我取名的含意,雖然曾有很多時候,我在看不見盡頭的隧道感到疲憊不堪 ,但我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堅持不懈地一路走來。 --《她的日與夜》李微進
5/5她的日與夜
『已讀不回』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現代社交中的一個矛盾:我們既希望被關注,又害怕被忽略。已讀不回常常被解讀為一種冷漠或者不尊重,但有時候,這只是因為我們的期待過高。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但台灣的影像一直還沒有往更深層私域流量邁進,大多人都還是往內容以及傳統的社群操作為主,這一點其實深感可惜,因為當大多故事都在提倡『跨 IP 的同時』或許更深度的私域流量的可操作範圍其實應該會更密切以及需求度更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博愛座一直是熱門話題。一些人覺得廢除博愛座會令社會更加冷酷。但觀察公共交通上的行為,發現大部分人都公事公辦,或讓位或不讓位都不影響自身,誰坐誰站只跟個人態度有關。因此,支持將愛心歸於愛心,讓有需要的人能真正得到幫助。
Thumbnail
最近敢若博愛座有代誌,我無看新聞,毋知影是啥物代誌,可能有人佇罵坐佇博愛座的少年人。   ▓有一擺,我陪查某囝坐公車出去, 伊共查某孫揹佇身軀前。上車了後,就徛著。彼站仔,查某孫攏毋予伊老母坐,坐落來就哭,伊愛老母徛著,會當看外面街仔路的風景。   徛佇車頭,司機的後面,車的頭前有幾若个人
最近的博愛座之亂好像越來越多... 我們來看看「博愛」這個詞的解釋,我問chatgpt後得到這樣的答案:「博愛」這個詞在中文中是指廣泛的愛或仁愛,是一種對所有人類不分種族、性別、宗教或其他差異的無私的愛和關懷。這種愛不僅僅限於個人之間的愛,而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慈悲和善意。 再回頭看看這些案例,整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最近因為博愛座而大打出手,鬧上媒體的事件頻傳,那天朋友問我:「你覺得應該要廢除博愛座嗎?」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博愛座爭議不斷】 近來頻傳有人在台北捷運以言詞羞辱、動手打人方式逼其他人讓出博愛座事件,博愛座存廢再度引發討論。 北捷表示,有陸續推出博愛識別貼紙、好孕胸章,年長者、孕婦、身心障礙或身體不適等旅客,不需任何證明文件,皆可在全系統車站詢問處自由免費索取及使用。
Thumbnail
博愛需要教育,霸凌需要遏止 一樣米養百樣人,無論是多合情合理的規定或政策,都會有人想曲解或醜化,不是博愛的問題,是人有問題。 我認為不是要廢除博愛座,不該因為心術不正的人而拔除社會應有的正義,而是要提倡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不該以愛之名合理化霸凌。
Thumbnail
今天又有年長者要求讓出博愛座的新聞,新聞中的女子因為上班12小時,坐在博愛座上休息,有兩名年長者不滿該女子不讓坐,而在捷運站內咆哮。有時候看到這種新聞都會覺得,這麼有活力應該不需要博愛座吧,還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正義感而發作?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博愛座一直是熱門話題。一些人覺得廢除博愛座會令社會更加冷酷。但觀察公共交通上的行為,發現大部分人都公事公辦,或讓位或不讓位都不影響自身,誰坐誰站只跟個人態度有關。因此,支持將愛心歸於愛心,讓有需要的人能真正得到幫助。
Thumbnail
最近敢若博愛座有代誌,我無看新聞,毋知影是啥物代誌,可能有人佇罵坐佇博愛座的少年人。   ▓有一擺,我陪查某囝坐公車出去, 伊共查某孫揹佇身軀前。上車了後,就徛著。彼站仔,查某孫攏毋予伊老母坐,坐落來就哭,伊愛老母徛著,會當看外面街仔路的風景。   徛佇車頭,司機的後面,車的頭前有幾若个人
最近的博愛座之亂好像越來越多... 我們來看看「博愛」這個詞的解釋,我問chatgpt後得到這樣的答案:「博愛」這個詞在中文中是指廣泛的愛或仁愛,是一種對所有人類不分種族、性別、宗教或其他差異的無私的愛和關懷。這種愛不僅僅限於個人之間的愛,而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慈悲和善意。 再回頭看看這些案例,整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最近因為博愛座而大打出手,鬧上媒體的事件頻傳,那天朋友問我:「你覺得應該要廢除博愛座嗎?」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博愛座爭議不斷】 近來頻傳有人在台北捷運以言詞羞辱、動手打人方式逼其他人讓出博愛座事件,博愛座存廢再度引發討論。 北捷表示,有陸續推出博愛識別貼紙、好孕胸章,年長者、孕婦、身心障礙或身體不適等旅客,不需任何證明文件,皆可在全系統車站詢問處自由免費索取及使用。
Thumbnail
博愛需要教育,霸凌需要遏止 一樣米養百樣人,無論是多合情合理的規定或政策,都會有人想曲解或醜化,不是博愛的問題,是人有問題。 我認為不是要廢除博愛座,不該因為心術不正的人而拔除社會應有的正義,而是要提倡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不該以愛之名合理化霸凌。
Thumbnail
今天又有年長者要求讓出博愛座的新聞,新聞中的女子因為上班12小時,坐在博愛座上休息,有兩名年長者不滿該女子不讓坐,而在捷運站內咆哮。有時候看到這種新聞都會覺得,這麼有活力應該不需要博愛座吧,還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正義感而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