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074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

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清辨認出了虛字可有兩種功能﹕一在語構,一在語義。這在當時的中國語言學界來說是非常現代的思想,可惜沒有被學界中人好好地理解。

雖然中國傳統的語文工作者沒有西方的語法觀念,但他們實在是做了一些語法的工作。朱自清將傳統語言學者做的這些工作提上議程,並且指出字分虛實,虛字用以形成漢語的語構﹔古人教虛實字的分別,就是教人辨別虛字 (詞),而所謂辨別虛字就是學懂詞例,也就是學懂漢語的語構規則

按古人的觀念,會用虛字,文字便算「通」了,即所謂「文從字順」,其實就是合乎語法的意思。正因為古人沒有語法的觀念,因而他們用了很多不同的說法來表達語法的含義。所謂的「通」﹑「文從字順」﹑「呼喚」等都是在缺乏語法觀念或術語的情況下用來表達語法內容的不準確的用語。76

朱自清用這個觀點來結束序文的引子﹕

「就誦讀說,了解虛字的用例 … 雖只著眼在實際應用上,也可以屬於『語法』的範圍,不過不成系統罷了。 —— 系統的「語法」的意念是外來的。 」

在古人的手上,漢語的語法就是詞例,而詞例就是虛字的語構規則﹗

也就是說,由於古人只關心語義的表述和語言的實際應用,因而缺乏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思考。但這並不是說漢語本身沒有一個語法系統,兩者屬不同範疇的兩個概念。

中國傳統的語文工作者沒有注意到漢語的語構結構與漢語有沒有一個語構結構是兩回事。

這是本書要提出的一個論點 —— 在這個基礎之上的主要論題就是漢語的語構含有一個邏輯結構。

如要討論上古漢語的語構,必從虛字入手。

__________

76 這時我們必須提問﹕既然做了語法的工作,為什麼卻停步不前,沒有向語法理論的方向發展呢﹖中國的思想和科技發展史總是在起步之後便停下來,顯然脫不開民族性格在某方面的缺陷的關係。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