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很理所當然地覺得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吧,但更貼切的來說,「No Pain, No Gain」這句諺語並不是空穴來風,在大家和作者的心中,都深深相信在付出的過程中是痛苦,我也是一樣,我還記得黃大謙有一部影片是在回應網友的問答(很久以前的影片了),其中一位網友詢問:「覺得讀書很痛苦怎麼辦?」,而黃大謙回答他:「如果他覺得很痛苦的話,就代表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我當時也是引此為標竿,刻意過著不舒服的學生時光,只是這種依靠意志力的方法,對作者功效有限,對我當然也是沒什麼用。
作者在醫院擔任新手醫師時,發現自己被永遠處理不完的事物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當時作者已經是研究許多生產力相關研究的專家,卻沒有一個適合他,可以改善狀況的方法,所以作者開始懷疑「成功真的需要受苦嗎?」,並且提出了「愉悅生產力」(feel-good productivity)這個概念。
作者解釋這種方法不是依賴沒命似地勞碌工作,而是仰仗搞懂如何讓辛苦的差事變得更舒心,優先聚焦於我們自身的福祉,再利用這份快樂來驅動專注力和動機。
整本書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如何產生源源不絕的動力、如何解決拖延,以及如何解決倦怠,從這裡就看得出來,這本書與其他生產力書籍不同的地方是,這本書著重在心理層面的問題,大部分的生產力書籍都多都在介紹這方法有多好,以及如何實行,對於過程產生的阻力頂多說要多注意休息、要先苦過一段時間,這樣三言兩語帶過,所以我覺得這本書的論點也蠻特別的,作者在書中所提的經驗,對我也是很有共鳴。
作者提出三種方法,分別是:遊戲化思維(把遊戲的心態融入生活)、自我賦權(意識到我們對於所有事情都是有選擇的)、掌控關係能量(從人際互動中獲得支持)。
自我賦權這概念對我來說是比較陌生,平常也沒什麼在注意,但對我蠻有啟發的,自我賦權在書中的意思是指說我們有權把工作、生活和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時候與現實妥協太久,覺得一切都是宿命,都忘記自己其實都有選擇的,與其覺得工作不開心,不然想想有哪些是自己可以掌握的部分,並從中調整,當意識到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的心情,與一切都是被迫選擇的相比,那種感覺真的輕鬆許多。
另外作者也介紹了如果不相信自己有選擇的人,該如何增加自己自信的方法,作者引用了班杜拉的理論,使用「替代性成功經驗」(vicarious mastery experience)以及「親身的成功經驗」(enactive mastery experiences)這兩種方法。替代性成功經驗是讓自己去看自己人生楷模的例子,親自成功經驗就是靠自己從做中學,親身實踐,提升自己的掌控力,也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
就像是常常給焦慮很嚴重的人的建議是,如果想要解決焦慮的話直接去做就可以了,透過直接做的過程了解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我自己覺得這也是可以改善拖延的一種方法。
拖延其實主要都是因為我們的情緒,無論是害怕失敗還是害怕成功,我們的理智腦被不確定性及恐懼劫持,所以每個人的拖延行為都是很正常的,不用因此責怪自己。
而作者提出的三個解決方向分別是:處理不確定性、處理恐懼、以及處理慣性。
其實處理情緒這件事很多人都會希望可以減少這些情緒,像是有人就希望自己不要感到恐懼或焦慮,但我必須說情緒就是扎扎實實的存在我們的心中,就像是路邊的一棵行道樹那般稀鬆平常,你無法要求他消失,你只能與之共處,這些方法的前提都是我們接受自己的情緒,不否定情緒,才能真的發自內心想要找辦法和情緒相處。
我自己覺得最重要也最實用的(同時也最難的)方法就是作者提的一個「為情緒貼上標籤」,這就是要我們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緒,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透過自己的話講出來,給自己的情緒貼上標籤,就像很多人身體有些狀況,可能是摸到身體有硬塊,或身體出現奇怪的斑點,這種狀況就會做個全身檢查,希望知道自己的身體正在發生什麼事,我們對情緒也應該要這樣,了解到自己正在經歷什麼情緒以及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越深入越好,透過這種過程可以培養更深的自我意識,也能減少我們相信恐懼是合理的。
我自己的經驗是當我越仔細描述自己經歷的情緒狀況,以及了解到產生情緒的原因之後,心情通常會比較緩和,也比較能同理自己,雖然書中這部分的目標是改善拖延,但其實這方法真的很萬用在各種有情緒的場合中。
人在職場打滾,倦怠只是早晚的事,可能有些人很幸運的沒有,那就恭喜你,但我相信更多人有遇到這種狀況。
作者將倦怠分為三類:疲勞倦怠、消耗性倦怠、錯位倦怠。疲勞倦怠就是做太多真的太累了,解決辦法就是只做重要的事,並多休息;消耗性倦怠是你休息不夠,以及你用了錯誤的方式休息,但我想和大家討論的是第三個錯位倦怠。
錯位倦怠來自你把心力投入到不能帶給你快樂或意義的事情上,你把能量用錯地方了,我在職涯過程中遇到幾次的倦怠都是這種,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真的有經驗的人都懂,雖然了解到工作總是得做一些自己沒有熱情的事,但坐久真的會覺得好痛苦,而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法則是聚焦在重點項目上。
找出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並使自己的行為保持一致,並且以終為始,具體方法首先就是要先想好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並且每天完成一件與目標相關的任務。
工作三年多的我相比剛出社會時,對出人頭地那種成功的想法已經沒那麼執著了,甚至已經算是半躺平狀態,主要是不想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得那麼辛苦,只是走上這條路的同時,當時還受到「成功需要受苦」的這個觀念影響,認為成功和愉悅不能兩者兼得,就算自己心裡還有想要成功的微微火苗,也只能隨手熄滅,直到看完這本書讓我的思維開始轉變。
就如同作者所說的「成功不會讓你感覺愉悅,但感覺愉悅會為你帶來成功。」,如何讓自己做事做得更舒心,才是走得好也走得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