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你,有醫學系的特質嗎?醫學生五年觀察筆記 — 4項特點、3大迷思

如果喜歡,可以到我的個人部落格晃晃,有更多沒放在vocus、圖文並茂的文章哦


隨著指考在2021年走入歷史,分科測驗成為高中生的新戰場,除了可選擇的考科範圍變少之外(相比指考,少了國文、英文、數乙三科),計分制度也從原先的百分制,調整為60級分制,制度更改後,考試本身帶來的緊張感絲毫不減,對於陌生的制度,考生心中更多了幾分擔心。


考試結束,冰山下的課題反而浮出水面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原本的擔憂會隨著考試結束而煙消雲散,然而,事實不全然如此,這份焦慮的心情只是轉換形式,「要不要對答案?」、「對完答案如果成績不理想呢?」、「志願該填哪些?」,心中的困擾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五年前的我,也面臨一模一樣的狀況,即使經過完整的國民義務教育,加上學校舉辦的「志向探索」、「職涯規劃」等,當年十八歲的我,仍宛如襁褓,志願選填系統在我眼中,就像滿周歲時的抓周儀式,相似點是我不清楚抓到的東西代表什麼,可怕的是,如果不審慎選擇,後果將無法想像。


鑑於以上幾點,目前就讀醫學系六年級,即將邁入職場的我,想以我這幾年的觀察,簡單跟大家分享「哪些是醫學系的特質?」,順道讓大家瞭解醫學系的人口組成,避免大家變成當時選填志願的我,在琳瑯滿目的志願選單中,拿不定主意。當時的心情真的很微妙,現在回想,「戒慎恐懼」或許最為貼切,十分擔心將自己許配給錯誤的未來。

※注意:此篇文章並非討論「哪些特質『適合』讀醫學系?」,這一類的主題,已經有許多網站文章介紹過,大家可以搜尋看看,特質多半圍繞在「同理、喜歡與人溝通、抗壓…」


醫學系的特質

特質一:不懼怕血肉場面

大三時,開始步入臨床醫學的世界,與其他科系最為不同的,正是「大體解剖課」,當時我認為,這是許多人心中一道跨不過的檻,畢竟要在各種人體的器官中尋找特定構造,教室還會充斥刺鼻的福馬林味,可能是一般人無法接受的點,沒想到,將近95%的同學不僅不排斥,手中的解剖器具更是在大體老師穿梭自如,一派自在的研究起各種解剖構造。

至於見血,另外一篇文章《醫師應該試著「共感」,還是拴緊情緒的水龍頭?》有提到類似的場景,你可以先捫心自問,看自己能否接受「眼前病人正從頸部氣切管中,源源不絕地流出鮮血」,更不用說還需要保持冷靜,擔任領導者的角色。


特質二:針對問題追根究柢

Toyota(豐田汽車)的創始人大野耐一,曾在接受採訪時,透漏自己在思考問題時,習慣採用「5個Why」的問法,連續問五個為什麼,讓自己像剝洋蔥一般,逐漸靠近問題的核心。

可是,醫學系的同學遠遠超乎你想像,幾乎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若是老師的答覆沒有搔到癢處,就會繼續追問下去,有時候真的很敬畏他們對於真相的渴求

p.s. 我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傾向讓腦袋多休息XD


特質三:專注力使用自如

醫學系到了大三、大四,課業量呈指數成長,尤其是大四的區段,每三週就考一次期中考的頻率,壓得醫學生在每次考試之間,幾乎只有3-5天的喘息時間,這時,正是考驗誰最能「收心」。

不同於高中,到了考前都還能嘻笑玩樂,大多數醫學系的同學,在專注目標時完全不受外界干擾,而休息時,也能玩得比誰都瘋,絲毫不遜於人,將“Work hard, play harder”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


特質四:擅長安排自我生活

我周遭的醫學朋友圈,幾乎所有人都有各自的「目標清單」,多數同學都很會安排生活步調,不論是興趣培養、社團參與、挑戰創業(真心不騙,真的有)都曾聽聞過,每位同學也都有獨特的見解與想法。

在這麼一個大熔爐中,最容易見到所有同學聚集的時刻,是大家必修的課堂,若在上課期間從講台望向台下,不外乎就是睡覺、作筆記、打遊戲。然而,一到下課,所有人紛紛鳥獸散,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有些人積極家教,貼補家用、賺取治裝費、旅遊經費等等,也有部分同學加入各類社團,擔任重要幹部,除了認識新朋友之外,也能順便訓練人際溝通的技巧,非常多元。


醫學系的迷思

迷思一:醫學系喜歡讀書?課業重到需要每日窩圖書館?

周遭親友總認為我的同學每天上完課後,就是回家開始複習所學,燃燒自己的讀書魂,殊不知,多數同學奉行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考試不翻書」,更不用說其實會直接翹掉課堂,跑去享受人生。就我觀察,追求個人的目標才是常態,每天讀書反而才是醫學系的第八大奇景。


迷思二:就讀醫學系記憶力要過目不忘?

不需要。醫學生畢竟只是一介凡人,我們擅長的僅僅是考試技巧,若只是單純的背誦,我們可能也拚不贏前1%的人(ex:法律系),但是,我們會利用技巧,如自編口訣等方便背誦的方式,輔佐記憶的過程。


迷思三:醫學是照顧「人」的學問,要擅長溝通、喜歡談話?

其實並非如此。平時與同學交談,或是到醫院實習時跟資深的學長姐、老師交流時,我發現「擅長溝通、喜歡談話」的人絕對不佔多數,系內也不乏MBTI中I到不行的內向人,況且,醫學系選科中,也有較不會接觸病人的二線科別,如放射科、病理科等等,即使不擅長與人交流,在從醫的漫長生涯中,隨著每天與病患溝通,也能夠逐漸磨練談話的技能,不需要太過擔心。

結語

希望大家看完這一篇之後,能對我眼中的醫學系也基本認識,選科系真的是一項重大的決定,看完本篇文章後也可以多參考其他資訊,別倉促決定未來好幾年的人生。

相關的議題也非常廣泛,這篇文章只是粗略的列出我所能想到的特點,如果迴響不錯,之後有時間再繼續撰寫這六年就讀醫學系的感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升學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醫學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