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0|閱讀時間 ‧ 約 31 分鐘

讀經簡要:《約伯記》

這是過去幫某教會在讀經之外,幫助信徒能更明白聖經相關背景所寫,
力圖用字精簡,外加少許的信仰反省。
至於未來是否還會繼續更新,尚不得知……
所有相關內容的的標籤,都會加上「讀經簡要」。


《約伯記》簡介

  《約伯記》寫作的年代與背景皆不可考,然而所使用的語彙與提到的場景,卻非常接近以色列的先祖年代(創12~50 章)。雖然拉比傳統在早先認為《約伯記》的作者是摩西,但到後來他們也承認這無法考證。《約伯記》當中也找不到任何與《創世紀》關聯的人物,在「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成書後的年代,《他爾根》(Targum,希伯來聖經的亞蘭文譯本) 認為約伯那不具名的妻子,是雅各的女兒底拿。

  《約伯記》有多達 100多個單字沒有出現在其他經卷,以至於聖經翻譯時必須倚靠前後文來推敲真正的意思;但同時也有部份的單字,特別是與《耶利米書》、《哀歌》、《以賽亞書》40 ~ 55章有關聯。因此也有人推測,《約伯記》一開始是透過口述的方式傳播,之後才慢慢地形成文字,最後在被擄與回歸時期編輯而成。

《約伯記》的主題

  《約伯記》並沒有正面地解釋為何約伯會遭遇苦難,反倒是當約伯受苦後,他的三位朋友出來與他辯論。他的朋友們深信一定是約伯得罪了上帝,所以約伯才會面臨許多的災禍,他們毫不遲疑的相信這是出於上帝的審判。但約伯不斷地為他自己來辯解,他不認為他有做出任何得罪上帝的行為,他也不明白他為何會受許多苦難,所以他堅決地要找上帝並到祂的臺前,陳明案件,為自己辯護。(23:3-4)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許多古早神話、族群既有的價值觀,以維繫社會最基本的倫理與道德的運作。尤其在現代的司法體系尚未健全之前,有賴於每個人拿捏好倫理與道德的尺度,而一旦某人開始踰矩,超越社群所能容忍的尺度時,就需要當地的耆老出面調解。而若調解失敗,就有可能被迫與當地社群劃清界限,或者被迫流浪他鄉。因此,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報應原則,是提醒每個人在與他人以及社群相處時,必須要掌握好明確的人際界限

  然而,在社群中不去侵犯他人的利益,雖然是公認的好人,但這樣地人在上帝眼前,是否是一個義人呢?這是《約伯記》第一個要探討的主題。

  其次,教會在發展的早期,有許多人因為相信耶穌而被羅馬政府迫害,進而殉道。羅馬政府的逼迫是否是一種苦難呢?對於現代人來說,我們總有許多疑問:如果上帝是公義地,為何上帝不制止羅馬政府逼迫呢?但令人意外的是,初代教會的信徒並沒有質問上帝是否公義,而是勇敢地接受羅馬政府對於他們的審判,並心甘情願地獻上自己的生命。然而,教會受到迫害後,人數並沒有下降,反而越來興旺。以至於初代的教父特土良留下了一句名言:「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


新、舊約,世界觀的演變

  現代讀者太容易把今天對於聖經的所有想像,套用在每一卷書上。然而聖經寫作的幅度,橫跨超越千年,也深受中東神話、希羅哲學等影響。試想,百年前的聖經譯本也跟不上今天語言的轉變,更何況是跨越千年的聖經書卷呢?因此,新舊約所使用的字彙可能相同,但背後的概念也可能天差地遠,聖經中「撒但」就是一例,另一個例子是天堂、地獄與陰間。

撒但

  在新約裡面,「撒但」這一詞的意涵為:與上帝作對的 敵對者 ,有時也與「魔鬼」互用;當耶穌在曠野禁食40天時,就是撒但去試探耶穌。保羅也曾警告,撒但會為偽裝光明的天使來欺騙信徒(林後11:14)。耶穌也曾描述當祂差遣72人去宣揚福音回來後,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路10:18)。上述的用法,確實就是明指撒但與魔鬼,就是墮落天使,時常跟上帝與基督徒作對。

  然而在彼得阻擋耶穌上十字架時,耶穌當下也斥責彼得:「撒但,退到我後邊去(可 8:33)」這邊不是斥責彼得等同於墮落天使,而是說此時彼得的想法與行為,是在敵對上帝的心意。當亞拿尼亞欺騙彼得時,彼得也說:「亞拿尼亞!為甚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這部份也不是指亞拿尼亞的心真的被墮落天使附身,而是指他的心思意念動機不純、想要欺瞞上帝。

  簡單來說,新約的用法,要不是明指魔鬼,要不然就是暗指人的心思在敵對上帝。然而在舊約,這字詞跟新約比較起來,有相當大的差異。

  在《民數記》22章,耶和華的使者就前去「抵擋」巴蘭,這邊的抵擋在原文就是「撒但」(v22, 32)。在《列王記上》有兩處經文:「耶和華使以東人哈達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11:14 )」、「神又使以利亞大的兒子利遜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11:23)」,當中所使用的「敵人」在原文也是「撒但」。因此,在這幾處經文,撒但並不是指墮落的天使,或是敵對上帝的勢力。甚至這邊的用法,其實有上帝的主導在裡頭。

  因此《約伯記》裡面的撒但,真的是墮落天使嗎?學者也被這困惑很久,但至少大家都能同意,不能把《約伯記》裡面的撒但,等同於新約的撒但。最大的差異,就是新約的撒但不需要經過上帝的同意就可以出手;但是《約伯記》裡的撒但,卻需要等候上帝的授權,才能出手。

  當我們的生命出現敵對我們的人、事、物時,我們確實很難分辨這些勢力到底從何而來,那時,我們能倚靠的,是什麼呢?


約伯與朋友們的對話概要1

    第一回合:勤誠與忠告第二回合:惡人的結局第三回合:指控

以利法 呼求神,承認你犯錯   看看神如何對待惡人,  悔改並回轉向神。
                看看神如何對待你,你
                再就知道自己是有罪的
                。你的虔誠都是白費力
                氣。

約伯  不要再以我為有罪的。  我需要受保護免受神的  看看你周遭的世界!這
    我不要假裝謙卑,用虚  擊打。我需要中保為我  世界是如此脫序,誰能
    構的罪名向神認罪。我  申訴。         倖免於難呢?
    要求與神當面對質。

比勒達 嚴肅看待傳統的賞善罰  別再偽裝:惡人注定要  面對事實,傳統的報應
    惡原則,善有善報、惡  滅亡。你就像那不認識  原則所言不假。
    有惡報,這是必然的。  神的人。

約伯  我相信賞善罰惡的傳統  我受苦是出於神,不是  神無窮的大能可以治理
    原則,但我不認同結果  我自己造成的。我知道  宇宙,卻教我的人生失
    必然如此。況且我是孤  我的救贖主必興起拯救  序:我為神所害,你也
    立無援的。       我脫離你們的批判。   無法逃離神的手,我堅
                            持我是無辜的。

瑣法  潛心向神,遠離罪孽。  你犯了騎傲的罪,神認  從缺
                定你就是邪惡之人。

約伯  你對神,對我的敘述皆  制度(神的法則)是不  從缺
    非事實。我希望有機會  對的。
    申訴,好在死前恢復與
    神的關係。

  為什麼約伯的朋友們,堅持約伯一定有犯罪?因為朋友們看見他一夕之間,就遭遇人生極大的苦難,按照他們的理解,除了上帝的懲罰,斷乎沒有其他可能。所以第一回合,他們柔和的勸說約伯要認罪,但第二回合,看見約伯依然堅持自己無罪,就用較強烈地語氣跟他爭辯。

  當今天我們看見某人、某家族、某國家發生天災人禍時,我們會用什樣的觀點去看待與回應這件事呢?我們自身,會站在因為他們得罪上帝,所以上帝來報應的立場去斷定,又或者,我們能學習保持緘默不語呢?


《約伯記》最後的難題:約伯真是義人嗎?

  羅馬書3:10提到:「就如經上所記: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雖然是引自《傳道書》7章20節。然而聖經對於「義」的觀念,確實是隨著時間與文明的發展,而不斷有新的解釋呈現。舉例來說,摩西五經是以《申命記》6:4-5,其中的「聽」(Shema)為教導的核心:「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這時的教導,是以能夠行出律法才能為義。

  但是保羅在《羅馬書》3:20提到:「 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在5:8-9又接著說: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上帝的忿怒。」當然上帝看我們為義人,不代表我們可以過不義的生活,保羅也再次警告:「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8:6)

  因此,舊約對於義的觀念,是能夠活出完全的律法為主;而在新約,則是先與耶穌聯合,進而能活出戰勝罪惡的生活。那,約伯的義又是哪一種呢?約伯的義,一開始,是出自於《約伯記》對於約伯的描述,以及約伯自認為,自己沒有做出不義的事。也因為約伯堅持自己沒有犯錯,也堅持跟上帝對質,因此以利戶才指出他的矛盾之處:

約伯啊,你曾向上帝承認過錯,決意不再犯罪嗎?你有沒有求上帝指出你的過錯?你有沒有答應不再作惡?你既然反對上帝的作為,你能期待他做你所要求的嗎?該做決定的是你自己,不是我;你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們吧。(34:31-33《現修》)

  以利戶的話,為上帝的出場做了鋪陳。確實約伯在許多人眼中,沒有做出任何傷天害理的事,他也十分地謹慎為每個兒女獻燔祭(1:4-5)。但也正因為他的過度小心,揣摩他的兒女們會無意中得罪上帝,那為何約伯不直接了解他兒女們所犯的過錯,並協助他們不再犯錯呢?換言之,約伯所想像的上帝,是一個無時無刻盯著人們,一犯罪就修理人的上帝(7:17-21),所以他戰戰兢兢地過著虔誠、自律、但是沒有喜樂地生活。

  然而人真的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與善行稱義嗎?不,我們的義來自於祂的賞賜,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信任祂,並靠著祂給予的恩典過好每一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