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書籍的內容太多讀不完嗎? 試試先吸收部份資訊,未來產生疑問時再到書裡尋找解答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根據實踐時產生了疑問或反饋時再閱讀獲得解答必要的內容。


舉例來說,當我一開始讀到”打造第二大腦”的”累進式摘要”時,我的理解為它是一種精煉資訊的方法,共分為四層,每一層只擷取上一層中的重點,最細緻的一層(第四層)是對於內容的執行摘要,也就是列點式的摘要。累進式摘要方便未來看筆記時能快速掌握重點,同時若想看到細節也能看到原文。


但我在實際執行後開始有個疑問: 累進式摘要一定要分成四層嗎? 能不能根據原文的複雜程度彈性調整層數呢?

於是我回頭細讀了”打造第二大腦”的”累進式摘要”部分,發現作者其實並不認為”累進式摘要”一定要有四層,而是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彈性調整:

對於那些特別長又非常有趣或有價值的筆記,我們有時值得為它們添加”第三層” — 打造第二大腦 p.137

唯有對那些極罕見的真正獨特且有價值的資訊,我才會增添”執行摘要”於筆記的最頂層 — 打造第二大腦 p.138


透過產生疑問以及尋找解答的過程中,我對於”累進式摘要”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而這樣的理解對我未來實作是很有幫助的,而不是讀了一堆內容但卻很快就忘記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