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山,內心的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山與海,環繞著台灣,也在我所在的苗栗竹南周遭。

曾經有人問說:你比較喜歡山還是海?

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是海,有些人喜歡山,印象中喜歡海的人好像多一些。

山與海有什麼不同?

今天我突然想到了,海給人一種「自由」的感覺,海象徵了自由。

而山,不像海的遼闊,它需要人往上爬,需要努力的過程,才能達到山頂。

到了山頂,得到的俯瞰世界,也是遼闊的,也是自由的,但需要付出的過程。

就好像,海的遼闊與自由,是無條件的,你只要去了就能感受到。

山的遼闊與自由,有條件,你必須先讓自己耗盡體力,才能享受

不禁讓我想到,內心的路,好像也有這兩種狀態。

有一個部分,是無條件的美好、有價值,無需證明,一直存在那裡。

有一個部分,必須經歷飽受折磨甚至傷痕累累,然後去克服,才能感受到成長的美好。

人生中,兩個部分並存。

不管喜不喜歡,不管覺得哪種較好,沒有什麼好不好,就是有這兩種情況。

就像地球上,有山也有海。

當我覺得人生好辛苦、好不順、好多磨難,別忘了我同時是那個無條件的美好價值。

遇到海的時候,享受海的自由遼闊。遇到山的時候,就努力往上爬,不是只為了達到終點,而是感受腳下的每一步。

能享受山,也能享受海,我才能接近更完整的大自然。

一直都很想以文字表達自己的生活、想法、內在成長與學習,斷斷續續嘗試過,但大部分都是在日記本裡和自己對話/自由書寫,不能算是文章。 現在在這裡再次嘗試,練習讓內心的對話、感受與想法,成為文章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在,我要在這個樹洞安放什麼呢? 就如我前陣子察覺到的,繼之前「嫉妒朋友」的課題之後,我的下一個持續出現的不舒服感受,就是關於過去我依賴了近三年的「哲學學校」之中。 前次的經驗也是從強烈的不舒服開始的。嫉妒,見不得人好,又羨慕他所擁有的,討厭,刺眼,看不起,羞愧。
這個平台上的寫作小房間,我沒有在其他社群網站公開,對我來說是個隱密的樹洞,安放那些我還不確定、害怕、脆弱的心情。 今年初重新在這邊寫作時,是想要練習將內心的很多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想要有個固定的釋放和輸出空間,而不是情緒積累到某個「不得不寫出來發洩」的時候,才終於用筆記本寫。
今天早上做了簡單早餐給自己與先生,他出門上班後,我吃完早餐,澆了陽台的植物,出門看中醫和看電影。 這是昨天晚上我和自己的約定:想要看《腦筋急轉彎2》,也直覺目前狀態適合一個人去看。看中醫則是近半年來我選擇調養身體的方式,覺得比西醫溫和,且是把人看作一個整體,幫助我整合自己身體與生活狀態的調養方式。
昨晚在夢裡,我的恐懼、壓力、不自信,藉由一個夢顯現出來。 情緒重到使我醒過來,半夢半醒間,我深深的感受著那份不舒服的情緒。 「就這樣了嗎?我就會一直在這狀態中了嗎?」 我隱約知道那是個夢,但是情緒卻真實到我感覺永遠會在這深淵裡。
還是回到了這一題,其實最實際和實用的方式一直在我身邊,我以為自己早就知道,卻忽略其實我還沒學會。 連日的失落、焦慮、沒來由的擔心、想與人比較、覺得自己不夠好、抱怨、不滿足.....,理性上知道是自己「想太多」,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但是情緒上總是覺得有疙瘩。 通常是我一個人的時候,覺得孤單寂寞(也
今早醒來,有一個聲音在腦中,從微弱到清晰的告訴我:該改變目前自己的狀態。 前天發了一篇文章,關於從最近工作狀態發現到自己很焦慮。昨天,我跟先生起了爭執。當我會因為小事跟他起爭執的時候,其實就是再收到一些警訊
現在,我要在這個樹洞安放什麼呢? 就如我前陣子察覺到的,繼之前「嫉妒朋友」的課題之後,我的下一個持續出現的不舒服感受,就是關於過去我依賴了近三年的「哲學學校」之中。 前次的經驗也是從強烈的不舒服開始的。嫉妒,見不得人好,又羨慕他所擁有的,討厭,刺眼,看不起,羞愧。
這個平台上的寫作小房間,我沒有在其他社群網站公開,對我來說是個隱密的樹洞,安放那些我還不確定、害怕、脆弱的心情。 今年初重新在這邊寫作時,是想要練習將內心的很多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想要有個固定的釋放和輸出空間,而不是情緒積累到某個「不得不寫出來發洩」的時候,才終於用筆記本寫。
今天早上做了簡單早餐給自己與先生,他出門上班後,我吃完早餐,澆了陽台的植物,出門看中醫和看電影。 這是昨天晚上我和自己的約定:想要看《腦筋急轉彎2》,也直覺目前狀態適合一個人去看。看中醫則是近半年來我選擇調養身體的方式,覺得比西醫溫和,且是把人看作一個整體,幫助我整合自己身體與生活狀態的調養方式。
昨晚在夢裡,我的恐懼、壓力、不自信,藉由一個夢顯現出來。 情緒重到使我醒過來,半夢半醒間,我深深的感受著那份不舒服的情緒。 「就這樣了嗎?我就會一直在這狀態中了嗎?」 我隱約知道那是個夢,但是情緒卻真實到我感覺永遠會在這深淵裡。
還是回到了這一題,其實最實際和實用的方式一直在我身邊,我以為自己早就知道,卻忽略其實我還沒學會。 連日的失落、焦慮、沒來由的擔心、想與人比較、覺得自己不夠好、抱怨、不滿足.....,理性上知道是自己「想太多」,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但是情緒上總是覺得有疙瘩。 通常是我一個人的時候,覺得孤單寂寞(也
今早醒來,有一個聲音在腦中,從微弱到清晰的告訴我:該改變目前自己的狀態。 前天發了一篇文章,關於從最近工作狀態發現到自己很焦慮。昨天,我跟先生起了爭執。當我會因為小事跟他起爭執的時候,其實就是再收到一些警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裡有山巒嶙峋 巔峰有雲氣繚繞 不知道深谷有多深 不曉得森林多廣袤 泉源飛瀑成清澈溪流 一片草原與海天同寬
Thumbnail
我喜歡看海,尤其是我們台灣的東部海岸線。
Thumbnail
翻閱手機相簿,相較於山景,海獲得了壓倒性勝利。對於「喜歡海大於山」,從未探究那股自然的吸引,於是就像多數的喜歡,往往只能給出膚淺的回答:「喜歡玩水、玩沙、聽海浪聲;喜歡看海和天空,很放鬆。」就這樣直到今年五月,我對海的喜歡不再模糊——是澎湖,讓我找到喜歡海的答案。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為何一直懷念台東的生活,想念幾乎天天到海邊吃飯的時光,雖然到了海邊,絕大時間還是低頭滑手機配著食物,偶爾抬起頭看看遠方大海,但還是想念,墾丁也是天天到海邊,更是連車都不用騎眼前就是海,但還是想念台東。 在雲林一個月,屏東一個月,墾丁一個月,現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的美麗之島。歷經億萬年的歲月積累,有著高山、丘陵、平原、湖泊與海灣等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涵蘊多元的人文與物產風貌。   長年在南台灣臺南、高雄、屏東從事社區工作的我,在決定籌設工作室時,腦海中想著如何將多年來所接觸到的美好事物,用具有畫面感與內涵的名字,來做為人生事業與志業的名
Thumbnail
2022 年年初,去都蘭流浪一個月後,我從此愛上了台東。 我愛台東的海,染著不同漸層的藍,堆疊著各式各樣的浪;我愛台東的山,自海平面拔起,是坐在板子上往海灘望去永遠矗立在後面的背景;我愛台東的人,無論熟的、不熟的,總是笑笑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哪邊玩、要不要進來坐坐、要不要吃他們種的什麼蔬菜水果,不像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裡有山巒嶙峋 巔峰有雲氣繚繞 不知道深谷有多深 不曉得森林多廣袤 泉源飛瀑成清澈溪流 一片草原與海天同寬
Thumbnail
我喜歡看海,尤其是我們台灣的東部海岸線。
Thumbnail
翻閱手機相簿,相較於山景,海獲得了壓倒性勝利。對於「喜歡海大於山」,從未探究那股自然的吸引,於是就像多數的喜歡,往往只能給出膚淺的回答:「喜歡玩水、玩沙、聽海浪聲;喜歡看海和天空,很放鬆。」就這樣直到今年五月,我對海的喜歡不再模糊——是澎湖,讓我找到喜歡海的答案。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為何一直懷念台東的生活,想念幾乎天天到海邊吃飯的時光,雖然到了海邊,絕大時間還是低頭滑手機配著食物,偶爾抬起頭看看遠方大海,但還是想念,墾丁也是天天到海邊,更是連車都不用騎眼前就是海,但還是想念台東。 在雲林一個月,屏東一個月,墾丁一個月,現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的美麗之島。歷經億萬年的歲月積累,有著高山、丘陵、平原、湖泊與海灣等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涵蘊多元的人文與物產風貌。   長年在南台灣臺南、高雄、屏東從事社區工作的我,在決定籌設工作室時,腦海中想著如何將多年來所接觸到的美好事物,用具有畫面感與內涵的名字,來做為人生事業與志業的名
Thumbnail
2022 年年初,去都蘭流浪一個月後,我從此愛上了台東。 我愛台東的海,染著不同漸層的藍,堆疊著各式各樣的浪;我愛台東的山,自海平面拔起,是坐在板子上往海灘望去永遠矗立在後面的背景;我愛台東的人,無論熟的、不熟的,總是笑笑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哪邊玩、要不要進來坐坐、要不要吃他們種的什麼蔬菜水果,不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