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2024金馬經典影展小記: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

原本對今年的金馬經典影展主題「巨星的誕生」不太感興趣,都是一些很老的演員。因此在開賣幾天後,才上網稍微看看哪些場次還有票可以訂,一看嚇了一跳,好多場次都賣完了,沒辦法像上次在北影隨機挑幾天來看,加上中間一大段時間不在台灣,好不容易找了三天。可惜的是這次場次都太熱門了,雖然每天都有五場,但是七點的那場全部都賣完了,只能看前三場,沒辦法達到連續看五場的新紀錄。我訂的第一場剛好遇到颱風,因此順延到了8/14,這個順序的調整是意想不到的結果。

《熱情如火》劇照。

《熱情如火》劇照。


本來把這三天當作是工作的休閒娛樂,不懷抱任何期待去看。看著看著越來越有意思,假如我是一位電影史研究者,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在看我的核心「史料」?如果這些電影放在影視史學的角度來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味道呢?尤其是仔細一查一些電影背後的歷史,確實可以看到一些當時社會的概況。可惜這次挑的太零碎了,如果集中在一位演員或是一位導演來看,也許會看得更有意思。以下是一些觀影雜記: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主演,美籍導演約瑟夫·孟威茲(Joseph Mankiewicz)。講述一個即將過氣的明星,與寄生於大明星的跑龍套,兩方一來一回,直到一方認輸撤場的故事。貝蒂·戴維斯強勢卻逐漸走向衰退、安妮·巴克斯特則是謙遜但野心勃勃。隨著劇情推進,角色的氣場發生了逆轉。安妮·巴克斯特展現了賤人的霸氣,貝蒂·戴維斯則逐漸被碾壓,直到一方認輸一方獲勝。最後精彩的翻轉橋段非常驚人,不僅是演藝圈生態的縮影,更是一場心理戰的經典之作。

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

1955。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主演,猶太裔美籍導演比利·懷德(Billy Wilder)。一個愛家愛妻的好丈夫,真的會因為瑪麗蓮·夢露大起色心。瑪麗蓮·夢露在我心中算是一位美國文化象徵的歷史人物,年代久遠到他過世時我爸才剛出生,應該是我阿公年代的明星了。這部電影可以看到瑪麗蓮·夢露最性感的一面,既挑逗人心又不失風采,完全不會讓人不舒服。看到了影史上最經典的風吹長裙,也算是見證歷史時刻了。

《七年之癢》劇照。

《七年之癢》劇照。


茶花女Camille

1936。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主演,猶太裔美籍導演喬治庫克(George CUKOR)。《茶花女》是1852年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劇作,歷史上改編的次數不計其數,在此之前我只有看過小說版的《茶花女》。我不算是喜歡《茶花女》的劇情,但是在女主角葛麗泰·嘉寶的詮釋下,確實有一股獨特的韻味,整部電影就在看他優柔寡斷的表情。從當代來看1936年如何描繪19世紀的法國上流社會描寫以及精緻的服飾,很有趣的視角。

夏日痴魂Suddenly, Last Summer

1959。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主演,美籍導演約瑟夫曼凱維茲(Joseph L. MANKIEWICZ)。這部電影是繼《彗星美人》後,兩位女主角同時入圍奧斯卡獎,兩部電影也是由同一位導演執導。劇情詭譎得讓人頭皮發麻,同時牽涉了精神病院、同性戀、家族鬥爭等議題,我認為是非常「克蘇魯」的電影,不可名狀的陰謀。內容講述神經外科醫生遇到了一對喪子之母與其姪女的故事,兩人的糾葛就在於其子之死,這位外科醫生要透過一步步的交互盤查才能參透兩人欲隱藏的秘密,隱藏在故事背後的真相非常可怕。按照金馬影展的說法,這是1960年代同性戀是個禁忌議題,同性戀題材電影更不用說,也因此說故事的方式是如此地迂迴,讓觀者看完一頭霧水,仔細品嚐卻越嚼越香呢。

靈慾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6。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李察·波頓(Richard Burton)主演,美籍導演麥克尼可斯(Mike NICHOLS)。在還沒看《熱情如火》前,這部是本次金馬影展冠軍,可惜瑪麗蓮夢露太強了。但是這部的取向跟《熱情如火》完全不同,還是讓他們並列第一好了哈哈。我一直在尋找一種類型的電影,在電影片長兩個小時之內,講一個只發生了兩個小時的故事,《靈慾春宵》就是這樣的電影,凌晨三點到五點之間,兩對夫妻四個角色互相糾纏的故事。類似的電影還有《日落號列車》和《藍調天后》,這種電影非常吃演員的演出技巧、角色張力和劇本邏輯,因為實際上兩個小時內很難跑去很遠的地方,在現實世界裡臺北都不一定到得了台中,塞一點連出內湖都沒辦法,更何況電影裡,所有角色都會被綁在一個小空間,或是這個小空間以外的步行開車可達距離,但絕對不能太遠,因為這些角色終究要重新聚在一起,繼續一段看起來不知道在幹嘛的對話。這些對話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一樣,不需要太多解釋,如今天我在跟我朋友回憶大學時光時,並不需要先介紹輔仁大學歷史學系的師資概況,而是直接講出名字就可以傳遞資訊了,也因此觀者在解讀這種電影時要根據前後文才能猜測他們到底在說什麼。我認為《靈慾春宵》已經是這種電影的集大成了,四個演員的互動都很精彩,角色張力十足,而且有玩台灣人最愛的諧音梗「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當年入圍了奧斯卡全部共十三的獎項,四個演員都入園演員獎,實至名歸。

《靈慾春宵》劇照。


龍鳳配Sabrina

1954。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主演,猶太裔美籍比利懷德 Billy WILDER執導。這次最不喜歡電影之一,跟上一部《靈慾春宵》相比,看完只有一團怒火。我實在搞不懂奧黛麗·赫本的角色轉變太過於牽強,不論是巴黎歸國或是弟弟換哥哥都一樣。從巴黎回國後,他只是看起來更漂亮和廚藝變好而已,問題是奧黛麗·赫本就算不會打扮也就已經超級漂亮了,這根本沒有說服力。再來是從愛慕弟弟到哥哥的轉變過程,我是有看出哥哥也逐漸喜歡上奧黛麗·赫本了,問題是女主角實在沒有表現出也喜歡哥哥,甚至把他推開,在最後才來個急轉彎,編劇不佳。唯一的亮點是我從來沒在大螢幕上看奧黛麗赫本的電影,只是偶爾在時尚雜誌上看到,有一些朋友號稱奧黛麗赫本是他的偶像,也算是看到了一位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了。

《龍鳳配》劇照。


紅衫淚痕Jezebel

1938。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主演,德裔美籍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這部電影是為貝蒂·戴維斯量身定做的電影,他也曾經是《亂世佳人》女主角的候選人之一。我不算有太多共感,電影中的「紅衫」在黑白畫面中無法完全展現,讓故事的衝擊力有所減弱。女主角演技很讚,還有一些這個時代的美國電影不會有的黑奴笑話,看得出來是一部很有年紀的電影了。

藍天使Der Blaue Engel

1930。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主演,奧地利裔美籍導演約瑟夫馮史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法語電影,有一點法國瘋馬秀的感覺。這位男主角的經歷對我非常警示,一開場的小丑角色沒有想到會變成後來教授,甚至是死在講台上。孤獨的男人在風情萬種的女人面前一定會慘死,就是「愛著較慘死」。

《藍天使》劇照。


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

1959。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湯尼·寇蒂斯(Tony Curtis)、傑克·李蒙(Jack Lemmon)、佐治拿夫(George Raft)主演,猶太裔美籍比利·懷德(Billy Wilder)。本次最好看的電影,從頭爆笑到尾,每個演員的演技都超好,很難想像五零年代的電影可以男扮女裝,而且還這麼的相像。我不是一個喜歡看喜劇片的人,這部片能逗得我滿場大笑,絕對是演員的功勞。《七年之癢》的瑪麗蓮·夢露還算賣臉賣肉,但這部電影在臉、肉、演技與幽默之間都再攀高峰了。

《熱情如火》劇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金馬經典影展
0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陳泓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