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選擇「乞食科」?年輕人的心靈追求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何有些人明明有能力讀一些前途穩定的科目,但最後卻讀了些前途極不穩定的科目,如音樂、哲學等等,在香港我們稱之為「乞食科」。在這篇文章,筆者會說出自己在學的經驗及感受。

讀音樂是因為我家庭雖不富裕,但也不急著要把我推到職場上賺大錢。我的志向並不在於變成富有的人,說實話,足夠養活自己及回饋一點給父母就好。我不是那些富家子弟,仗着父母都有不俗的收入,就打算不賺錢。而是香港的經濟已經畸形了,令我不打算學習上一代人的拼搏精神。因為無論我怎麼努力,我都不能買房子,那倒不如令自己輕鬆一點吧。我相信這是不少年輕人都認同的。

我和不少讀「乞食科」的學生一樣,更加希望富有的是心靈。有些人喜歡透過物質感受世界,也有些人比較享受以精神來感受世界,我覺得兩者都沒有對錯貴賤之分,只是我更加傾向後者而已。比起買大房子、買些奢侈品,我更想花多點時間了解文化歷史,看多一點有趣的事情。有些人會渴求有份穩定的職業,維持穩定的生活,我恭喜你,也發自內心支持你,我甚至羨慕你。可能我已經被寵溺慣了,我再也接受不到每天做著差不多的事。我曾經在髮廊做過一份工作,替客人洗頭髮,不算特別吃力,環境也不差,但因為我接受不到機械式的工作模式,每天只有錢包被稍微填滿,最後我便辭職了。那時我心想,「我想出去看清楚這個世界。」

到今天,我依然被這個想法影響自己的生活模式。

偏偏這個世界總有些人,認為錢包不富有,就是「社會垃圾」。這些只會以單一角度分析事情的人,我不會責怪他們,只是我想說一件事,就是我家寵物也是只用單一角度分析事情。

明明我不干涉你們賺大錢,為何你們卻又罵我們這些只想心靈滿足的年青人。我們餓死也說實話不關你們事,你們仗着自己有點錢,有點年紀,就可以站在高地指罵我們嗎?更何況,明明文化藝術對於人類發展也很重要,但在你幾個臭錢面前,何以又變得一文不值?

我知道自己是幸福的,畢竟上一代打拼了這麼多,我才得以有這種安定的環境。但時代變了,你們就試著去明白我們一點吧。

來自香港的00後音樂系學生🇭🇰,對不同藝術都有興趣或涉獵,分享見解或感受~ Contact: IG @Omni.hips._lo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往往讓人感到陌生與困惑,特別是一些前衛的「奇怪」藝術作品。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為何能欣賞這些藝術,包括獲得有趣經驗的重要性、提升洞察力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洞察力來增強對生活的全面感受。透過這些觀察,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藝術,還能擴展自己的視野,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藝術往往讓人感到陌生與困惑,特別是一些前衛的「奇怪」藝術作品。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為何能欣賞這些藝術,包括獲得有趣經驗的重要性、提升洞察力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洞察力來增強對生活的全面感受。透過這些觀察,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藝術,還能擴展自己的視野,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學的時候好像都很糜爛,有沒有正向的事情,今天就來跟大家說打工吧,打工可是大學隱藏必修的項目之一,跟各位說明,有拿錢的叫做打工,沒拿錢的叫做實習,回到正題,基本上打工的目的,通常十有八九都是錢的問題,有些人是因為之後想要獨立自主,畢竟外面開銷很高,不是每個家庭都很有錢,所以大部分都會去做就學貸款部分
Thumbnail
學者經過研究發現,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天分, 而是A組學生平均需要花費跟別組一樣多的時間來練習,才通過測驗。 A組學生唯一有的「天分」,就是「勤奮」,
因為念的是音樂系,學生時期接觸過的工作非常侷限在「演出」,從沒碰過POS機也從未服務過人,更不用說幫忙解決問題,這樣的我,鼓起勇氣,在大學畢業時投了一些履歷,踏出學校的懷抱,成為普通人一樣做起再平凡不過的工作。 其實我一直自詡是善於解決問題的人,也不排斥與人相處及溝通,甚至以為自己是樂於學習的,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今天有朋友告訴我,幾本一看標題就知道十分冷門的學術書竟然索價一本七百元,讓我慢慢反思學術著作要花錢買的原因。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大學的時候好像都很糜爛,有沒有正向的事情,今天就來跟大家說打工吧,打工可是大學隱藏必修的項目之一,跟各位說明,有拿錢的叫做打工,沒拿錢的叫做實習,回到正題,基本上打工的目的,通常十有八九都是錢的問題,有些人是因為之後想要獨立自主,畢竟外面開銷很高,不是每個家庭都很有錢,所以大部分都會去做就學貸款部分
Thumbnail
學者經過研究發現,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天分, 而是A組學生平均需要花費跟別組一樣多的時間來練習,才通過測驗。 A組學生唯一有的「天分」,就是「勤奮」,
因為念的是音樂系,學生時期接觸過的工作非常侷限在「演出」,從沒碰過POS機也從未服務過人,更不用說幫忙解決問題,這樣的我,鼓起勇氣,在大學畢業時投了一些履歷,踏出學校的懷抱,成為普通人一樣做起再平凡不過的工作。 其實我一直自詡是善於解決問題的人,也不排斥與人相處及溝通,甚至以為自己是樂於學習的,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今天有朋友告訴我,幾本一看標題就知道十分冷門的學術書竟然索價一本七百元,讓我慢慢反思學術著作要花錢買的原因。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