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謎題#17|《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我和先生的育兒理念不同,如何達成共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五年的育兒過程,我與先生的育兒理念難免有所分歧,有時他也會質疑或挑戰我的想法。只是大部分的情況下,先生會尊重我的想法,並盡力配合我的育兒方式。

我們都出生於傳統的家庭,父母也都是採取傳統的教養方式,只是我的父母算是較為「溫和隨性」的那方。假若我沒學習過心理諮商,大概骨子裡也是流著「小孩不乖,就是要打罵」的血。

只是我從大學開始學習心理諮商,這十多年來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血液透析」,將我在原生家庭裡所得到的「舊血」,再重新淨化一遍,一遍又一遍,更新為更新鮮的血液,我稱之為「新血」。

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有時我的「舊血」和「新血」會產生排斥,而我就會受到不同育兒理念的拉扯,處在很混亂的狀態下,不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這過程讓我明白,就連自己的血都會互斥了,何況是我和先生的育兒理念,當然就更容易互相排斥了。


張楊在《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也提到育兒理念不一致是很正常的,而他更進一步提醒讀者:

「夫妻育兒理念是否一致,並不是最重要的,夫妻的理念是否適合孩子、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的需要,才是要多花時間磨合和驗證的。」

也就是說,不是依父親的育兒理念為主,也不是依母親的育兒理念為主,而是依孩子的特質與需要為主。然而,年幼的孩子並不太擅長說話與表達,他自己的人生也才剛開始摸索,因此就更需要父母花時間與心力去陪孩子探索,並驗證自己的教養理念。


夫妻之間要如何達成共識

即使父母的育兒理念與立場不同,也是能成為「合作父母」,一起完成育兒任務,只要父母之間能夠達成「共識」。

張楊在《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書中分享了夫妻達成共識的三個技巧,在這裡先讓大家先睹為快!

1.尋找共同目標,把「不同」變「同心」

張楊認為,只要夫妻兩人相愛,就一定能夠找到共同的目標,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只是他提醒我們要用對方能聽懂的育兒邏輯進行溝通,而不是用自己的邏輯單方面進行無效溝通。

我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第一步。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習慣使用的文字也不同,腦袋裡的邏輯思考也不同,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對方能夠理解的文字與邏輯」進行溝通。

舉例來說,假若爸爸拿走孩子的玩具,孩子因此躺在地上爆哭,爸爸卻不以為意,甚至認為孩子反應太過激烈。此時,媽媽就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告訴爸爸,這種情況就像是他手遊玩到一半,手機被搶走,好讓爸爸可以更加理解孩子的處境。

raw-image

2.借助權威第三方的說服力

張楊提醒媽媽們,若急於將學到的育兒知識分享給伴侶,經過媽媽的理解與轉述,可能會讓對方覺得妳是為了改變他,故意增加了許多主觀想法。因此,他建議媽媽可以把育兒專家的文章或知名心理學家的觀點分享給對方,因為大部分的爸爸都喜歡專業的解釋、嚴謹的資料。

這個方法對某些伴侶有用,但可能對某些伴侶無用。因為,我也試過這個方法,但是先生不太買單,他根本不想看,因為他對於親子教養文章與影片不太感興趣。反而是需要透過我的轉述,先生才願意「勉強」聽聽看。

所以,媽媽們可以仔細觀察與思考,除了尋找「對爸爸而言的權威的第三方」之外,透過哪種媒介給予更可以幫助爸爸吸收育兒知識。

3.用好的結果讓爸爸認同妳的育兒理念

當夫妻因育兒理念不一致而陷入僵局時,媽媽不必即於追求理念要一樣,先允許爸爸與自己的理念不同,把學到的科學育兒方法用起來,用心經營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時間久了,爸爸發現媽媽使用的方法結果更好,自然就會發自內心認同媽媽的作法。

這是對我與先生來說,是最有效的一點。像是去年冬天時,女兒起床時經常鬧脾氣,由於她是高敏感的孩子,對光線特別敏感,因此我特地早起一小時,先拉開窗簾,讓她在睡夢中習慣光線,等她甦醒時,就不會因為開燈而感到刺眼。一開始,先生不僅抱持懷疑的態度,甚至還認為沒必要這麼做。但後來,他發現這麼做之後,女兒起床時的情緒穩定許多,就換他早起開窗廉了。

💝書籍介紹💝

《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想告訴媽媽們,妳不是全家人的保母,而是能調動所有資源的「家庭CEO」,無論是另一半、孩子、長輩、網路社群都有能善用的潛力。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有同感,請你留言讓我知道,我會感謝你的鼓勵與認同。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分享與愛心哦!

當然也歡迎您用贊助,鼓勵我繼續分享閱讀重點唷!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6會員
316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4/05/13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2024/05/13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2024/03/07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2024/03/07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2023/09/14
我和先生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對我的育兒行為,最常給的評價就是:「媽媽,你奸詐哦!」 什麼奸詐?拜託,是「機智」好嗎!大家來評評理~
Thumbnail
2023/09/14
我和先生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對我的育兒行為,最常給的評價就是:「媽媽,你奸詐哦!」 什麼奸詐?拜託,是「機智」好嗎!大家來評評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都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你知道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多少是來自於你與你的父母相處之間的影響嗎?
Thumbnail
你都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你知道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多少是來自於你與你的父母相處之間的影響嗎?
Thumbnail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Thumbnail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Thumbnail
之前讀過「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我以為讀過至少有點基本認知,可以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但是很無奈的是,我只是拿到很多秘技,卻沒有真的消化吸收內化成自己的武功,今天再度和老婆爭執了幾來,用爭執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們互相認為自己很理性要溝通,但是每一句話卻還是深深的刺到對方,因為不僅僅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她還
Thumbnail
之前讀過「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我以為讀過至少有點基本認知,可以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但是很無奈的是,我只是拿到很多秘技,卻沒有真的消化吸收內化成自己的武功,今天再度和老婆爭執了幾來,用爭執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們互相認為自己很理性要溝通,但是每一句話卻還是深深的刺到對方,因為不僅僅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她還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我是個很強勢的媽媽, 特別是初為人母時。 兇悍如貓媽護崽, 誰敢碰不對我的寶貝兒, 貓爪伺候!(兇) 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 是人類擁有的優秀育幼行為。 可奇怪的是, 育兒期怎各家長度不ㄧ? 約18年到60年這樣⋯⋯🙄 ◾️ ㄧ邊手持煙火謀生, ㄧ邊育兒的年歲中, 讓人漸漸明白, 原來也是那不斷取捨
Thumbnail
我是個很強勢的媽媽, 特別是初為人母時。 兇悍如貓媽護崽, 誰敢碰不對我的寶貝兒, 貓爪伺候!(兇) 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 是人類擁有的優秀育幼行為。 可奇怪的是, 育兒期怎各家長度不ㄧ? 約18年到60年這樣⋯⋯🙄 ◾️ ㄧ邊手持煙火謀生, ㄧ邊育兒的年歲中, 讓人漸漸明白, 原來也是那不斷取捨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