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讀過「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我以為讀過至少有點基本認知,可以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但是很無奈的是,我只是拿到很多秘技,卻沒有真的消化吸收內化成自己的武功,今天再度和老婆爭執了幾來,用爭執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們互相認為自己很理性要溝通,但是每一句話卻還是深深的刺到對方,因為不僅僅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她還把孩子的話拿出來講,意思就是我就是這樣的態度讓他們逼到想死~
1.親密關係其實是複製了親子關係
2.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3.別把焦慮轉移給孩子
這本書裡面講了幾個部分,我覺得和我最有關係的就是上面這三個主題,尤其是第一點,很多次我和孩子的爭吵中會發現之前與老婆對話的影子,我不知道是孩子模仿了她,還是她灌輸孩子這樣的觀念~例如孩子和我吵架的時候,說我當時資遣在家的時候沒認真找工作,當時的情況是全台都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我還可以領著資遣費在家裡照顧兩個孩子的三餐甚至是準備考試的功課,我也沒有花時間去玩遊戲或是和酒肉朋友約趴,就是在家裡負責家事,這個是我和老婆的共識,結果最後在爭吵的時候都被拿出來抱怨過。老婆甚至用我過得太「安逸」。我上個工作雖然工作內容較簡單,但也不輕鬆,忙完之後準時五點回家馬上準備晚餐,有時候接送小孩,周五還得送去補習再去教書法課,換了工作後這樣的行程不但沒變,甚至沒辦法準時下班,回家路程較長,準備晚餐的時間又更緊湊了,五點半到家已經算快了,要趕六點多孩子回家有晚餐吃,這些家務我全包,還被嫌我過得太安逸?
好幾次我真的想放棄溝通~如果真的可以像男女朋友這樣分手換一個,事情當然單純很多,但結婚有小孩,思考模式當然就要成熟一點,遇到兩個都有不同想法的時候提出來~卻被說成我想用能說善道的話語去影響她的思維,跟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樣,這點我再度反駁,孩子在讀書的態度上沒有積極(總是看到讀書時間滑手機偷笑或是半夜還和朋友聊天),甚至背著我買遊戲片謊稱是下載試玩的,這些我難道不該跳出來指責?要真的大家都眼不見為淨?而且老婆好幾次嗆聲「他是你的兒子,我已經管不動~你如果再放任他就撿角了」。甚至要我就待在他房間看著他念書並且陪他睡覺(緊迫盯人?)誰的做法比較極端到讓人想死啊?
那次爭吵~我甚至有種超級悲觀的決定~就是選擇離開,讓他們真的知道,這個家沒有我的話會是怎樣的情況,小的決定是短暫的外出消失兩小時,大到離家出走幾天好了~可是最後我都狠不下心,很快就心軟了。
“叛逆”其實叛逆是獨立的過程,而獨立成長是源自生命的衝動。逆代表著,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並且有了主動離開媽媽的意願。
矛盾就出在,兒女的這種意願,讓爸媽焦慮,而“瞭解兒女的想法”“發現兒女的問題”就成了父母控制兒女的常用方法,結果爸媽越控制,孩子越逃離。
這其實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問題~起因是孩子功課沒做好,父母親嘮叨,孩子不高興,說話去刺傷父母,然後父母絕望用其他方式報復在孩子身上,經年累月的,一次一次的去傷害。或者~起因是我們對孩子太好,讓他們應有盡有,物質享受太多,所以荒廢學業,然後爭吵的時候又覺得自己很努力了你們都不了解~從此叉路越來越遠。
和老婆也是,我覺得付出應該會得到她的肯定,可以不用到主動示愛,但至少我表達情愛不至於表現出嫌惡的樣子,網路上這樣的問題提出,九成九都說這樣的反應就是她變心了,但她表達的立場是她不喜歡這樣的互動模式,而我的問題點是為什麼之前會,現在不會,是不是真的有什麼事情還沒解開。我急於想要知道一個答案讓我的疑惑得到解答,心理才能放下。結果反而被說我逼她逼到要瘋了~
如果我們想要建立一個穩定的健康的家庭環境,需要這樣做
夫妻關係:
1.看見我們的創傷
2.理解和包容伴侶的創傷
3.明白導致我們不良情緒的,是我們過去的經歷帶來的陰影,而不是伴侶
親子關係:
1.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被關注;
2.親子關係不可超過夫妻關係
3.記住,寄養=拋棄。
文中條理清楚的寫著相處原則~但他們內心世界我不得其門而入,仍和他們雞同鴨講,大家不能理性的聽進去對方的訴求,只好再次選擇逃避~乾脆什麼都不要談好了!就這樣逃避度過危險期也許也是一種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