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禱告的博弈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根據以上經文的整理,我們發現上帝的本體、話語、應許、道德秩序不變;但是祂與我們互動期間,祂的態度、作為、與我們的關係,是可以改變的。因此 ,以上帝的國和祂的義為念(太六33),基於聖經的啟示、聖靈的光照,我們禱告時企圖左右上帝未來的作為(以祂改變祂的作為而與我們的期望一致作為目的),可能是正當的;對於那些以效益來衡量禱告的價值的人,如此禱告也可能蒙應允,即是有效的。接下來會介紹「囚犯困境」和「方法論理性」這兩個重要的概念,讓講求效益的人理解,為什麼在禱告與不禱告之間,禱告是較理性和較好的選擇。

博奕(或譯遊戲)理論(Games Theory)是由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發明的一套數學理論,原意是讓人在博奕中理性地選擇最佳策略。雖然這理論是關於博奕,但可以廣泛應用在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等但凡可以類比為博奕的處境中。博奕理論著名的例子,是被認為由數學家塔克(Albert Tucker)首先提出的「囚犯困境」。

假設兩個人因為涉嫌共同犯下一宗嚴重罪行而遭逮捕,控罪成立的話會被判十五年徒刑。檢控方為了利誘嫌犯認罪,把兩人分開囚禁,告訴他們認罪和不認罪的後果,要求他們各自選擇。如果兩人都認罪,他們的刑期將會是兩年;如果兩人都不認罪,他們將不被判刑。如果一人認罪,另一人不認罪,認罪者將可以免費到巴哈馬群島度假,不認罪者則需要服刑十五年。(矩陣圖說明)嫌犯大概會這樣權衡:如果不認罪,結果是空著手回家或被關十五年;如果認罪,結果是被關兩年或免費到巴哈馬群島度假。從個人利益著想,當然會選擇認罪。(Nicholas Measor, Games Theory and the Nuclear Arms Race, Applied Ethics, Oxford Readings in Philosophy.頁229~232)

牛津大學實踐哲學教授華克里芙(Janet Radcliffe-Richards)曾撰寫哲學教科書《達爾文之後的人性》(Human Nature after Darwin,暫譯),討論演化論如何影響我們對人性、自由意志、道德責任,以至政治參與的看法。作為實踐哲學教授,華克里芙是思想家兼實踐家。多年生命倫理(bioethics)的研究經驗,讓她的思考架構通透周全,分析日常生活會出現的不同議題,游刃有餘。她更捲起袖子離開牛津的象牙塔,投身器官移植的公共討論,在報章撰文,到各地演講。在這本入門程度的大學哲學教科書,華克里芙提出「方法論理性」思維,幫助我們應付對事情的未知和不確定性:雖然今天稍有科學常識的人,都會將經過科學方法驗證的物理現象和得地質學、古生物學證據支持的演化論視為理所當然,但是人們還是有理由提出質疑。與其徒勞與「怎樣證明物理現象就是現實?」、「怎樣證明聖經的創世記載是史實?」等千古難題周旋,不如分析事實的不同可能對我們的意涵(implication,或譯影響),然後理性地選擇較好的回應方式。分析可能,理性選擇,是方法論理性的重點,而實際分析工具就是「囚犯困境」。

華克里芙舉例,有些人質疑大部分科學方法所假設、依規律運行的物理現實,並主張「科學無用」。於是,她以「囚犯困境」來分析,假如物理現實真的有可能不符科學方法所假設般依規律運行,那麼我們還應該研究科學嗎?(頁54)首先考慮「物理現實無規律」這個可能。假如物理現實非按規律運行,但我們仍然研究科學,那麼對我們的影響是,花費心力卻得不到成果,無法預測和掌控物理現實。假如物理現實非按規律運行,而我們不研究科學,後果就是不用浪費心力,一切生活如常。假如物理現實真的按規律運行,而我們研究科學,所花費的心力就會獲得到回報,我們會更多認識、預測,以及掌控物理現實。假如物理現實真的按規律運行,但我們卻不研究科學,那麼對我們的影響是,省卻研究的心力,卻錯失認識、預測、掌控物理現實的機會。(矩陣圖說明)

華克里芙(頁55)分析,先不考慮「物理現實無規律」或「物理現實有規律」哪一個比較有可能為真,選擇不研究科學的後果是小益處(物理現實有規律或無規律情況皆節省心力)或大損失(假如物理現實真的按規律運行的話);選擇研究科學的後果是小損失(物理現實有規律或無規律情況皆花費心力)或大益處(加入物理現實真的按規律運行的話)。她認為較明智的選擇是取大益處的可能結果而捨大損失,即研究科學。這就是方法論理性思維的作用:我們也許無法聲稱物理現實的確是按規律運行,但我們能夠聲稱,符合方法論理性的做法,是假設「物理現實有規律」而過生活,選擇研究科學。

以「囚犯困境」來分析禱告的效益,先不考慮「禱告蒙應允」或「禱告不蒙應允」哪一個比較有可能發生。假如我們禱告,蒙應允的話當然可喜感恩,從效益而言這禱告是有效的;不蒙應允的話,我們照樣尊崇上帝的主權,論效益也是無害的。假如我們不禱告,雖然可以避免禱告不蒙應允而導致的失望困惑,但同時完全放棄禱告蒙應允的可能效益。借用方法論理性的思維:我們也許無法聲稱什麼樣的禱告必定蒙應允,但我們能夠聲稱,符合方法論理性的做法,是選擇禱告。(矩陣圖說明)

本章開頭以不太屬靈但反映真相的用詞點出我們禱告的目的,就是蒙上帝應允。接著經文的教導,以及魯益師面對喪偶之痛的信仰反思,告訴我們看重「禱告是否蒙應允?」是屬靈德性,也是禱告應有的態度。「九一一」恐怖攻擊當中兩個禱告的例子,讓我們發現自己不能保證禱告必然蒙應允,也無法保證自己掌握禱告蒙應允的原因或條件。整理聖經關於上帝變與不變的神學,讓我們意識到上帝是可以改變的,即我們禱告時企圖左右上帝未來的作為,可能是正當的;如此禱告也可能蒙應允,即是有效的。最後,應用「囚犯困境」和「方法論理性」這兩個概念,解釋為什麼在禱告與不禱告之間,禱告是較理性和較好的選擇。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同一時空當中、看似同樣危急且真誠的禱告,如果性命得以保存是他們禱告的目的,我們可以做出以下結論:按照結果而言,華諾山的禱告蒙應允,杜爾的禱告不蒙應允。為什麼會這樣?本章開始的時候引用經文的教導,似乎不都能直接解釋華諾山的禱告蒙應允、杜爾的禱告不蒙應允的原因。
這樣看來,看重「禱告是否蒙應允?」是屬靈德性,也是禱告應有的態度。接下來要問:以此德性和態度來禱告,會有什麼結果?答案很簡單:蒙應允或不蒙應允。本章開始的時候引用經文,綜合聖經對於禱告蒙應允與否的教導。可是來到真實的禱告經驗,我們會發現,經文的教導不都能直接解釋禱告實際蒙應允與否背後的原因。
當我們身心健康、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事主有力的時候,在講台上見證,侃侃而談「即或不然」(但三18)、「應允與否兩皆可」是容易的 ,但這看來不是大部分人或人生大部分時候的經驗。
小學三年級暑假前的一個下午,我穿著白色襯衫淺藍短褲的制服,與三十多位「詩歌班」成員從小學步行十五分鐘到畢業禮拜場地,我們將會在禮拜獻詩。
我們許多重要的禱告,目的都是左右上帝未來的作為(能夠與我們的期望一致),只是我們不常意識和明言這企圖而已。
基督徒可以如何面對宗教經驗在實證上難以證實這個致命傷?費魯(Antony Flew,1923~2010)的故事也許會給我們莫大啟發。這位英國哲學家年輕時在魯益師面前為無神論辯護,才思出眾,在學術界一鳴驚人。這個哲學界的佳話發生在牛津大學的蘇格拉底社(Socratic Club)。
在同一時空當中、看似同樣危急且真誠的禱告,如果性命得以保存是他們禱告的目的,我們可以做出以下結論:按照結果而言,華諾山的禱告蒙應允,杜爾的禱告不蒙應允。為什麼會這樣?本章開始的時候引用經文的教導,似乎不都能直接解釋華諾山的禱告蒙應允、杜爾的禱告不蒙應允的原因。
這樣看來,看重「禱告是否蒙應允?」是屬靈德性,也是禱告應有的態度。接下來要問:以此德性和態度來禱告,會有什麼結果?答案很簡單:蒙應允或不蒙應允。本章開始的時候引用經文,綜合聖經對於禱告蒙應允與否的教導。可是來到真實的禱告經驗,我們會發現,經文的教導不都能直接解釋禱告實際蒙應允與否背後的原因。
當我們身心健康、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事主有力的時候,在講台上見證,侃侃而談「即或不然」(但三18)、「應允與否兩皆可」是容易的 ,但這看來不是大部分人或人生大部分時候的經驗。
小學三年級暑假前的一個下午,我穿著白色襯衫淺藍短褲的制服,與三十多位「詩歌班」成員從小學步行十五分鐘到畢業禮拜場地,我們將會在禮拜獻詩。
我們許多重要的禱告,目的都是左右上帝未來的作為(能夠與我們的期望一致),只是我們不常意識和明言這企圖而已。
基督徒可以如何面對宗教經驗在實證上難以證實這個致命傷?費魯(Antony Flew,1923~2010)的故事也許會給我們莫大啟發。這位英國哲學家年輕時在魯益師面前為無神論辯護,才思出眾,在學術界一鳴驚人。這個哲學界的佳話發生在牛津大學的蘇格拉底社(Socratic Club)。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主題經文: 「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聖經約翰福音十九章 11 節) 凡是臨到一個信靠順服神的人身上的事情,沒有一件不是神的旨意。這就足夠叫我們不止息地感謝讚美了。因為神的旨意是世上最有希望的、最快活的、最榮耀的東西;祂也是全能的;只要我們肯順服信靠,沒有東西能阻止祂。
Thumbnail
神創造了世界與萬物!神到底用了什麼方法或方式,創造了一切?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業,就是我們“以為”的信念。 每個文化每個族群每個政府甚至每個宗教,對是非善惡都有不同的道德標準,人類依其不同的教化,將不同的道德版本植入自身的信念系統,成為潛意識中自我評判的量尺,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罪惡感。 如果宇宙真的有一個神,在審判我們的是非對錯,主導我們最後該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那麼祂應該以
Thumbnail
次級禱告則是對活生生禱告經驗的模仿或定型(congealment)。(頁354)從思想層面而言,活生生的禱告經驗受外在的律法和原則檢視,按照形而上、倫理學的標準修正,變得更深刻有力。從群體宗教生活層面,禱告儀式、敬拜詩歌、禮拜程序中的公禱文,都把活生生的經驗改變為客觀、非個人化的形式和規條。
  從實用主義的角度而言,意義必須關聯於對行動的指引。如果信仰上帝使得一個人感覺自己變得更勇敢、對生活更有信心,那麼,上帝(或至少對上帝的經驗)就對這個人為真、有意義。反之,如果你背誦了一連串科學與邏輯的語句,但自己實際生活卻與這樣的思考不一致,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背景: 所羅門的箴言,此篇主題在於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神能創造,神能安排、定奪,祂的眼目也看顧屬祂的百姓。人的責任則在於相信祂對人的心意,以追尋真正屬神的智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主題經文: 「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聖經約翰福音十九章 11 節) 凡是臨到一個信靠順服神的人身上的事情,沒有一件不是神的旨意。這就足夠叫我們不止息地感謝讚美了。因為神的旨意是世上最有希望的、最快活的、最榮耀的東西;祂也是全能的;只要我們肯順服信靠,沒有東西能阻止祂。
Thumbnail
神創造了世界與萬物!神到底用了什麼方法或方式,創造了一切?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業,就是我們“以為”的信念。 每個文化每個族群每個政府甚至每個宗教,對是非善惡都有不同的道德標準,人類依其不同的教化,將不同的道德版本植入自身的信念系統,成為潛意識中自我評判的量尺,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罪惡感。 如果宇宙真的有一個神,在審判我們的是非對錯,主導我們最後該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那麼祂應該以
Thumbnail
次級禱告則是對活生生禱告經驗的模仿或定型(congealment)。(頁354)從思想層面而言,活生生的禱告經驗受外在的律法和原則檢視,按照形而上、倫理學的標準修正,變得更深刻有力。從群體宗教生活層面,禱告儀式、敬拜詩歌、禮拜程序中的公禱文,都把活生生的經驗改變為客觀、非個人化的形式和規條。
  從實用主義的角度而言,意義必須關聯於對行動的指引。如果信仰上帝使得一個人感覺自己變得更勇敢、對生活更有信心,那麼,上帝(或至少對上帝的經驗)就對這個人為真、有意義。反之,如果你背誦了一連串科學與邏輯的語句,但自己實際生活卻與這樣的思考不一致,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背景: 所羅門的箴言,此篇主題在於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神能創造,神能安排、定奪,祂的眼目也看顧屬祂的百姓。人的責任則在於相信祂對人的心意,以追尋真正屬神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