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進入田野-互相觀察

[質性研究與田野的系列文章見此]

(說明:有些連結有打*號,是聯盟行銷的網址,也就是透過此連結購買該商品,我會有一點點分潤。)


首先,我完全不能理解為何copilot給我這張圖,不過既然都給了那就用了。


前面提到,不要急著給意見不要先入為主。進入田野時基本上就是多聽多看多認識,在此同時也別忘了,你在看社區的人,社區的人也在看你。這時候,你是誰,你來做什麼,就必須思考一下。

你在看社區,社區的人也在看你。之前到北部某社區駐點,跟同事一起在社區的某小角落租了個地方,供需要時過夜或休息,對我來說則增加偶而躲起來發呆暫時抽離社區事務的空間。某天半夜突然覺得要挑戰一下自己的膽固醇指數,於是出發前往雞排攤,走著走著,後面傳來機車迫近的聲音,以及一句:"這麼晚還出來幹嘛",在我還沒來得及回頭搞清楚狀況時,機車就呼嘯而去。是社區協會執行長。又有一天,活動辦完想說去買張彩券,畢竟獎金累積幾期了,湊湊熱鬧也好。走到店裡時,突然旁邊傳來一句:"你也來發財呀",我轉過頭看了一下,回:"哈哈,里長好"。心裡想著,我都還來不及問你們在幹嘛,就被你們問了。

田野工作駐點也導致了我有幾次被警察盤查的情況。前面北部的住處。某天準備出門買晚餐,一打開門門口有兩個警察,應該是東張西望而已,沒有按電鈴也沒有打算按電鈴。看到我就問我是誰,我就跟他解釋我是某某計畫的工作人員,來這邊做社區工作等等。我記得警察當時說,這屋子之前都空著,看到有住人,來了解一下。我忘了當時有沒有給名片,因為若社區活動有需要,其實我是會去派出所拜訪(其實是打擾)、邀請警方參與社區活動的(畢竟能多一點在地組織參與何樂而不為),而各單位通常也不是很想要我們去增加他們的工作量。這次有點可惜沒有趁機要一下聯絡方式然後拉他們來當志工(這種道德勒索式的行為我個人不太喜歡,也建議不要亂用)。

另一次則是在東部。去社區活動中心拜訪完村長後騎車迷路,本要到火車站結果繞到人家村子裡(看裡面幾隻狗嚴肅的看著我,我很確定我已經在人家村子裡了)。隨後一名員警就騎車過來叫我停車,說身分證看了一下。我問,"我幹了什麼嗎?"(其實心裡十分擔心,因為剛剛應該有幾項交通違規)他說:"你不是這個村子的人怎麼會進這條路,我想了解一下"。我說,我是XX計畫的工作人員,剛拜訪完村長阿,而且我迷路了,我要去車站。於是他就帶我走到幹道,說順著走就是車站了。這次也是可惜,沒有直接問他是不是村民,有沒有空找個時間讓我訪談一下(再次強調,這種道德勒索式的行為我個人不太喜歡,也建議不要亂用)。

(事後想想,他們認真工作但我內心只想拉他們來社區當志工,這種雙方心裡都想著自己KPI的情境可能不是很正向的互動。後來我發現,其實警方也是有到社區宣導相關業務的壓力,可能要找到對的窗口、洽談合作方案才是比較正向雙贏的互動模式。遇到了就狂宣傳應該不是好方法。好險當時沒這麼做。)

總的來說,你在田野中觀察別人,田野中的人也在觀察你。後續會順著這個情況聊到身分、研究倫理等面向,但大概都是隨意漫談,隨著漫談分享一些個人覺得可參考的書。

一些田野報導、側記,甚至學術文章,多少都會提到進入田野初期的事情。可以參考: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 & 重返多瓦悠蘭*

當然,也是有很戲劇化的開場,例如: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流氓社會學家的貧民窟10年觀察*。


copilot。幫我畫張圖:進入田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