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受中文教育的人,都應該知道「漢化」是什麼意思,這在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例子,最常見的就是入侵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往往在統治過程中逐步漢化,如原本是女真人的清朝皇帝,雖然都能熟練使用滿文,但有不少精通中文典籍,詩詞歌賦不亞於當時的漢族文人。而在歷史上,不是只有中國周邊地區的民族會漢化,在歷史上也曾出現不少漢人胡化的例子。最有名的是東魏的實際掌權者高歡,他本來是漢人,但長期在鮮卑人建立的北魏任官,慢慢變成了鮮卑化的漢人。這在五胡亂華時期,並不罕見,甚至唐朝、宋朝都有大規模漢人胡化的例子,如契丹人擊敗北宋,建立遼國時,許多被契丹人統治的漢人,就被迫開始學習契丹文字,生活習慣逐漸契丹化。
而如果要說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化認同轉變,那無疑是突厥化,簡單來說就是突厥人出現以後,開始將突厥文化散播到突厥人所佔領的地區。但突厥化會傳播地又深又廣,在突厥建立的帝國覆滅後,依然繼續向外輸出,很重要的一部份原因,在於突厥化的重要特徵,除了接受突厥語與突厥文化外,就是改信伊斯教,成為穆斯林。在伊斯蘭教快速傳播的過程中,突厥化與之結合,形成了一股強化的力量,可以說捲襲了整個中東、中亞、今日的新疆地區、蒙古高原,甚至往東,一路向中原傳播,今日中國的陝西、甘肅等一帶省份,有極多的穆斯林,就是過去突厥化的遺跡。往西則直抵歐洲,今日的土耳其,就是突厥人的其中一支後裔。
在突厥化不斷擴張之際,也有遇到各式各樣的抵抗,但族群人數較少或文化根基較短的國家,都很難抵抗突厥化的浪潮,較成功的都是人口較為龐大的文明古國,如伊朗、印度與中國。今日的新疆一帶,是過去中原政權口中的西域邊疆,就是漢化與突厥化激烈交鋒的地區。這些散播在沙漠與草原綠洲之間的小型邦國,常受到各方強權的影響,立國時間不長,文化風俗易於更替。在中原政權勢力龐大時,不只挾龐大經濟實力,拉攏控制這些小國,甚至派遣部隊駐紮屯墾,大批漢人商賈往來活動,使當地快速漢化。但當中原政權因各種原因而孱弱不振時,漢人勢力就會快速衰退,而讓早已突厥化的強權勢力趁機入侵,抺去曾經漢化的痕跡。
突厥化的政權一旦控制這些小國,接下來一定會出現的情況,是當地人紛紛改信伊斯蘭教。這除了是風俗習慣的潛移默化,還有另外幾個原因,包括以武力強制改變信仰。這在歷史上並不罕見,還釀成過不少血腥鎮壓事件,甚至到了今天,土耳其政府仍有壓迫非穆斯林部落,希望使其改變信仰的例子。而歷史上有些主政者,為了要推廣伊斯蘭信仰,會讓許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可以減免部份稅賦。還有一些人是為了要向統治者表達自己的忠心,因此自願選擇信仰伊斯蘭教,當然也有統治者會懷疑不願信仰伊斯蘭教的人,並尋找藉口鎮壓。這些情況,無疑都會讓原本沒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族群,感覺受到壓迫。
同樣的情況,當漢人勢力,重新控制已經突厥化的地區時,整個情況就會扭轉過來,早已成為穆斯林的人,會覺得自己受到壓迫,特別是漢人官吏,往往會有袒護漢人的情況發生,常常釀成大大小小的衝突。漢人為了牢牢控制穆斯林地區,多數會採取移民實邊的方式,鼓勵漢人前往屯墾,但這會壓縮到原有穆斯林的生活空間,出現雙方搶奪土地與水源的情況,讓情勢更加緊張,稍有一些狀況,就會釀成慘劇。遠的有同治回亂,在甘肅、陝西、山西等幾省,造成上千萬人死亡,近的則有二○○九年的烏魯木齊七五事件,這是今日一連串漢回衝突中較大的一件,雙方各有上百死傷,數千人受傷。
若將時間的尺度放大,今日新疆的緊張情勢,可以視為是已經突厥化的地區又再度面臨漢化的壓力時,所出現的反抗與動亂。龐大的再教育營,正是試圖將已突厥化的當地住民,再教育成漢人。只是這種強迫漢化的方式,往往不是太成功,只是埋下未來往復仇殺的種子。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是如果有那麼一天,中原政權再度衰落,突厥化的浪潮恐怕捲土重來,過去的新仇舊恨,恐怕會出現更嚴重的漢回衝突事件。今日共產黨政府控制這個地區的方式,一樣是採移民實兵,駐軍屯墾的方式,稀釋當地的人口,並控制整個地區,這與幾百年前沒有兩樣,只是今天稱為新疆建設兵團,雖有兵團之名,但早就變成地方行政單位而已,而這些漢族移民,很可能成為報復的目標。
面對早已突厥化的地區,再度採取直接統治、積極漢化的方式,是否是個聰明且有效的政策,其實有很多值得討論的空間。在中國的歷朝歷代中,唐代是比較特別的例子,因為唐朝本身就是一個漢化的鮮卑政權,一直對於外族有比較寬容的態度。在處理西域諸國時,就以經濟利益攏絡、政策羈縻的方式,以間接統治來減少駐軍成本,也避免直接的衝突。唐代設立的羈縻州,有效地維持唐朝在西域的利益,卻又避免了與這些西域綠洲國家的軍事衝突,讓唐朝可以專心對付突厥人的入侵。唐朝可以說是少數成功抵禦突厥的政權,這除了武力以外,靈活寬容的西域政策,也功不可沒。唐朝的某些政策,或許可以給今日的中國統治者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