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29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其它「者」字例句的處理基本上並無二致。值得注意的是,用作界定符的「者」字一律與「也」字句並用。

一旦出現

的句式,所表達的便不是一個陳述句,即具真假值的命題,而是一個定義句。原則上,定義句沒有真假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概念。我們可以接受或不接受一個定義,或者認為一個定義不足﹑不當,但我們不可以「證明」某定義為假或真。一個定義僅僅是對被定義項 (一個或多個語言符號) 的一個理解。

所以凡有

的句式,那是一個陳述句或命題,可判斷真假﹔但面對

的句式,我們必須視之為一個定義或界定句,如此,不能賦予真值。

__________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