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爺爺開始關注航運股,使得長榮是否會不會被併購,又再次成為熱門討論話題。我們姑且不論巴爺爺會不會因為兩岸關係緊張的地緣政治因素,而不敢買台股,但至少現在,己經不是敵意併購長榮的最佳時機了。
企業併購(M&A)其實並不罕見,最近炒得很火熱的新新併就是。而併購其實是合併(merger)和收購(acquisition)的簡稱,簡單來說,合併就是二合一,會有一家公司存續,一家公司消滅。而收購的重點則是在於取得經營權。
而併購又分兩種情形,一種叫合意併購,也就是雙方你情我願,這看起來很美好,但事實上有可能侵害到被併購方的權益。另一種則是叫敵意併購(Hostile Takeover),也就是併購方並非被併購方的合意人選。這樣不好嗎?其實也不見得,如果沒有中信金出手,新光金就可能以第一次公告的價格,便宜賣給台新金了,新光金的股東,其實反而要感謝中信金才對。
企業會被收購的原因,一句話解釋,就是價值被低估。有的像擁有新技術但缺乏擴大規模的企業,因為具有未來價值;有的是能增加原併購方的市場規模,例如中信金併了新光金,就會變成全台第一大金控;有的就像企業本身的價值被低估,長榮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敵意併購企業最重要的六字真言,叫做趁你虛,要你命。也就是在你最缺錢或市價最低的時候,殺個你措手不及。長榮早就不缺錢了,但它的市值管理一直做得非常差勁。長榮的本淨比已經連續30個月低於1,18年來只有兩年高於2,近三年平均本淨比只有0.686,甚至還曾經出現過本淨比0.43的宇宙奇觀──對,就是去年長榮配息70元之後除息那天。股價85,淨值197.79,前兩年稅後淨利分別為2390億和3342億的長榮,市值只剩1810億。你是張國華,你要不要擔心被搶經營權?這就是當時秋哥為什麼拼命叫你買的原因。但那種機會只有一次,錯過就沒有了,因為長榮的市值雖然還是虛,但它的體質已經一點都不虛了。
對抗敵意併購的方法有很多,從方法論來看可分下面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