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3|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魔戒中的黑暗魔君:Sauron 譯名的文化與語言郊遊

在J.R.R.托爾金筆下的中土世界中,Sauron 這個名字代表著純粹的邪惡與無盡的野心。作為《魔戒》系列的核心反派,Sauron 的存在貫穿了整個故事,成為了推動劇情的關鍵力量。然而,當這部偉大的奇幻巨著被翻譯成華文/中文時,如何準確傳達這個名字背後的深層含義,成為了翻譯家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本文將帶您深入探討 Sauron 的各種華文譯名,分析它們的優缺點並思考這些翻譯背後的文化與語言學意義。


首先我們要知道:“Sauron”['saʊron] 源自 Quenya 昆雅精靈語詞彙 saura,意為惡臭、腐敗,或更廣泛地表示邪惡的、可憎的;Sauron 一度發音作 -Þauron,雖然教授在創造昆雅語時大量借鑒了芬蘭語的音韻,但這個 Þ 主要出現在古英語和現代冰島語中,是清齒擦音,也就是英語 -th 在 think [θ] 中的發音,不過托爾金在他的語言學指南明確表示,昆雅語的 s 應像現代英語中的 s [s] 一樣發音。


一、常見譯名:「索倫」

在大多數華文讀者熟知的《魔戒》譯本中,“Sauron”被翻譯為「索倫」。這個譯名由台灣譯者鄧嘉宛所創,在她1998年翻譯的《魔戒》三部曲中使用,而後朱學恆的譯本也沿用。

「索倫」這個譯名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音韻相似:「索」(suǒ)的發音與 Sau-相近,「倫」(lún)則與 -ron呼應,整體上保留了原名的音韻特色。
  2. 簡潔有力:兩個音節的結構簡單明了,易於讀者記憶和接受。
  3. 神秘感:「索倫」這個名字本身並不直接透露角色的特質,保持了一定的神秘感,這與 Sauron 作為一個隱藏在暗處的大反派形象相符。
  4. 歐語系名字的中譯習慣:僅「索倫」兩字可輕鬆判斷出這個角色是來自於受歐洲文化影響的中世紀風格的幻想作品。(aka 刻板印象中的歐式命名)
  5. 普及度高:由於朱學恆譯本的廣泛流傳,「索倫」已經成為了華文讀者最為熟悉的版本。

然而這個譯名也存在一些爭議。有許多讀者認為這個譯名雖然在音韻上接近原名,但缺乏深層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它沒有直接反映 Sauron 的邪惡本質或者權力慾望,這可能使得不熟悉原著的讀者難以從名字本身感受到這個角色的威脅。


二、另一種選擇:索隆

由於不同版本的流通,許多讀者可能同時理解「索隆」和「索倫」這兩個譯名,在粉絲討論和非正式場合中,兩個譯名可能會交替使用。


三、由我發想的譯名:「掃榮」

在尋求更富有深意的譯名過程中,腦洞一開,我得出「掃榮」這個名字:

  1. 音韻相似性:「掃」(sǎo)與 Sau-的發音十分接近,「榮」(róng)則與 -ron形成呼應。
  2. 多層次寓意:
      • 「掃」字暗示了 Sauron 想要掃除一切阻礙的野心和破壞性。
      • 「榮」字則體現了他對權力、榮耀的無盡追求。
      • 兩字結合起來又另有榮譽掃地的負面意義。

3. 文化聯繫:「掃榮」與聖經中的「掃羅」(Saul/שאול)形成了一種微妙的聯繫。考慮到托爾金深厚的羅馬天主教信仰,這種聯繫可能不僅是巧合。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國王,最初被上帝選中,但後來因驕傲和不順服而失去上帝的眷顧。這與 Sauron 從邁雅(類似天使的存在)墮落為黑暗魔君的過程有著無法忽視的相似之處。

  1. 魔戒身為經典奇幻文學、被譽為奇幻文學聖經,將「掃榮」這個乍看以為是舊約聖經的NPC似乎也算合理,儘管兩本著作的體裁文風差異甚是。
  2. 多層次解讀:「掃榮」這個名字允許讀者從多個角度來理解 Sauron 這個角色。它既暗示了他的破壞性,又反映了他對權力的渴望,同時還隱含了他的墮落過程。


我認為「掃榮」這個譯名展示了文學翻譯中創意思考的重要性。不僅考慮了音韻的相似性,還深入挖掘了角色的本質和背景故事,相信能為讀者提供了額外的解讀空間。




四、其他可能性的探索

在發想 Sauron 的譯名時,還激岀了一些其他有趣的選項:

  1. 掃朗:(原發想來自翻譯家李函,但以下詮釋來自我個人,不代表李函立場)
    保留了「掃」的含義,暗示 Sauron 的破壞性。「朗」(lǎng)字不僅增添了光明的暗示,形成了一種有趣的矛盾對比,還保留了原名中的鼻音尾 -ng,這個音韻特徵與原名 Sauron 的結尾也形成對應。
      • 「朗」字可能反映了 Sauron 最初作為邁雅時的光明本質,以及他後來的墮落,這種二元性在音韻和含義上都得到了體現。
      • 然而「朗」字給人的正面印象可能不足以傳達 Sauron 的邪惡和威脅,這是這個譯名的一個潛在缺點。
  1. 索魔:
      • 「魔」字明確表達了 Sauron 的身份,類似將 Morgoth 譯為魔苟斯的方式,直接點明了角色的邪惡本質。
      • 簡潔有力,容易讓讀者立即理解角色的定位。
      • 過於直白粗糙,失去了原名背後的一些微妙之處。
  1. 紹倫:
      • 「紹」字暗示了繼承和延續,可能暗示 Sauron 作為第二位黑暗魔君(在他的主人魔苟斯之後)的身份。
      • 字面上有太明顯的華文痕跡,與受歐洲文化影響的中世紀風格的故事格格不入。
      • 可能缺乏足夠的力量感來表現 Sauron 的威脅。
  1. 颯戾/颯慄:
      • 「颯」(sà)的發音對應 Sau- 雖有點牽強,但有風聲之意,可能暗示Sauron的力量和影響力。
      • 「戾/慄」字表達了暴虐、兇惡、令人戰慄的,點明角色的本質。
      • 整體上給人一種銳利、危險的感覺,符合 Sauron 的人物設定。
      • 然而,這個名字可能顯得有些生澀,與中土世界的整體氛圍不太匹配。


五、翻譯的藝術與挑戰

Sauron 這個名字的翻譯糾結,實際上反映了文學翻譯,特別是奇幻文學翻譯所面臨的普遍挑戰。翻譯不僅僅是語言之間的轉換,更是文化之間的橋樑。在這個過程中,譯者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1. 音韻還原:如何在目標語言中最大程度地還原原文的發音,是翻譯的第一道難關。華文和英文(或托爾金創造的精靈語)在語音系統上有很大差異,完全的音譯往往是不可能的,譯者需要在音近和易讀之間尋找平衡。
  2. 文化內涵:名字往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含義,譯者有相當大的責任需要決定是否以及如何在翻譯中體現出來。
  3. 角色特徵:作為小說中的重要角色,Sauron 的名字理想情況下應該能反映他的某些特質。無論是邪惡、強大、還是神秘,這些特質如何通過幾個中文字來表達,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4. 讀者接受度:翻譯需要考慮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文化背景。過於生僻或怪異的譯名可能會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
  5. 相容性:在整個作品系列中,人名翻譯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在托爾金的範例中,由於教授本人有制訂翻譯指南,因次譯者需要配合建立一套翻譯規則,並在整個工作過程中細心遵守。
  6. 原作風格:托爾金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文風和世界觀著稱。譯名應該要能夠融入這個奇幻世界,不能顯得突兀且難以聯想。
  7. 版權考慮:在商業出版的背景下,譯名還可能受到版權和市場因素的影響。已經被廣泛接受的譯名可能會因為讀者熟悉度和市場考慮而被保留。


六、從Sauron看奇幻文學翻譯的未來

Sauron 譯名的討論,不僅關乎《魔戒》這部具體作品,更折射出奇幻文學翻譯在華語世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隨著奇幻文學在華文讀者中的普及,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創新與傳統的平衡: 是否應該鼓勵更多創新的翻譯方法,如「掃榮」這樣試圖融合音韻和含義的嘗試?還是應該尊重已經為人熟知的譯名,如「索倫」?
  2. 讀者參與:在網路時代,讀者對翻譯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是否應該考慮吸納讀者的意見的?當然參與翻譯的讀者是否具備一定的語言學知識可以再討論。
  3. 文化適應 v.s. 異國情調:在翻譯奇幻作品時,應該更多地考慮本土化,還是應該保留原作的異國風味?這個平衡點應該如何把握?
  4. 科技輔助: 隨著人工智慧翻譯技術的發展,未來的文學翻譯可能會如何改變?AI是否能夠在創造性的名字翻譯中發揮作用?
  5. 跨媒體相容性: 隨著越來越多的奇幻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影集或遊戲,如何在不同媒體形式之間保持譯名的通用相容性也成為了新的挑戰。


翻譯 Sauron 這個名字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次跨越語言和文化的創造性嘗試。從「索倫」到「颯戾」,每一種選擇都反映了譯者對原作的理解和對目標讀者的考量:即優秀的文學翻譯不僅需要多語能力,還需要對原作的深刻理解和創造性思維。


最終,也許並不存在一個完美的譯名——每一種選擇都有其優劣,都是對原文的某種程度上的背叛。但正是這種不斷探索和討論的過程,豐富了我們對語言、文化和文學的理解。我邀請讀者們也來想想:如果由你來翻譯 Sauron 這個名字,會如何權衡這些因素?在保留原意和本土化之間,你會如何找到那可能並不存在的平衡點?


奇幻文學翻譯如一場永無止境的流放,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保持開放、創新和對原作的尊重,就一定能夠為讀者帶來更加飽滿多彩的閱讀體驗,正如教授筆下的中土世界一樣,文學翻譯的世界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和魔力。


本文如果有誤請幫抓蟲,感恩!當然也歡迎留言交流 :)

下一篇文預計想討論 Galadriel 的華文譯名,目前草稿打到一半,還請各位耐心等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