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其實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因為一個人看待自己和外界的圖式有問題。」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圖式,就是典型的“我好--你不好”,
也就是看自己是理想的,看別人的貶低的。」
「自戀的人,關注點都在自己身上。不管他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他都認定自己就是比其他人更優秀。」
「自戀的人不會為你考慮。他對你好,也只是在對你有所求的時候,
願意分享給你一些好處。一旦他覺得你失去了利用價值,
會立刻翻臉不認人。」
「自戀者的關係,往往就是這種工具化的關係。」
這段討論,節錄自李松蔚老師的心理學通識課程[1],
引發我對「自戀」的重新思考與認知。
我想,在18-25歲之間的男生,大部分都是自戀的。
年輕的男生,由於自己還在找肯定自己的方式,
自信還沒有根據,往往就會陷入李老師描述的那種,自戀型人格障礙。
我親身經歷最具體的例子,
就是在台大數學系時期,各式各樣的台大同學裏面,
就有不少人有這種“他行--你不行"的心態。
以前我會覺得他們很難相處,
總覺得這些人怎麼實力不到位,卻又把自己講得頭頭是道。
後來慢慢理解,由於他們自己也找不到自己吹噓的基礎,
所以總愛膨脹自己,當他人表達出好的意見時,
他們就會趕緊附和說:「我也是這樣想,這我早就知道了。」
有趣的是,這種可憐人,
到研究所碩博士時期,仍然有不少的人數存在。
他們總是喜歡比誰輸誰贏,誰會誰不會,
而從來不去幹實事,總是務虛。
他們總是講著許多專有名詞,
對問題高談闊論,但一問他們他們說的話更詳細的細節,
他們就趕緊轉移話題,或者叫你去多讀書。
後來我了解了:或許這就是水族館裡的章魚,
在面對威脅或困難時,會釋放墨汁以模糊視線,然後迅速逃離現場。
這就像我剛剛提到的那種人,當被問到更深入的問題時,
會用專有名詞或轉移話題來模糊焦點,
避免深入解釋,然後迅速撤退。
這類的人,就是研究所裡的章魚哥,
你遇到的話,還是能閃則閃,比較不會浪費生命。
Reference
[1] 李松蔚 - 心理學通識 - 144|自戀:為什麼有的人很優秀,你還是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