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是沒有用的!認識人格障礙,不再一味委曲求全!
●如果這本書吸引了你的注意,代表你正因人際關係而感到困擾,而且那個讓你覺得疲憊的人,是至今為止從來沒有碰過的類型,讓人心累的程度已超越可忍受的範圍。閱讀人際關係方面的書籍,或是聆聽相關的講座,經常會建議我們要懂得接納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差異。換句話說,對方讓我感到不舒服的理由,並不是他「做錯了」,只是因為和我「不一樣」。意即我們應該認可彼此的不同,而不是用批評或指責的態度,去面對這種源自「差異性」的磨擦。但問題是,如果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超越限度了呢?即使理解彼此因為立場、經驗、文化、職級等不同而產生齟齬,但又覺得程度已經越線了,這種時候該怎麼辦?
對方是否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不斷懷疑你居心不良?或者堅持自己的方式才是對的,總是強迫身邊的人要聽從?還是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又或者傲慢自大、自以為是,凡事只想到自己?情緒起伏過大,總是顯得敏感又煩躁,像是有憤怒調節障礙一般?永遠希望自己是場上的主角,為了吸引關注不惜滿口謊言?假如有人符合上述類型,那麼就很有可能是患有人格障礙者。對方不是「和我不同」,而是某些部分「存有偏差」。
●所謂的「性格」,指的是思考、感受與行動的習慣。在漫長的歲月裡,與生存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的思考、情感與行動會成為習慣,讓身體即時地做出選擇與動作。即使時間流逝,這樣的習慣也不會產生改變,而是相對地顯現出一貫性,也就是可以被預測出的固定型態。就像每個人的指紋各不相同,人們在性格方面也各自具有「獨特性」。一般而言,人的性格在青少年後期至成人初期發展完成,然後會幾乎穩定不變地維持一輩子。
●什麼是「人格障礙」呢?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的解釋:「當人格特質對適應正常社會造成妨害,導致社會功能障礙、人際關係出現問題,並帶來嚴重的壓力時,即可診斷為人格障礙。」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傾向,而「人格障礙」指的是在人際關係上持續引發嚴重問題的某項性格特質,並且已達到「異常」的程度。不僅會造成適應方面的障礙,也會使周遭的人感到相當不舒服。因此,人格障礙者在社會生活或職場活動中,亦會出現無法發揮自身能力或適應不良的情況。
在認知情況和行動的方式上,每個人當然都會有所不同,像是自尊心強的人、不輕易付出信任的人、對人際關係毫不在乎的人、缺乏變通性的人、非常在意他人視線的人等等。人的性格特質十分多樣,無法斷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人格障礙者有一項特徵非常明確,就是他們的性格傾向,會讓周圍的人非常不舒服且驚慌失措。自尊心強也是一種性格特質,不過有些人會超越一定限度,在需要聽取眾人反饋的業務會議上,因為過於敏感而大發雷霆,甚至向對方破口大罵。無法輕信他人的情況如果過於嚴重,有時會不斷懷疑別人另有所圖,導致自己陷入誰也無法相信的窘境。類似這樣的情形,就已經不是所謂的「性格」,而是屬於「人格障礙」的範疇了。
●為什麼我們有必要事先了解「人格障礙」呢?
1.根據2001年~2002年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美國百分之15的成年人當中,至少就有一名被診斷出具有人格障礙。一般患有類似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病的人,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缺乏判斷力與識別能力,難以擁有正常的社會生活,所以主要的活動場域在醫院或是自家。然而,具有人格障礙的人,因為在現實辨證能力上沒有任何問題,可以正常過一般人的生活,因此,我們經常會在職場或學校裡碰到人格障礙者。而根據情況的不同,他們可能比一般人適應得更好,不僅於組織中取得優秀成果、在上司看來表現亮眼,甚至還可能位居更高的職位。
2.一般人很難勝過患有人格障礙的人。若以一般常識去預測或應對人格障礙者,最終只會受到巨大的創傷和損失。因此,我們必須提前認識各種人格障礙者的特徵,並且掌握該如何根據類型的不同進行應對。
3.人格障礙者一般不曉得自己有人格障礙,絲毫不認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無法輕信他人、固執地以自己的方式行動、無法與人和平相處、對他人做出無禮的舉動等等,他們覺得這些行為都是有原因的,所以絕對不會主動前往醫院或諮商中心,以致於很難改善問題。
4.自己也可能屬於人格障礙者。你確信自己一定不是嗎?那麼在人際關係中不斷反覆發生的問題,又該如何說明與解釋呢?
●他屬於哪一種人格障礙呢?
「別騙我,我才不相信你!」─偏執型人格障礙
「我說的沒錯,按照我講的做!」─強迫型人格障礙
「就喜歡一個人獨處!」─孤僻型人格障礙
「都沒有人喜歡我!」─畏避型人格障礙
「主角是我呀我!」─做作型人格障礙
「我是世界上最棒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我對你的感受沒興趣!」─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不要把我丟下!」─依賴型人格障礙
「是天使還是惡魔!」─邊緣型人格障礙
「你來自哪個星球?」─思覺失調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觀察重點
在下列的項目中,如果符合5個以上,就很可能是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
1.對自己的重要性抱持著強烈、過度的信心。
2.希望獲得積極、熱烈的追捧及讚美。
3.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期待獲得特別待遇或他人的服從。
4.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覺得只有特別的人或位居高位者能夠理解自己、和自己合得來。
5.在人際關係中壓榨他人,意即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惜利用他人。
6.因為缺乏共感能力,以致於對他人的情感與需求漠不關心,也不想進一步確認。
7.表現出傲慢、自大的行為和態度。
8.深信他人都在嫉妒自己或吃醋。
9.對無限的成就、卓越、美麗、理想愛情等陷入幻想。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觀察重點
在下列的項目中,如果符合5個以上,就很可能是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1.情緒起伏嚴重,持續處於敏感、焦慮與不悅的狀態。
2.頻繁地發脾氣、怒不可遏,甚至還會爆發肢體衝突等,在憤怒調節方面遇到問題。
3.在感受到壓力時,會暫時性地產生妄想與解離。
4.非常害怕遭到拋棄,會為了不被丟下而拚命努力。
5.過度理想化或是貶低對方,呈現出不穩定、極端的人際關係。
6.會做出對自己有害的衝動行為 (浪費、暴飲暴食、開車時分心、性關係複雜、濫用藥物等至少兩項)
7.自我認同與自我意識不穩定
8.感受到慢性的空虛。
9.反覆出現自殘行為、自殺要脅,或是企圖自殺等。
●寫作治療根源於佛洛伊德的「自由聯想法」。而所謂的自由聯想法,指的是精神分析裡的一種諮商技巧,由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創始,是讓來談者(接受諮商的人)將内心浮現的想法、情感、記憶等,毫無修飾地表達出來的方法。即便對方陳述的內容荒誕、可笑或不合邏輯,也不特別加以修正,而是放任來談者自然地描繪,藉此找到在無意識中被埋藏的真相—來談者本人也不知道的渴求、矛盾與動機。而寫作則是透過文字來取代話語,毫不掩飾地揮灑自身情感,同樣在挖掘自己深藏的欲望、矛盾與動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寫作只要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不需要有其他對象,所以不用擔心「對方會不會在心裡罵我?」、「我現在講的是否合乎邏輯」、「對方對我的故事是否感興趣」、「有沒有時間聽我講話」、「能否為我保守秘密」等等。也就是說,除了自己想講的故事外,不必在意其他任何事。因此,寫作可謂是最直率、最接近自我的對話方式,不用考慮外在的諸多條件,只要把自己腦海裡的想法寫下來即可,是可以對自己坦誠的時刻。
●在人格障礙者中,偶爾會有人如此表示:「我和朋友、前職場同事們在相處上沒什麼問題,是這裡的人太奇怪了。」然而,人際交往的模式並不會因為對象或情況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朋友們和前職場同事只是在感到不悅或慌亂時,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或者是發生在當前職場的問題,還沒有在前公司裡出現過,當問題爆發時,眼下這個人的行為模式,不會因碰到的對象不同而有所改變。因此,如果在面對人格障礙者時,內心倍感焦慮的話,切記對方的行為不是因你而起,只是你恰巧在他身邊才受到了影響。希望你不要因為對方而感到自責,或是不斷消耗自己的精力。倘若能夠熟知各種人格障礙類型的應對方法,在人際關係上必定會有所助益。
~鄭熙靜(정희정)/光云大學產業心理學博士
~《今天也因為難相處的人而心累:職場霸凌、情感糾葛、親子問題⋯⋯認識10種人格障礙,成熟防衛&減輕人際壓力》
~《오늘도 이상한 사람 때문에 힘들었습니다:나를 괴롭히는 성격장애자에 대한 슬기로운 대처법》
#今天也因為難相處的人而心累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