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為什麼碩博士生應該放棄Zotero,改用手工管理文獻?】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文獻管理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課題。許多人習慣依賴各種文獻管理軟體,如Zotero,來整理學術資料。然而,正如吳軍老師在《矽谷來信》中提到的:


1. 「不要以為有了什麼高科技的時間管理工具,就能做更多事情。」

2. 「自己能力有限,就按照有限的能力盡力而為就好。」


這讓我思考起自己在使用Obsidian進行手工文獻管理的經驗,並為什麼我放棄了Zotero這類工具。尤其在2024年我辦了多場「Obsidian學術閱讀」講座後,這一問題被持續提出:「如何用Zotero管理文獻,並與Obsidian結合?」我的答案是——「不要用Zotero管理文獻。」




▌為什麼不建議使用Zotero管理文獻?


當我還是碩士生時,我也曾使用Zotero這樣的工具來管理我的學術資源。但後來我意識到,這類軟體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生產力陷阱」。你會投入大量時間來整理、分類,設置漂亮的資料夾,試圖讓文獻資料有條不紊,感覺自己在提高效率。但事實上,這些操作對學術研究幾乎沒有實質幫助。


1. **過度精緻化掩蓋了學術懶惰**

當你花太多時間設計資料夾、標籤,甚至自訂排序規則,你實際上是在逃避真正的學術閱讀與思考。文獻管理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輔助研究,而不是成為研究的本身。引用文獻的需求應該自然發生於論文寫作的過程中,而不應該讓「管理文獻」成為學術生涯的主題。


2. **忽略了知識加工的必要性**

用軟體管理文獻看似高效,但其實它讓我們失去了主動處理資訊的過程。正如吳軍老師所說:「自己整理資訊,整理出來即使不看,也已經過了腦子,目的就達到了。」手工整理文獻,特別是使用Obsidian這樣的筆記系統,能讓我們更深入理解每一篇文獻,因為每一筆記都需要親自輸入、摘錄與反思,這比單純使用Zotero自動化管理更加有益於知識的內化。


▌手工管理文獻的價值:從「記住」到「理解」


Obsidian讓我更有系統地處理學術資料,並且幫助我避開了那些看似提高效率,但實際上耗費大量時間卻低產出的工具。


1. **實質的學術輸出**

在手工管理文獻的過程中,我能更主動地思考每篇文獻與我研究的關聯。當我在Obsidian中輸入文獻筆記時,我會自然地摘錄重點、進行批判性思考,並將文獻與我的研究問題掛鉤。這樣的輸出方式,讓文獻整理不僅僅是「記住」,而是轉化為對研究有幫助的知識。


2. **避免生產力幻覺**

使用Zotero等工具會讓你誤以為自己很高效,但實際上你可能只是被「整理」而非「研究」佔據了時間。手工文獻管理,雖然看起來是「笨方法」,但它能夠幫助你專注在真正的學術輸出,而不是掉入過度管理的陷阱。


▌文獻管理應該是隨著研究自然發生的


研究中的文獻引用應該隨著論文寫作自然而然地發生,這樣才能確保引用的文獻是你真正理解且需要的,而不是被強行「管理」出來的結果。當我們以手工的方式在Obsidian中整理文獻時,這個過程本身已經幫助我們進行了多層次的思考和內化。


**Zotero管理的精緻性 vs. 手工整理的扎實性**

Zotero可能提供了看似完美的管理方式,但實際上,它讓你遠離了思維的訓練。正如吳軍老師所說:「用電腦處理,事情只用一秒就可以完成。但事卻缺少了對做事情的藝術的訓練。」手工文獻整理,雖然繁瑣,但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文獻,最終轉化為研究中的洞見。


▌結語:用笨方法避免生產力陷阱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學術研究的核心是深度思考和扎實的知識輸出,而不是過度追求工具的效率。Zotero等軟體或許能快速幫你整理文獻,但它無法替代你親自處理資訊的過程,無法幫你進行思維的訓練。


我相信,每個碩博士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最終都會體會到文獻管理應該是服務於研究,而不是過度美化和整理。當你放下對軟體效率的過度依賴,回到最基礎的手工整理,你會發現自己的學術生涯將變得更紮實、更多產。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最終,真正的學術成就,來自於你如何有效地運用你有限的能力,去達成最大的研究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