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煩惱一一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文章24_2024/06/13 文/王文廷 煩惱一一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人,出生以來受到的教育就是「以優異的表現」或者「追求理想狀態」為目標,但這些標準都是依照世俗所給予的「高標」,而不是自己的「專屬標準」,於是與人相處就會莫名地陷入「比較」之中,像是你自己覺得窮,是因為你見過富;你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是因為別人帥,而這些都是人際關係所帶來的煩惱,但你又不可能永遠孤獨自處,關在家裡足不出戶,不與人相處,於是阿德勒提到「課題分離」來解決人際關係上的問題。    課題分離主要分為自己的課題以及他人的課題,而你只需要解決自己的課題,不要去干涉他人的課題。舉書中的例子,孩子要不要用功讀書,或要不要和朋友出去玩,提到讀書原本就是「孩子的課題」,並不是父母的課題,所以當父母斥喝孩子「看什麼電視,給我去唸書」時,這樣一來,親子關係就很難避免衝突,但你可以跟孩子溝通「你現在做的這個決定所帶來的結果,需要由自己來承擔」,讓他自己做出判斷,並且學習承擔「責任」。     阿德勒指出人際關係的最主要兩大問題分別是你介入別人的課題,像是很常聽到的「我這麼做是為你好」、「你能不能為我做些什麼」;另一種是別人介入你的課題,通常會帶有指責、強迫或者威脅的話語,像是「你成績如果考不好,我就把你怎樣」、「你怎麼連這麼簡單都做不好,所以你擔心會怎樣」,所以我們要做的是「面對」自己的課題與「割捨」別人的課題。      人,會去干涉他人的課題,是為了自我的心裡滿足、為獲得他人的認可而滿足自我需求、透過影響他人而獲得控制慾,所以這種種的干涉並不是為了別人好,而是為了「自己」。      因此,我們不要為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這樣永遠都要擔心自己的價值所在,我們應該要為「理想的自己」而活,因為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     但這裡必須注意,阿德勒並不鼓勵放任主義,所謂放任是指完全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也不想知道。以讀書來說,除了跟孩子溝通讀書是他的本份以外,還要讓他知道父母會隨時在身邊提供他需要的支援,並且在身旁守護他。但是,在孩子沒有提出請求的情況下,絕對不要插嘴干涉他的課題。    另外,阿德勒不是主張人要自私,而是希望每個人面對自己的課題時,學習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不再依賴於其他人,因為我們不能指望他人會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而且我們也不能夠替別人做決定,因為這是他的人生一一你無法替他做決定。    唯有這樣的清楚割捨,在人際關係上的煩惱,才能得以獲得「自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