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職場攻略|如果你連AI都管理不了,那更不用說人。

    本文最初刊載於:職場攻略|如果你連AI都管理不了,那更不用說人。 - Jing (@jingthereforeim)


    前陣子掉進去AI世界裡,之前還顧慮用AI來處理公事會有營業秘密的問題,在公司提供了自建的模型以後,實現點數自由,比起免費版本的模型筆起來真的是解開束縛了,正在迎接越來越多「可以不自己做的事情,絕對不自己來。」的自由。

    跟朋友聊起,請組員用AI處理還是自己直接對AI來完成任務有甚麼差別。當然現在AI可以完全讀我的心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要反覆修正。而既然還是在團隊裡面,所有的協作成果都還需要微調。所以不管是誰交辦誰完成,AI和團隊成員在沒有獨立運作的能力之前,對我來說沒有分別。

    是的,沒有分別,都是領導的一種,如果你連AI都管理不了,那更不用說人。

    在這現代的工作環境裡啊,領導下屬和操作AI,特別是我們已經歷經過了再加上班遙控同事處理問題的特別時期。同樣是在對話框哩,你給一個同事指引、告訴他該怎麼做,就跟在AI裡輸入指令,重點都是要清楚、要明白,讓對方知道你要的是什麼。

    可能我自己玩AI也有點走火入魔了,產生了一些奇異的體悟:


    1. 明確的指示

    所以你到底要甚麼?這點真的超重要,因為有時候,當你講出來之後,發現你真的是對於你的需求或工作上的指引一無所知。這可能太偏激了,但你畢竟不是老師,學生給你完美答案,並不能真的對你的工作或是事業做出價值,重點真的是要完成甚麼,你可以好好地傳達嗎?

    如果領導是一個系統,那麼你在入口確保了輸入品質,那麼產出就會變得可以控制了。

    對於下屬也好,對於AI也好,清晰的指示就像生活裡的燈塔,沒有它,大家可能都會在任務裡迷失方向,結果往往偏離預期。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害怕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口,但其實只要說出「可以來問我」,這樣具體的引導就足以讓他們跟著走,避免在中途被小任務攪亂,把焦點放回我們的意圖上。

    2. 目標設立與結果期望

    其實,一開始我並沒有期待和AI能有什麼雙向理解,也不太相信什麼有效溝通,不就是我說他做而已嗎?那其實是因為我之前有點數的限制,一旦對話沒有終點之後,真的可以訓練出一隻如你所願的小對話。

    可是那個目標,你說的東跟我說的東,其實還是會有測量誤差。

    我不是OKR的信仰者,但這是一個魔術字眼,用這個教條會讓你同時馴服有在看書跟不看書的下屬,建立工作原則,同時保有一定的彈性讓大家去對的地方,就像,在給予AI指令時,給他一個角色比起我直接下指令所獲得的工作成果真的是好太多了。

    分配任務時描述預期成果,提供範例或目標指標,真的是給了AI和員工更易掌握方向,而且你要改作業的時候,也可以回到你一開始給的範本提醒同事,「嘿,你真的沒有照著格式處理」(攤手)。

    3. 反饋機制

    就像每個向上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揣摩上意,你的意思被曲解了是你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問題?同時,每次猜中考題,老闆開心收下答案的心情,不得不承認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那,誰會是最需要反饋機制的人?

    誰都想當好人,那真心會去哪裡?當壞人也很直接簡單的,就是情緒抒發的一場戲,可是溝通的拖泥帶水,就是辦公室政治所增加的成本。

    與同事相處,看準說話的時機比內容還重要。在特定的時點,比如對方好像有點理解你的處境了,提供他們一點即時的反饋,那他們就會微調步伐,慢慢走向你希望的方向。同樣地,和AI互動時,也是一種調整的過程,不斷輸入、改指令,用著更快速的回應、不傷感情的速成對話,解決問題。

    反饋啊,不只是「說怎麼做」,更像是慢慢增加彼此的理解,好讓結果更貼近預期。這樣持續調整著,AI和人都會開始適應合拍。

    4. 容錯與調整空間

    我知道成長需要容錯的空間,至今也很感謝自己的勇往直前,這種傻膽幫助我快速的建立了自己的經驗體系,充滿著血與淚資料庫,可是這不代表每個人都能認為這是一份禮物,當被賦予空間成長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住那份自己的焦慮,有些人看到空白考券會怕、有些人不敢相信自己犯錯還可以通過考核。

    AI就不一樣了,互動時,他對於修正的機會是坦然接受的,因此它的回應在我更加精確的指令,就越來越厲害。可是人就不一樣了,有時候提問型領導會聽起來像是指責,哈哈這真的是說話的藝術。當你看過類似的商管書,即使有一堆指南,我遇過的主管,有時候聽起來要不是像在推託責任、把問題丟回來給妳,不然就是像在硬裝開明,給予一個民主的環境,但私下還是充滿著指導色彩。

    我試過,怎麼提問更提供安全感,那就是單純用通訊軟體,當對方真的像是在閒聊,但是又要試探你口風的時候,就可以試看看了。

    透過一次次的調整,無論是下屬還是AI,人的話是要建立心理安全感的空間。都能更貼近我們的需求,最終訓練出一支你的強大的隊伍。

    5. 同理心與理解

    這點是我想對自己說的,我也還在摸索,這所謂的同理心跟業務上使用的完全不同。

    我經常對自己殘忍(這點真的要改,因為這樣對於目標的達成沒有幫助),這讓我在廢墟裡很快速的長大了,我無所畏懼的同時不代表我也同樣的可以把組員丟入叢林讓他自己爬回來(抱歉我不是在說我自己是甚麼活佛)。

    「你不能複製你的成長模式」事隔多年,又有長官這樣對我說了,真的不行,因為上一次複製的時候,我學妹一個月就離職了(雖然後來部門整組滅團)。

    理解下屬,這種理解不只是一種「知道」,而是走近、走進他們的節奏,然後,才有辦法真的給他們支持。心理的安全感讓你肯說出實話,也讓對方願意不是跟你辨真偽的好好溝通。

    那麼,對AI呢?或許,理解它的限制,就像我們懂得包容人一樣。當它不完美地完成任務時,這種很像是對自己發脾氣的感受,急著換工具也許不是好辦法,一開始就降低期待,或是退一步想解方吧,通常有可能就是鈔能力解鎖更多功能就好。


    我想相處的節奏會越來越有默契,不管是對人還是對機器。清晰的指示、明確的目標,就像一條明確的路線圖,而即時的反饋,就像一路上的路標,提醒你方向有沒有偏。這其中啊,還有一點容錯的空間,讓彼此都能慢慢修正。

    隨著科技一步步推進,那些曾經只用在人身上的溝通技巧,也變成了和AI相處的一部分。我們在這個智慧時代裡,用著同一種領導的原則,找到平衡點,那一切應該會變得更自然,更穩定。

    而最後的成果,哪些還是我哪些還是AI呢?就像我之前用小說的名義講了我的故事,管他的,只要內容好看,這是怎麼做出來的?那就是另外一篇專訪的事了(並沒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