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44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 2.5之乎者也 — 乎

上古漢語中的「乎」字大概有兩個主要的用法。

第一個用法應無爭議,比較難處理的是第二個。

先把無異議的處理掉。

第一個用法。

凡以「乎」字斷句,幾乎都標示問句句式。儒家經典多這種用法,而且似乎是當時的口語表述習慣﹔下有數例﹕

Fu1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 語為政篇第二)

Fu2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篇第二)

Fu3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梁惠王上)

Fu4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梁惠王上)

Fu5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孟子梁惠王上)

Fu6        孟子曰:「…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猶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孟子盡心章句上)

Fu7        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禮記曲禮上)

Fu8        曾子曰:「敢問:不費、不勞,可以為明乎。」(大戴禮記主言篇第一)

__________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