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在此,心卻在其他地方,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我?】
睽違七年,再次於台灣推出長篇小說的村上春樹,新作《城與不確定的牆》卻早在 1980 年就在日本文學雜誌上發表過同名中篇故事,然而因村上桑認為並不理想而從未出版。後來這個故事架構改寫成 1985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並以此作獲得谷崎潤一郎獎。
看過《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後,雖然會對其繁複的世界觀一時摸不著頭緒,然而最後卻對其代表的意象——是否要找回心?——而莫名有所共鳴。被高牆圍繞的城,如果有著永恆穩定的一切,沒有戰爭沒有憎恨也沒有慾望,但你必須捨棄「重要的東西」來得到滿足,那麼,你願意進城嗎?
《城與不確定的牆》故事從一對青澀的男女情侶開始說起,17歲的「我」和16歲的「妳」。在那個夏天,男孩時常聽著女孩構築一個個「被高牆圍繞的城」的故事,然而對女孩來說,城裡生活的那個她才是「真正的自己」。
有一天女孩卻消失了,「我」究竟能否能前往那座城找到「真正的妳」呢?
故事採雙線並行,已經年老且始終執意找到女孩的「我」,為了想了解這座城,割捨掉自己的影子,刺傷雙眼並成為圖書館的讀夢人;而現實層面,那個青澀年紀的「我」一路渾渾噩噩步入中年,為了尋求為什麼存在於這個現實的答案,突然辭掉工作,踏上未知旅程。(是說直接拋棄高薪穩定的工作直接想到偏鄉圖書館這點,莫名有被打中XD)
不管是男孩或是女孩,始終給我一種身心都在異地的違和感。然而這並不是陌生的情緒,你是否有曾在一個群體裡格格不入的感覺?你明知道內心想做這件事,但現實卻不允許的矛盾?在這個看似正常的世界只有我感到孤獨,是不正常的嗎?捨棄掉自我意識卻能追回所愛,這樣才是快樂的嗎?
同樣的,卡在中間而感到兩難的「我」,進城時明白必須要有所取捨,然而看起來美好永恆的城,必須放棄那些會讓自己破敗的東西——情感,才能得到永生。你看看,拋棄那些悲哀、迷惘、嫉妒、恐懼、絕望......這些「沒用的東西」就能永遠美好的生活下去了?不是嗎?
然而換個角度想,這有沒有可能是「重要的東西」?沒有了這些,也無法體會喜悅與幸福這些相反的情感了。那個「重要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我想讀者應該都能在閱讀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解答。
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到《城與不確定的牆》,村上春樹不斷塑造出追尋自我的角色。相隔四十多年,這或許也是很貼近村上內心的作品,「我」到底該屬於哪一個世界?該捨棄的重要東西,有改變了嗎?
進入城中有個很耐人尋味的設定,就是要割捨掉自己的影子,然而這個我們習以為常跟在腳邊的東西有了自己的意識後,是否可以把它視為能自主思考並產生與現實矛盾的隱喻?最後為了那個永恆住在城裡的「妳」,「我」與影子做出了大相逕庭的決定,然分而分道揚鑣後,誰都再也不是誰的附屬品,卻也互相牽制。是否又可視為村上在年紀增長後,思考到人處在不一樣的現實,必然會做出與內心不一樣的選擇,進而怎麼去度過這段矛盾的心情呢?
富含人生哲理的《城與不確定的牆》今天11/11在各大通路開始預購,而 11/26 正式上市。人稱消失 40 年的「幽靈作品」終於回歸!
若《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結尾讓你感到些許錯愕,或許《城與不確定的牆》會有所解答,這次以試讀的篇幅寫下我最深刻的感受,跟著回歸的村上春樹,一起找回那「重要的東西」。
不知道屆時讀完的人,能否回想到你的人生當中有過取捨經驗嗎?而做出那個決定的你,現在過得如何?歡迎隨時到畫說IG 一起聊聊,如果是村上迷,歡迎分享讓你印象的村上春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