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的面試能力決定招募成效:從「面試」到「選才」的關鍵角色

主管的面試能力決定招募成效:從「面試」到「選才」的關鍵角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招募流程中,我們經常將焦點放在HR的招募能力或雇主品牌建設上,卻忽略了同樣關鍵的角色—主管的面試能力。人資部門引入流量後,如何成功吸引求職者、提升各面試階段的轉換率,不僅仰賴HR的努力,更取決於主管的面試能力。

經常見的情況是,HR非常努力的安排面試,但主管面試了很多求職者卻遲遲無法找到合適人選,整個招募流程會顯得低效,覺得HR找的人不符合資格。其實是主管陷入決策困難,總覺得這一個好像缺一點、下一個好像會更好。

面試不僅是形式上的互動,更是主管了解人才、評估潛力的關鍵契機。具備良好的面試技巧與對職位定義的洞察力,才能真正找到「對的人」。

透過提升主管的面試能力,不僅能縮短招募周期,更能確保求職者符合職務需求。因此,職位定義與面試評估技巧,可說是主管面的基本功。


主管職位需求定義不足的三大影響

1. 職位定義模糊,降低求職吸引力:

若主管無法清晰定義職位需求與工作內容,求職者會無法了解自己在該角色中的定位與價值,從而降低招募吸引力。主管應在招募前與HR充分溝通,確保職位描述具體明確,但又不冗長無聊。

2. 選才標準過於苛刻,錯失潛力人才:

當選才標準脫離實際職位需求,或過於嚴苛,會將具備潛力的求職者排除在外。適度放寬部分條件、注重潛力,能夠提高招聘成功率,縮短招聘周期。

3. 缺乏市場敏銳度,無法動態調整:

人才市場瞬息萬變,若主管對市場趨勢不敏感,未能定期檢視團隊職能隊形及外部市場供給狀況,可能無法順利招募到適配的人才。定期盤點與檢討招聘流程有助於迅速適應人才市場變化。


主管面試評估能力不足的三大痛點

1. 評估標準不一致,選才效率低:

若主管未以職能行為建構面試標準,每次面試以不同方式評估求職者,往往會延長面試流程,使得決策困難。這樣的狀況不僅降低招募效率,也浪費主管的時間成本。

2. 缺乏深度的問題,難以發掘關鍵潛力:

面試的核心在於理解求職者的經歷、潛在文化契合度與思維方式。如果主管僅停留在表面問題,無法深入探討求職者的核心職能行為,往往會錯失具備潛力的人才。

3. 面試結束後無清晰評估紀錄:

當缺乏標準化的評估,後續決策會受到影響。這不僅會增加面試場次,還讓決策過程模糊不清。建立結構性的評估方式可以幫助每場面試結果有系統地記錄,提升決策準確度。


提升主管職位洞察力與面試評估技巧的三大方法

1. 強化職位需求的理解:

在進行面試前,主管應與HR充分討論,理解職位的關鍵技能與特質,聚焦於核心需求,區辨那些是必要能力、哪些是加分項目,確保面試過程更為精準。

2. 靈活運用選才標準:

當市場上符合條件的求職者有限時,代表市場供給不足,建議主管靈活放寬次要條件,聚焦求職者潛力,以便提升招募成效並加速決策過程,讓部門業務得以持續運作。

3. 定期回顧並優化面試流程:

每次招募流程結束後,主管應與HR討論總結,分析本次招募的狀況。定期進行流程檢討,保持對市場動態的敏銳度,以確保未來招募更具效率。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主管的面試能力不僅僅是招募過程中的一環,它直接關係到企業能否吸引、篩選並留住優秀的人才。主管在職位需求定義、選才標準設置及面試評估過程中的表現,決定了招募的成效與速度。

因此,主管的面試能力應該視為主管的基礎管理職能之一。只有當主管能夠深入理解職位需求、靈活評估求職者潛力,並能夠與HR密切合作,不斷優化面試流程,才能真正實現精準選才,進一步推動團隊的長期發展。

avatar-img
衛斯理 Wesley的沙龍
129會員
141內容數
HR La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隨著職場中空降主管的出現,許多員工可能會感到挫折和不安。本文探討如何面對這一現象,並提供三種方法來提升自我:保持成長心態、善用機會突顯業務績效、主動協助新主管。通過這些方法,不僅能接受現實,還能在職場中成長,為未來的機會做準備。
許多工作者喜歡與人相處,因此選擇從事HR工作。但缺乏經驗與訓練可能導致工作中的錯誤和挫折。該如何避免這些「員工親近的幻覺」呢?這篇文章提供了三種常見的幻覺和對應的解決方法。
本文介紹了在HR活動上上王郁婷老師講解的破除績效迷思,翻轉組織績效的內容。內容包括對績效管理的誤解和適當的績效管理技術。以及企業面臨的挑戰。透過本次講座為HR人員和主管帶來一些重要的思考和提醒。
在會議中進行口頭報告時,要具有結構化的能力,以提高效率。結構化思考和表達可以節省雙方更多時間,提高效率。本文介紹了結構化報告的技巧,包括先行結論、提供證據支持、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透過結構化的報告,可以幫助自己整理資料、整理思路,同時能讓對方快速理解和同意觀點,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改善能量管理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透過七個能量管理技巧,包括確定高能量時段、分段進行工作、注重休息、避免無意義的加班、減少完美主義、工作流程SOP化、提升自身能量容許值,在不僅提高個人效能的同時,也能夠在團隊中產生協同的效應。
自從上次主管面談時跟我說:「今年HR的績效這麼好,但明年的挑戰會是要如何再更上一層樓。」我就一直焦慮明年到底還要做什麼呢?周末上了期待許久的景翔老師在小周末的《人資主管應具備的商業思維》課程,終於把卡了我一個多月的困惑解開了。這堂課總計重擊了我三拳以及啟發我三件事情
隨著職場中空降主管的出現,許多員工可能會感到挫折和不安。本文探討如何面對這一現象,並提供三種方法來提升自我:保持成長心態、善用機會突顯業務績效、主動協助新主管。通過這些方法,不僅能接受現實,還能在職場中成長,為未來的機會做準備。
許多工作者喜歡與人相處,因此選擇從事HR工作。但缺乏經驗與訓練可能導致工作中的錯誤和挫折。該如何避免這些「員工親近的幻覺」呢?這篇文章提供了三種常見的幻覺和對應的解決方法。
本文介紹了在HR活動上上王郁婷老師講解的破除績效迷思,翻轉組織績效的內容。內容包括對績效管理的誤解和適當的績效管理技術。以及企業面臨的挑戰。透過本次講座為HR人員和主管帶來一些重要的思考和提醒。
在會議中進行口頭報告時,要具有結構化的能力,以提高效率。結構化思考和表達可以節省雙方更多時間,提高效率。本文介紹了結構化報告的技巧,包括先行結論、提供證據支持、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透過結構化的報告,可以幫助自己整理資料、整理思路,同時能讓對方快速理解和同意觀點,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改善能量管理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透過七個能量管理技巧,包括確定高能量時段、分段進行工作、注重休息、避免無意義的加班、減少完美主義、工作流程SOP化、提升自身能量容許值,在不僅提高個人效能的同時,也能夠在團隊中產生協同的效應。
自從上次主管面談時跟我說:「今年HR的績效這麼好,但明年的挑戰會是要如何再更上一層樓。」我就一直焦慮明年到底還要做什麼呢?周末上了期待許久的景翔老師在小周末的《人資主管應具備的商業思維》課程,終於把卡了我一個多月的困惑解開了。這堂課總計重擊了我三拳以及啟發我三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