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抗風險的韌性思維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企業需要風險管理機制,個人也需要。在Morgan Housel 的《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一書中,不斷地強調一個概念:真正的風險往往不在於我們能預見的威脅,而在於那些完全意想不到的事件。

我們習慣透過預測和規劃來應對風險,彷彿只要做足功課,就能掌握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然而,歷史反覆證明,最具破壞性的事件往往是那些完全超出我們想像的「黑天鵝」事件。正如書中所說:「你不可能為想像不到的事情做計畫,而你愈是覺得自己已經把想像得到的部分全都想過,等到你沒預料到的事情發生時,你就愈是震驚。」

書中提供了一個極具啟發性的類比:加州政府對地震的應對方式。加州政府深知大地震必然會發生,但他們無法精確預測地震的時間、地點和強度。然而,這並不妨礙他們採取全面的預防措施:所有新建築物都必須符合嚴格的抗震標準,能夠承受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地震;緊急應變小組定期進行演練,確保在地震發生時能夠迅速反應;政府也持續投資於地震監測和預警系統,雖然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至少能爭取寶貴的應變時間。

這個案例完美呼應了 Nassim Taleb 的一句名言:「投資於準備,而不是投資於預測。」這句話道出了風險管理的精髓。我們不應該執著於精確預測未來,而是要建立足夠的韌性來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預期(expectation)和預測(forecast)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預期是對未來可能性的開放態度,而預測則試圖精確描繪未來的樣貌。

在個人理財方面,這個概念帶來了一個重要啟示:我們的儲蓄金額應該「高到讓自己有點皺眉頭的程度」。這個建議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不適,畢竟在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下,持有過多現金似乎是一種浪費。但考慮到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在發生前都被認為「荒謬無稽」,這種看似過度的準備實際上可能恰到好處。

舉例來說,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很少人會想到美國房地產市場會出現全面性崩潰;在2020年初,幾乎沒有人預料到全球會因為疫情而停擺。那些在危機來臨前就保持較高現金水位的人,不僅能夠安然度過風暴,還能在市場低點時把握投資機會。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債務管理:無論你認為自己可以承受多少債務,實際的借貸金額都應該更保守一些。這不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力沒有信心,而是因為我們深知世界的不可預測性。在看似穩定的時期,過度槓桿可能帶來可觀的回報,但當未預期的危機來臨時,槓桿效應往往會將損失放大到難以承受的程度。

然而,這個觀點也引發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過度的準備是否會導致機會成本?在追求安全的同時,我們是否可能錯過重要的發展機會?這種平衡該如何拿捏?我認為關鍵在於區分「核心安全」和「成長機會」:核心安全需要保守管理,而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為把握成長機會預留一定的風險預算。

在實務應用上,我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首先是我們可以建立多層次的安全網:除了現金儲備,還可以包括保險、可變現資產等。接下來是定期檢視和調整風險承受度:隨著人生階段和環境變化適時調整。然後要培養快速學習和適應的能力:這比完美的計畫更重要。可能的話要建立多元收入來源:避免過度依賴單一收入管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提到:「大多數時候,人們措手不及不是因為沒有預先計畫。」反而是那些過度仰賴精密計畫的人,往往會被完全意想不到的事物擊倒。這讓我想起許多企業在面對突發危機時的表現:往往不是計畫最周密的企業表現最好,而是那些最具適應力的企業能夠存活下來。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企業都有完善的危機處理計畫,但幾乎沒有企業的計畫中包含了「全球性隔離」的情境。那些能夠快速調整營運模式、善用數位工具的企業,反而比那些擁有詳細應變計畫但缺乏靈活性的企業表現得更好。

Morgan Housel帶給我們的核心啟示是:與其試圖預測每一個可能的風險,不如建立足夠的緩衝和韌性來應對未知的挑戰。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適用於個人理財,也適用於人生的各個層面。重點不在於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而在於確保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有足夠的準備來應對。

圖片來源:Dall.E生成

圖片來源:Dall.E生成


avatar-img
18會員
3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風險的本質特徵:最大的風險往往來自於完全意料之外的地方。透過歷史案例和現代實例,說明了為什麼重大危機總是難以預測,並提供了實務上的應對建議
本文深入探討了 Morgan Housel 在《一如既往》中提出的關於預測和風險管理的洞見。通過分析人性因素在預測中的重要性,以及意外事件的潛在影響,文章強調了在策略規劃中納入更多彈性和適應性的必要性,為管理顧問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本文探討了 Morgan Housel 在《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中提出的核心觀點,強調了理解不變的人性法則的重要性。文章通過實例說明了這些觀點在工作中的應用,並對其進行了批判性思考。
本文深入探討了《故事要瘋傳成交就用這5招》中提出的五個關鍵技巧:「鬆」、「切」、「串」、「抖」和「燒」。文章通過案例說明了這些技巧在工作中的應用,並強調了在使用這些技巧時需要注意的平衡和道德問題。
本文探討了火星爺爺《故事要瘋傳成交就用這5招》中的「燒」概念,詳細解釋了如何通過在故事中加入情感元素來增強訊息的共鳴和影響力。文章提供了具體範例,說明了這一技巧在公益演講中的應用,同時也指出了使用此技巧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強調了在運用時需要保持平衡和真實性。
本文探討了火星爺爺《故事要瘋傳成交就用這5招》中的「抖」的技巧,詳細解釋了如何通過在故事中加入意外或轉折來增強訊息的吸引力和記憶點。文章提供了具體範例,說明了這一技巧在商業簡報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指出了使用此技巧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強調了在運用時需要保持適度和真實性。
本文探討了風險的本質特徵:最大的風險往往來自於完全意料之外的地方。透過歷史案例和現代實例,說明了為什麼重大危機總是難以預測,並提供了實務上的應對建議
本文深入探討了 Morgan Housel 在《一如既往》中提出的關於預測和風險管理的洞見。通過分析人性因素在預測中的重要性,以及意外事件的潛在影響,文章強調了在策略規劃中納入更多彈性和適應性的必要性,為管理顧問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本文探討了 Morgan Housel 在《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中提出的核心觀點,強調了理解不變的人性法則的重要性。文章通過實例說明了這些觀點在工作中的應用,並對其進行了批判性思考。
本文深入探討了《故事要瘋傳成交就用這5招》中提出的五個關鍵技巧:「鬆」、「切」、「串」、「抖」和「燒」。文章通過案例說明了這些技巧在工作中的應用,並強調了在使用這些技巧時需要注意的平衡和道德問題。
本文探討了火星爺爺《故事要瘋傳成交就用這5招》中的「燒」概念,詳細解釋了如何通過在故事中加入情感元素來增強訊息的共鳴和影響力。文章提供了具體範例,說明了這一技巧在公益演講中的應用,同時也指出了使用此技巧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強調了在運用時需要保持平衡和真實性。
本文探討了火星爺爺《故事要瘋傳成交就用這5招》中的「抖」的技巧,詳細解釋了如何通過在故事中加入意外或轉折來增強訊息的吸引力和記憶點。文章提供了具體範例,說明了這一技巧在商業簡報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指出了使用此技巧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強調了在運用時需要保持適度和真實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從起床張開眼睛開始,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無數的決策:從早上喝什麼咖啡,到晚上看哪部電影,再到人生重大抉擇如職業選擇或投資決策,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選擇。然而,有一種隱形的力量常常在影響我們的決策過程,那就是「後悔規避」。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文,作者Uri Gne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Thumbnail
本文總結了《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如何在不確定、動盪不安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一書的觀念,強調了階段性成功與正向循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積累與行動配方來實現長期的成功。此外,文章還探討了直覺與智慧決策對於抓住每一次機遇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分享了尋找突破點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變化。有些人選擇積極應對,而有些人則傾向於消極等待,希望情況能自行好轉。然而,這種「坐等經濟回暖」的心態可能會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絆腳石。在知名的執行長教練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Thumbnail
想像一下,當你面對一個挑戰時,能夠敏捷地思考並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這種能力不僅讓生活更加順暢,也為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脫穎而出提供了關鍵性的優勢。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做任何事之前都應該了解「機率」 機率越大結果會越接近理想值 那要怎麼提高完成的機率呢 以下跟你分享3點 1.理解自己的能力(內部資源) 我們常說「自信大於能力」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評估錯自己的能力呢 這是因為「沒經驗」 聽起來很簡單的事情 我們總是會忽略 就像是投資 以為看了幾本
Thumbnail
習慣與行為的改變很難做到百分之百,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意外。但Marshall Goldsmith表示,很多人在好不容易養成新的習慣之後,卻因為偶然的意外,例如已經養成準時習慣後,卻因為一兩次的遲到,又認為偶而遲到不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讓我們產生「差不多」的感覺。有了差不多的感覺之後,我們可能停
Thumbnail
《練習改變》的作者Marshall Goldsmith提出對於改變進行妥善的計劃,可以讓「自我損耗」有效的降低。但問題是,計劃可以控制生活中可預測的部分:我們知道下一步該去什麼地方、遇見哪些人,做哪些事情,所以我們能做好準備。有了計劃,當面對事情發生時,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但是在計劃之外
Thumbnail
從起床張開眼睛開始,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無數的決策:從早上喝什麼咖啡,到晚上看哪部電影,再到人生重大抉擇如職業選擇或投資決策,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選擇。然而,有一種隱形的力量常常在影響我們的決策過程,那就是「後悔規避」。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文,作者Uri Gne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Thumbnail
本文總結了《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如何在不確定、動盪不安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一書的觀念,強調了階段性成功與正向循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積累與行動配方來實現長期的成功。此外,文章還探討了直覺與智慧決策對於抓住每一次機遇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分享了尋找突破點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變化。有些人選擇積極應對,而有些人則傾向於消極等待,希望情況能自行好轉。然而,這種「坐等經濟回暖」的心態可能會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絆腳石。在知名的執行長教練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Thumbnail
想像一下,當你面對一個挑戰時,能夠敏捷地思考並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這種能力不僅讓生活更加順暢,也為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脫穎而出提供了關鍵性的優勢。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做任何事之前都應該了解「機率」 機率越大結果會越接近理想值 那要怎麼提高完成的機率呢 以下跟你分享3點 1.理解自己的能力(內部資源) 我們常說「自信大於能力」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評估錯自己的能力呢 這是因為「沒經驗」 聽起來很簡單的事情 我們總是會忽略 就像是投資 以為看了幾本
Thumbnail
習慣與行為的改變很難做到百分之百,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意外。但Marshall Goldsmith表示,很多人在好不容易養成新的習慣之後,卻因為偶然的意外,例如已經養成準時習慣後,卻因為一兩次的遲到,又認為偶而遲到不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讓我們產生「差不多」的感覺。有了差不多的感覺之後,我們可能停
Thumbnail
《練習改變》的作者Marshall Goldsmith提出對於改變進行妥善的計劃,可以讓「自我損耗」有效的降低。但問題是,計劃可以控制生活中可預測的部分:我們知道下一步該去什麼地方、遇見哪些人,做哪些事情,所以我們能做好準備。有了計劃,當面對事情發生時,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但是在計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