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訴說著自己培育多時的心血,眼神閃閃發光,這是我到VIS最難忘的一件事。
今天似乎是他們成果發表演練,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專題,擺著攤位,為每個前來的人們講解完成專題中的點點滴滴。
第一個遇到的學生是希望能在實際運作上,減少碳的排放。學生一口流利的英語介紹著,英語不好的我卻聽得十分吃力,聽著我們用中文問問題,學生馬上轉換成中文,雙聲道轉換自如的能力讓我驚嘆不已。
學生細細的解說著做這件事情的過程——必須要先有測量碳排放的能力、找出碳排放過多的元兇、與校方洽談如何著手執行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件件事情都必須要花費不少心力調查、深入研究、與人溝通,著實是件大工程,但是這位學生卻做到了。
問學生是否喜歡這個專題研究,學生眼神發亮的說,當然喜歡啊!這個專題是之前她在專題課上就做過基礎的研究,這學期想要持續延伸下去,於是開啟了專題plus,更深入的找到解決方法,高三的她也已經申請上了學校,未來想要考取相關方面的證照,為碳排放減少繼續盡一份心力。
聽完學生的解說,我為老師到底怎麼讓學生引發動機、積極深入探索的方式感到好奇,學生說,老師其實只是在每學期初會在專題課設下一個大標題,如:如何讓這個世界更美好,讓學生自由去發想探索自己想做的專題。
在這間學校,老師的角色從「授業者」轉換成「引導者」,老師不必知識淵博、不必道貌岸然,只需要引出學生想做的事情,讓他們動手去做、去深入探索,那便綽綽有餘。
另一位印象深刻的是辦籃球營隊的學生,他對籃球深深熱愛,雖然來到VIS沒有太多機會可以打籃球,但他到企業工作,被培訓為一位籃球教練,也開始經營自己的營隊,他接洽場地、規劃課程、與學校連結宣傳,甚至幫助偏鄉的小校可以透過這次的機會讓學生接觸與深入探索籃球。
問學生對於未來的想像,他分享自己已經申請到了美國某所大學的運動管理科,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到NBA工作。
由興趣出發,一步步的去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從「做事」中累積能力與自信心,不就是件最直觀而能實際產生回饋的事情?
最後一組學生,做的是覆蓋植栽的環保塑膠布。三人一組的小女生,快樂的與我分享著她們製作過程中的失敗與嘗試,一次次的失敗,對這三個小女生來說,
沒有試錯的沮喪,似乎是一次次有趣的體驗,最後她們做出了最終版本,她們以兩株植物做為試驗,有蓋環保植栽布的植物,即使好幾日不澆水,也能夠保持健康,而沒有蓋環保植栽布的植物,過沒幾天就枯萎而死,實驗成功之後,學生用彷彿撿到寶的語氣與我分享:「天啊!我們怎麼做到的?我自己也不相信,太神奇了。」這可愛的三人組逗得我忍不住也笑了出來。問她們喜歡這個實驗嗎?她們頻頻點頭說,好喜歡,因為她們三個人都喜歡手作。又是一組動機飽滿的專題研究。
從這三組學生的專題研究之中,我看到學生滿溢的熱情、不怕錯誤的不斷嘗試、與人團隊合作,這些事情,似乎都在「我想要完成目的」的催使下,顯得自然而然。
當然他們也有必修、選修課,但是扣著專題研究而行,扣著自己的興趣而活著,這不只是學生,也是令大人欣羨的生活。從中,我也看見了教育的多元風景,不只是教、不只是傳遞知識,也是讓學生成為他自己生命中的主人,一步步的往前行,會遇到困難、會有所阻礙,但只要確認目的,一點一點去做,夢想也會變成落地的踐行中,足履實地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