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舍雷。〈「論情動」部分的主題與謀篇〉。《感性生活:Spinoza’s Ethica Part III導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翻譯修改:為求簡短將原書「受感致動的情狀(affectus)」換為常見譯語「情動」,原書「應變致動的情狀=分殊(affection)」換為常見譯語「情狀」,「被動情狀/激情(passions)」換為「被動激情」。Res:事物;Corpus:物體=身體。

§1 對情動的理性關照(標題與序言)

¶1 Ethica Part II〈心靈(mes)的自然與起源〉是對心靈建置條件的研究,範圍是心靈客觀規定「思想事物(res cogitans)」的實在性原則,沒有明確涉及人的自然。Part III〈情動的起源與自然〉涵蓋了所有情動領域,並未深入人生存的特定系統中,受制於情動一直是事物,即便不是所有存在者,也是所有生存個體,而不是人格主體。因此這些原則不只限於人的自然。(註:在〈論情動〉 prop. 3附釋中,Spinoza說「被動激情與心靈構成關係的方式,同它們與個別事物構成關係的方式是一樣的,而再無別的方式可以感知它們了。」)

¶2 Spinoza在序言中批判「大多寫文談論人的情動與生命系統的人,好像不是在討論遵守自然界共同規律的自然事物,而是好像在討論超出自然以外之事物。他們似乎簡直把自然中的人,設想得像是一個國中國(imperium in imperio)。」(註:國中國一詞表現Spinoza的反人文主義,拒絕承認人的順序是一個獨立於自然秩序的實在性,彷彿人所構成的自然在自然本身並無起源。)

¶3 人在這種論述中,被不合法的脫自然化並因此被非自然化;人相對於自然處在一個過度又不足的位置。過度即人被賦予了超凡權能,不受外物決定;不足則是因為某種非理性的辯證法,這種超凡權能變成人之無能。人的自然在自然秩序中的起源,被代之以一種想像自然,這種想像自然褫奪了人的實在性,因此只能是一種被內在否定性掏空之物,並陷入矛盾狀態。

¶4 這種以想像自然替代人的自然的論點,這些慨歎、嘲諷、輕蔑與憎惡,恰恰也都是一些情動,是從被褫奪的實在性出發的,其恰恰缺乏形成真知所需的拉開距離之審視。Spinoza將笛卡爾作為這種矛盾的例子,這種矛盾即「靈魂的混淆(fluctuation animi)」,而且是我們情動的常態。

¶5 Spinoza意圖打破這種矛盾循環的方式,即測定(determinari)情動的自然,而關鍵取徑即「以幾何方式看待,並通過理性證明那些只能說與理性相反的事物」。要做到這點,必須先使自己擺脫情動造成的異化,並把握其運作機制。因此在〈論情動〉中,《以幾何方式論倫理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

¶6-1 既然情動與其他自然現象一樣,完全整合入事物的共同順序中,那麼它也服從於這個順序的原則。如此一來我們的心靈建置在情動上就可以被控制了。這點的理論基礎,即在Part I〈論神〉中證明的原因原則,且存有論、邏輯、物理皆依循於它,此原因原則能適用於實在性的一切領域,因此必須將實在性和圓滿性(perfectionem)理解為同一物(〈論心靈〉Def. 6.),即「自然中發生的一切,沒有什麼是可以歸因於自然而無效的」。

¶6-2 道德家將應然和實然對立起來,就是拒絕「所有事物由其所成,並因其從一些形式變化到另一些形式的自然法則和規則,是永恆且到處同一的」,進而放棄以連貫視角看待事物。(註:理解自然順序的必然性,並非只是譴責世界的不動性,而是創造手段以更好掌握使世界變動不居的那些條件。)

¶7-1 要將情動視作事物,即便其發生在自認為是自由主體和自身主人的事物上。「仇恨、憤怒、忌妒等情動,就其本身而論,正如其他個別事物一樣,皆出於自然同一的必然性與自然能力=德行(naturae virtute)」,「自然能力=德行」意味著這種情感的實在性也必然圓滿。德行轉為惡的顛倒是因為這幾種情動「在其自身內被考慮」,這種詮釋對情動作出了過度決定。

¶7-2 恐懼並非來自事物本身,而是來自某種動機,而當我們透過其真正決定機制思考這種動機,因為情動而被觸發的恐懼便會轉為一種「理解的樂趣(delectari)」,而這是主動情動的一種,它使心靈恢復其力量。(註:Delectari在〈論奴役〉Prop. 57和〈論自由〉Prop. 32中說明。Spinoza傳記作者提供了一個事例,蜘蛛在仇恨、憤怒和忌妒的情動中相互搏鬥,而Spinoza在樂趣中觀察這場搏鬥。)

¶7-3 對情動的知識就算帶著情動的標記,仍然可以是真知,只要情動受到控制,情動便不再關乎那些使我們異化的自發式爆發。¶8 不必將情動視為一種國中國,也就是其規則不同於指導事物的原因規則,或著具有打破這些原因規則的超凡權能。因此Spinoza的方法即「為考察情動的自然與力量,以及心靈對其的權能,我重複與前兩部分考察神與心靈相同的方法;並且我將考察人類的行動與欲望,就如同考察線、面、體積一樣。」(註:〈論奴役〉Prop. 57附釋中,Spinoza在解釋自卑的結果時說明「所有事物都必然跟隨著這種情動,就如同三個角之和等於兩個直角必然跟隨著三角形的自然一樣」。)

§2 從被動激情到情動

¶9 Spinoza使用情動一詞來取代被動激情(passions)意味著一種典範轉移。(註:最好使用感應(sentiment)一詞來理解情動。)道德家譴責被動激情,將它歸咎於人的自然,或人之意志的不確定性,但這種說明無法自圓其說,因為他們將人異化的標誌轉為某種可能自由的證據,而這就遮蔽了異化的基礎機制,並使這些機制無法被意向主動的介入。這就是笛卡爾在《論靈魂的激情(passions de l’ame)》中所做的。(註:在《論靈魂的激情》中,笛卡爾已經走上改正被動激情難題的道路,但是卻未能如Spinoza一般放棄道德化視角,而這種視角建立於對意志及其權能的錯誤觀念上。)

¶10 討論情動就是以臨床觀察的精確性,客觀中立的指稱心靈的某種樣態或傾向(disposition),只要心靈已這種或那種方式「被觸動」,因而被導向這類或那類關切。我們會看到情動時常使我們異化、陷入無力,這種有害狀態類似於疾病,疾病即以並非起源於身體=物體自身的自然降到身體上的事物,因為其構成的偶然變化是從外部損害這種自然的。(註:〈論情動〉Prop. 4.:「除非一個外部原因,否則沒有事物能被消滅」)因此情動和被動激情不同,其力量無涉於道德譴責。

¶11 情動與被動激情這兩個詞,前者表現的是後者的真概念,而後者是前者給出的一種衍生、局部、不充分的呈現。心靈的所有被動激情都是情動,但不是所有情動都是被動激情,如此對情動的分析才能獲得倫理學意義。亦即,情動並非如激情般必定擾亂心靈建置,並非必定與心靈的理性理解能力的積極功能相衝突。亦即,感覺和理智不是分離、潛在衝突的兩個官能,兩者有相同的起源,即心靈生產情狀,因此對它們的介入能夠相互協調,兩者可以和諧統一,這就是Part V〈論自由〉的解放基礎。

¶12 Spinoza在〈論情動〉中使用激情(passio)一詞,幾乎都側重於其動詞字根「承受(pati)」,因此被動激情不能與其反義,動詞「主動(agere)」相分離,兩者構成了被動性和主動性的選擇關係,而情動一詞包含了在這兩極間展開的所有情狀。(註:〈論情動〉Def. 3.「若我們可能是這些情狀的任何一個充分原因,我便把這些情動理解為主動性,否則,就將其理解為被動性」;Prop. 58. 「除了作為被動激情的快樂與欲望之外,只要我們是主動的,還有其他快樂或欲望的情動會與我們相關」。)

¶13-1 但是在〈論情動〉的總定義中,Spinoza又使用「靈魂苦楚(pathema)」作為被動激情的同義詞,將「可以稱為靈魂苦楚的情動」表述為「情動或靈魂的激情」。靈魂(animus)這個詞在Ethica中非常少見,因為Spinoza已經使用心靈(mens)來取代它,心靈表示精神順序的實際實在;而主動情動與被動情動的區分有著關鍵的倫理學定位,因為在〈論自由〉中這引導整個解放,亦即只要我們在心靈中顛倒被動情動與主動情動的位置,就讓解放的實現成為可能

¶13-2 但是Spinoza在這則總定義中又將情動簡化為靈魂激情,並將情動稱為一種「混淆觀念(confusa idea)」,因此我們只能將這則總定義視為被動情動的界說,而這引出的理論問題就是,主動情動是否蘊含著被動情動?心靈是否時而主動,時而被動?主動與被動的閾限何在?

¶14 Spinoza的潛台詞就是,對被動激情實在性的考察,只能透過對情動的考察來真正被思考,而情動就是心靈的情狀,皆為純粹精神樣態的表現,因此只能從觀念生產條件才能理解觀念的樣態表現;亦即所謂被動激情,都是心靈混淆觀念的樣態表現,而我們不能將情動片面的化約入混淆觀念中。

¶15 Ethica Part IV〈論奴役〉專門處理了這種人因被動激情而相衝突的狀態,此處,Spinoza說明「只要人們受困擾於(conflictantur)作為被動激情的情動,人在自然上就可能不相合」,「只要人受困擾於作為被動激情的情動,就可能相互背反」。Conflictantur意味著承受痛苦,這是具有傳染疾病特徵的條件,即受外來有害因素干預,並使個體不能發揮能力。Spinoza說,人就是因為受此被動情動的困擾才會互相干涉,每個個體都將外部原因加諸自身的限制又(甚至成倍的)加諸他人,而又不能對每個個體究責。只要個體受困於被動情動,個體就是異化且相互疏離的。但是,只要被動情動不再是被動的,這個情動就獲得不同地位,不再為表現個體受奴役的典型形式,而是解放的有效手段

§3 感性生活的組織方式

¶16 Spinoza所面對的感性生活充滿著反彈、模稜與迂迴,而理性嚴格性採取幾何取徑,將一切放為線與面的問題中。這個困難方法是在非邏輯占支配地位之處,重新引入一種確定的邏輯。Spinoza的計畫就是以好的方式證明情動也有著邏輯,這一邏輯必然性的決定其自然,而不需要從個別歷史去清點例外,也不需要求助於同時見證人的卓越與墮落的自由意志原則。這個計劃就是原因性解釋,同時著眼於存有論、邏輯與物理層面,如此才能追溯至情動的實在起源,並進而重建出其實在的網絡

¶17 〈論情動〉Prop. 1-11.闡明感性的基礎,即其動力原則,而在這11個命題中心位置的是Prop. 6-8.中闡明的conatus(努力)概念。情動無區別的涉及身體和心靈兩套順序,而揭示的是一種動能/力量,這種動能存在於每個事物的實在基盤。這說明的是,每個事物所持有的conatus只有藉由感性生活才能被授予每個事物,每個事物所持有的conatus就此才能在一個閾值區間被分配,其最小值為被動性一極,最大值為主動性一極。

¶18 在Prop. 9-11.中,透過Conatus的自然推導出的是三種「基本情動(affectus primarii)」,分別是欲望(cupiditas)、快樂(laetitia)、悲傷(tristesse);在隨後我們感性生活的各種配置都可以發現這三個基本情動,它們為全部組合賦予恆常性。只有在說明這三個基本情動的特徵後,我們才能理解它們如何組織我們所謂「情動叢結=次級情動」那些感性形式:情動不只與心靈相關,還與外部事物的表徵相關,當情動聯繫於外部表徵相聯,這三個基本情動就演變為不同型態與組合。對這些叢結的推導從Prof. 12.開始,一直到Part III結束。

¶19-1 情動都是從Conatus發展出來的,因此其共有一種特性,即其表現為不受約束的情動,亦即皆是關於心靈狀態波動、僅與心靈相繫的心靈活動;故情動的三個基本要素的界定是conatus本身的表現,而非固定指向任何受決定的對象。(註:如果Spinoza具有一種發生學視角,即情動的初始特徵是先於情動叢結發展的,那麼其思路與佛洛伊德《小兒性特質》相同;但Spinoza不具有這種發生學視角,因為基本情動與次級情動的關係,是在所有情動中都能發現基本情動。故基本情動不能理解為小兒階段的情動。)

¶19-2 區分基本情動與次級情動的是,次級情動在聯繫於conatus的同時,與對事物的意象相聯繫,而這些事物意象受想像機制所制約。因此情動出現新的組合:所有感性衝動都是欲望(cupiditas),但欲望不僅受conatus的推動,還表現出對指向對象的趨向性。亦即,作為感性典型形式的欲望總是對某事物的欲望,因此欲望不能由conatus的內部運動來說明

¶19-3 故欲望的表現方式總是關於快樂(laetitia)與悲傷(tristesse),快樂與悲傷就是存有及動作之力量增減(→這是Spinoza的獨特定義)。快樂與悲傷總是通過想像機制與外部原因相聯繫,因此這兩種基本情動也藉由它們關聯的外部原因而被體驗。

¶19-4 在這種透過外部原因的體驗中,快樂與悲傷的情動分別呈現為愛(amor)與恨(odium),此處愛與恨就與三種基本情動產生區別,成為「對象導向情動」。〈論情動〉的分析重點在於,基本情動完全與受決定對象無關,而Spinoza將證明從愛與恨這兩個對象導向情動如何形成巨大裝置,並以多變複雜的機制構成我們的感性生活。

¶20-1 愛與恨就是對外部事物的趨向或排斥(→這也是Spinoza的獨特定義),而愛與恨可能具有的所有形式,都是以對象導向的情動。因此這種對象導向需要獨特分類,Spinoza在Prop. 12-20.中對對象導向情動進行了考察,這些對象導向總是與事物相關,且欲望主體與欲望客體模糊不清。欲望是conatus的表現,所以來自自身深處,但是對象導向情動指向了特定實在,只能從別的來源、獨立原因說明。

¶20-2 如果欲望的情動與欲望對象的自然相關,那麼這是一種意象性衝動,而這正是自由意志論者的假說。Spinoza的主張是:我們並非因事物之所是而欲望之,而是因為我們自發陷於對事物之無知而欲望之。以及,欲望顯現所伴隨的動機,都不再欲望過程中占決定作用;這些動機純粹是偶然的,是出於身體=物體與身體=物體之間不可重複的相遇,相關於這些相遇經想像機制加工而產生的意象,而這些意象都是混淆觀念

¶20-3 對事物之愛恨情動的原因都是自發想像性的。欲望之所以有獨特區向,唯一原因即想像機制,想像機制產生意象,意象產生傾向,撕扯於欲望與觀念之間,而觀念並非對事物之觀念,而是對意象之觀念,意象一旦銘刻為身體=物體的部分,就會成為恆久的身體記憶。(註:想像機制不是單一模型。促使嬰兒喝奶的情動由混淆觀念引發,但這與促使成癮者飲酒的混淆觀念不同,因為嬰兒不是一個潛在的酒精成癮者。)

¶20-4 Prop. 12-20. 分析了想像機制的兩個步驟:聯繫(association)與轉移(transfert)。這兩個步驟決定欲望對事物的固著,但這種固著的原因與欲望中有多少意識動機無關。這就是情動的特徵,即情動透過自身的自發展開而表現出「兩極性」。聯繫與轉移的想像機制總是造成心靈被撕扯於主動與被動、快樂與悲傷、愛與恨之間,而永遠無法指明心靈處於哪一極。Prop. 17.附釋中分析的「靈魂混淆」就是這種不確定性的極端後果。

¶21-1 在Prop. 21.中Spinoza分析對象導向情動的一種狀況,即完全出於內在原因(conatus)而欲望事物的狀況,這些原因所依賴的個別程序是我們偶然形成某事物是可欲的意象,並形成這些事物的意象,因為只有通過想像中介,事物才能成為欲望對象,透過想像中介才能產生快樂與悲傷的情動,並導致愛恨情動的固著。

¶21-2 欲望在這個脈絡中被展開,在這一特殊脈絡中,人與人的關係需要承認對方為可欲且被欲望的人,並且需要承認對方是欲望著的人。欲望對象從簡單事物,反而在潛能上取決於一種想像欲望,我們自身的欲望經由這一想像欲望被反射,就如他人的欲望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欲望。當這種對「與我們相似之物(res nobis similes)」的愛成立時,情動機制就極度的複雜化。

¶21-3 後續專論特定情境中情動的命題重構了情動的基本情節。這些基本情節在現實中都是個別性的,因為其元素取決於偶然,但它們仍處在一個恆常性框架中。這些恆常框架以同一性的方式再生產,感性生活就是這些模板的複雜化。¶22-1 這種再生產的原則在Prop. 27.附釋中揭示,及「情動擬態(imitation affectuum)」原則,此原則導致感性生活的大部分情動是共通的。即若個體在第一個個體處具體經歷過某些情動,則這些情動在展開過程中就會包含對他者的考慮,這種考慮中,他者似乎不僅是此情動的對象,又是此情動的主體,這些情動以看上去不屬於任一個體的方式流通於個體之間。

¶22-2 感性生活至此到達最大程度的不穩定性,形成一種終究沒人知道誰愛誰、誰恨誰的遊戲,於是個體失去對其欲望的控制,繼而捨棄這些欲望,並開始決斷各自的生活;其代價就是所有局內人都受到損害,如果進入到每個個體都將失敗這種情動的交往中,彼此之間注定要進行無盡的撕裂。

¶23 通過解析欲望網絡,Spinoza廢除了錯誤的道德,並將其自然交還給它。〈論情動〉以突如其來的Prop. 58-59.作結,Spinoza在這兩個命題指出,此前所有關於情動的命題依循的都是被動情動的建置,因為它們被動的困擾著心靈;而主動情動一直到Part V〈論自由〉中才會成為關鍵角色。¶24 基於前述的論證,Spinoza在Part III附錄〈情動之界說〉條列了48條界說,始於欲望終於力比多,這些界說劃定了感性生活中的各種情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情、愛和慾的迷宮中,我們常常遇到看似矛盾的體驗: 疼痛與快感、約束與自由、恐懼與興奮。 這些看似對立的感受,實則是人類情感光譜上緊密相連的色彩。 讓我們暫時放下「性癖」這個過於簡化的標籤,深入探索人類內在能量與身體構造、頭腦神經系統的本質。 疼痛,不僅僅是一種生理反應...
Thumbnail
透過三位女性的戀愛小故事,讓作者對愛情有了不同的想像。這篇文章並非教人怎麼談戀愛,而是透過旁觀者的角度,觀察愛情中的理性與盲目情感。作者認為,除了愛情外,還有許多其他事物值得我們珍惜。
Thumbnail
引言 戀愛,這個從古至今讓無數人魂牽夢縈的話題,不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現代文學中,總是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然而,戀愛中的情侶問題卻往往令人頭疼。 當面臨愛情中的種種困境時,我們該如何反應?是選擇冷靜理智,還是隨心所欲? 在這篇文章中,將探討戀愛中的情侶問題,並對理智腦與戀愛腦的反應進行解析。
Thumbnail
重要資訊摘要:許多人在看到動物或他人表現出脆弱而不設防的姿態時,往往會興起給予照顧及保護的念頭,社會心理學幾十年來的研究所顯示,當一個人感到情不自禁,因此被激怒或勾起情慾時,通常會四處搜尋能夠解讀及定義這些感受的線索。此時肉體會反應......
2024/05/11 若男人(女人)被女人(男人)外貌、才華⋯等所吸引 即遠離要道 進入內在意識深層安定住,自然啟動觀照力,局部局部地見真相 就不會被見到的心外者(物)吸引 會達到無垠廣闊的開敞 之所以會感到開敞是由於原來一直在追求慾望被滿足與善護的束縛中離開的感
Thumbnail
愛情感情傷 情愛傷感情 感傷愛情情 情感情愛傷 傷情情傷愛 學庸95.09.04/23:35 愛情感覺會使心情受傷害 情愛會傷害感情 感傷愛情的心情 心情感覺情愛的傷害 傷心心情來自於心情傷害愛情
Thumbnail
透過深入認識依戀效應的理論與應用,解開人際關係糾結,並掌握自己的情感與潛意識,實用可靠的工具書。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愛的真諦是一個深奧且個人化的概念,它可以根據不同的文化、哲學、宗教和個人經歷有不同的解釋。愛的多個層面,包括無條件的接受、奉獻和承諾、同理心和理解、成長和發展、信任和安全感等,愛情的真諦是多面且主觀的。
Thumbnail
1、身 當然火辣激情又契合的性愛是絕對的,我們終究是人,會有七情六慾,會對於情慾的相互吸引,本來就會充滿渴望。 正視慾望並不可恥,越早體認到這件事,會避免掉很多人生/感情路上的叉路。 2、心 而對於多數人來說,撇除掉生理上的需求,在心理/精神層面有愛,是讓我們更加渴望與另一半在抱抱貼貼互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情、愛和慾的迷宮中,我們常常遇到看似矛盾的體驗: 疼痛與快感、約束與自由、恐懼與興奮。 這些看似對立的感受,實則是人類情感光譜上緊密相連的色彩。 讓我們暫時放下「性癖」這個過於簡化的標籤,深入探索人類內在能量與身體構造、頭腦神經系統的本質。 疼痛,不僅僅是一種生理反應...
Thumbnail
透過三位女性的戀愛小故事,讓作者對愛情有了不同的想像。這篇文章並非教人怎麼談戀愛,而是透過旁觀者的角度,觀察愛情中的理性與盲目情感。作者認為,除了愛情外,還有許多其他事物值得我們珍惜。
Thumbnail
引言 戀愛,這個從古至今讓無數人魂牽夢縈的話題,不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現代文學中,總是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然而,戀愛中的情侶問題卻往往令人頭疼。 當面臨愛情中的種種困境時,我們該如何反應?是選擇冷靜理智,還是隨心所欲? 在這篇文章中,將探討戀愛中的情侶問題,並對理智腦與戀愛腦的反應進行解析。
Thumbnail
重要資訊摘要:許多人在看到動物或他人表現出脆弱而不設防的姿態時,往往會興起給予照顧及保護的念頭,社會心理學幾十年來的研究所顯示,當一個人感到情不自禁,因此被激怒或勾起情慾時,通常會四處搜尋能夠解讀及定義這些感受的線索。此時肉體會反應......
2024/05/11 若男人(女人)被女人(男人)外貌、才華⋯等所吸引 即遠離要道 進入內在意識深層安定住,自然啟動觀照力,局部局部地見真相 就不會被見到的心外者(物)吸引 會達到無垠廣闊的開敞 之所以會感到開敞是由於原來一直在追求慾望被滿足與善護的束縛中離開的感
Thumbnail
愛情感情傷 情愛傷感情 感傷愛情情 情感情愛傷 傷情情傷愛 學庸95.09.04/23:35 愛情感覺會使心情受傷害 情愛會傷害感情 感傷愛情的心情 心情感覺情愛的傷害 傷心心情來自於心情傷害愛情
Thumbnail
透過深入認識依戀效應的理論與應用,解開人際關係糾結,並掌握自己的情感與潛意識,實用可靠的工具書。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愛的真諦是一個深奧且個人化的概念,它可以根據不同的文化、哲學、宗教和個人經歷有不同的解釋。愛的多個層面,包括無條件的接受、奉獻和承諾、同理心和理解、成長和發展、信任和安全感等,愛情的真諦是多面且主觀的。
Thumbnail
1、身 當然火辣激情又契合的性愛是絕對的,我們終究是人,會有七情六慾,會對於情慾的相互吸引,本來就會充滿渴望。 正視慾望並不可恥,越早體認到這件事,會避免掉很多人生/感情路上的叉路。 2、心 而對於多數人來說,撇除掉生理上的需求,在心理/精神層面有愛,是讓我們更加渴望與另一半在抱抱貼貼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