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喬治·彼得森(Peter George Peterson) : 黑石的起點,我的頂點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彼得·喬治·彼得森(Peter George Peterson)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先後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與西北大學,並於1947年以最高榮譽畢業。1948年,他加入芝加哥一家市場研究公司,隨後於1951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擔任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

彼得森於1985年與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共同創立了私募股權投資與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並出任集團主席。憑藉黑石集團的股份,他累積了巨額財富,特別是2007年公司上市時獲得的19億美元資產,成為其慈善事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他於1992年參與創立兩黨市民團體「協和聯盟」,致力於推動減少美國聯邦預算赤字的倡議。

彼得森的職業生涯起步於電影器材公司 Bell & Howell,於1958年加入並迅速崭露頭角。1969年,他受邀主持由慈善家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和前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狄龍成立的一個基金會委員會,後被稱為「彼得森委員會」。該委員會倡議的政策促成美國政府制定相關法規,規定基金會每年需支付最低比例的資金以支持公益事業。

黑石集團自1985年創立以來,憑藉「借雞生蛋」的經營理念,通過籌集大額資金,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收購與併購,成為資產管理領域的領頭羊。例如,2024年黑石收購了價值10億歐元的 Burstone 歐洲倉庫投資組合、美國普洛斯的工業物流倉庫、以及日本數字漫畫提供商 Infocom。此外,黑石還在印度、中國等地進行大規模投資和收購。

黑石的核心策略是「買入、修復、賣出」,即通過提高資產價值實現收益,並形成了以資本增值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閉環模式。其主要的資產管理方法包括三大方面:

  1. 租賃優化:調整租戶結構與業態組合以提升收入。
  2. 戰略性收購與處置:剝離非核心資產,增購優質資產。
  3. 改善資本結構:優化債務結構以提高收益率。

自2022年起,黑石的業務分為房地產、私募股權、對沖基金解決方案和信貸四大板塊,每個板塊均由專業投資團隊管理。

黑石成立之初,僅以40萬美元起步,並面臨募資困難。創始人蘇世民曾回憶,發出450封自薦信後,幾乎無人回應。但最終,憑藉兩位創始人的聲譽與努力,黑石於1987年成功募集6億美元,並開始了併購之旅。

其首個成功案例是與美國鋼鐵集團合作,設立運輸之星控股有限公司以保護核心資產。該項目從1986年開始,至2003年完全退出時,為黑石及其投資者帶來25倍收益,奠定了「友好收購」的基石。

儘管1989年經濟低谷帶來多次失利,黑石迅速調整策略,與凱雷等公司共同崛起,結束了私募股權領域 KKR 一家獨大的局面。

黑石在成長過程中,完成了許多經典投資案例。例如,2004年在互聯網經濟低迷時期成功收購一家化學公司,隨後將其上市。此外,投資樂高後,通過業務多元化轉型,將其打造為大型連鎖娛樂集團。

黑石集團以其精準的策略與執行力,不僅成就了自身的全球影響力,也成為現代資產管理行業的典範。

“每件事情都有起點,我們要怎麼到達頂點,這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彼得·喬治·彼得森。

當我們在職場上打拼,有時並不是不知道要怎麼做,而是不知道要去那裡做或是做到什麼程度。你可以成為誰或是你想要成為誰,在這之前要做點什麼準備。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你要做什麼?如何做?如何做的與眾不同?我想是對於自我的要求,而這個要求來自於你對事物的了解與專注,這也可以說是良質。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是一種對事物或自我的要求與追求,從起點到頂點。

社會上每個人的起點都不盡相同,但我們追求的是頂點,對吧?



資料參考 : 《黑石的選擇:黑石創始人彼得·彼得森的人生七堂課》、BBCnews

avatar-img
0會員
105內容數
成功並非一蹴可及,分享名人背後的故事 :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跟著我一起剖析那些成功的軌跡,踏上屬於自己的成功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路的成功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是約翰·D·洛克菲勒寫給他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件,內容深刻揭示了洛克菲勒家族經營智慧與人生哲理的核心秘訣,也揭開了家族長盛不衰、創造並維持巨大財富的秘方。透過30封信,這位美國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以簡潔有力的文字,道出了他一生累積的寶貴智慧與成功之道。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豪,也是全球公認最富有的人之一。他身兼慈善家、實業家和石油巨擘等多重頭銜,被認為在現代貨幣價值下,其財富超過 3000 億美元,相當於今日的三位比爾·蓋茨或七位馬雲。
一個從未犯錯的人,是因為他不曾嘗試新鮮事物。 A person who never made a mistake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二十世紀的科學家中,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無疑是最為人熟知的一位。然而,很少有人了解,他在學術路上的起步並不順利。愛因斯坦未完成德國中學學業便赴瑞士報考大學,但首次嘗試失利。他花了一年時間補足學業,取得中學文憑後,才成功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羅伯特·奧本海默(1904-1967),出生於紐約市,憑藉其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哈佛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然而,在劍橋的學術生涯並不順遂。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麼可唱,只歎息一聲,飛落在那裡。
這本書是約翰·D·洛克菲勒寫給他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件,內容深刻揭示了洛克菲勒家族經營智慧與人生哲理的核心秘訣,也揭開了家族長盛不衰、創造並維持巨大財富的秘方。透過30封信,這位美國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以簡潔有力的文字,道出了他一生累積的寶貴智慧與成功之道。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豪,也是全球公認最富有的人之一。他身兼慈善家、實業家和石油巨擘等多重頭銜,被認為在現代貨幣價值下,其財富超過 3000 億美元,相當於今日的三位比爾·蓋茨或七位馬雲。
一個從未犯錯的人,是因為他不曾嘗試新鮮事物。 A person who never made a mistake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二十世紀的科學家中,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無疑是最為人熟知的一位。然而,很少有人了解,他在學術路上的起步並不順利。愛因斯坦未完成德國中學學業便赴瑞士報考大學,但首次嘗試失利。他花了一年時間補足學業,取得中學文憑後,才成功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羅伯特·奧本海默(1904-1967),出生於紐約市,憑藉其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哈佛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然而,在劍橋的學術生涯並不順遂。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麼可唱,只歎息一聲,飛落在那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學會快樂,欲望少但更好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Thumbnail
從六、七年前的哲學讀書會開始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慢慢走向經濟思辨教育。這件神奇的事,究竟是怎麼來的? 還記得小編曾經在上課前的電梯裡遇上同學,順口問了看起來是好爸爸的國峰,「為什麼能在這個時間點來參加讀書會?」(迷之音:因為他是公司老闆啊!沒在公司上班……) 有眼不識泰山的小編,殊不知眼前的同學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不斷升遷,遲早會到達他無法適任的位置」,這本《彼得處方》是作者收集了許多提問而來,他從這些彼得原理受害者的提問中,歸納出兩大類型的問題,並提出了他的解方。避免不恰當的升遷,導致人們工作不快樂,企業也淪為毫無效率的恐龍。
Thumbnail
本書作者艾瑞克.喬根森(Eric Jorgenson),收集和整理了納瓦爾在Twitter等平台的文章和語錄,彙編集結成本書,以下選取自書中部分幾個觀念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以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演講為例,說明人生的際遇與 #偶然 脫不了關係,而要讓點連成線再到面,靠的是平時的 #三項蓄積 ---- #技術組合、#人際網絡、#自我理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學會快樂,欲望少但更好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Thumbnail
從六、七年前的哲學讀書會開始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慢慢走向經濟思辨教育。這件神奇的事,究竟是怎麼來的? 還記得小編曾經在上課前的電梯裡遇上同學,順口問了看起來是好爸爸的國峰,「為什麼能在這個時間點來參加讀書會?」(迷之音:因為他是公司老闆啊!沒在公司上班……) 有眼不識泰山的小編,殊不知眼前的同學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不斷升遷,遲早會到達他無法適任的位置」,這本《彼得處方》是作者收集了許多提問而來,他從這些彼得原理受害者的提問中,歸納出兩大類型的問題,並提出了他的解方。避免不恰當的升遷,導致人們工作不快樂,企業也淪為毫無效率的恐龍。
Thumbnail
本書作者艾瑞克.喬根森(Eric Jorgenson),收集和整理了納瓦爾在Twitter等平台的文章和語錄,彙編集結成本書,以下選取自書中部分幾個觀念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以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演講為例,說明人生的際遇與 #偶然 脫不了關係,而要讓點連成線再到面,靠的是平時的 #三項蓄積 ---- #技術組合、#人際網絡、#自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