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文化
每個員工最後都會升到自己不適任的等級
我們或多或少都見過能力很好的人,換了一個位置後反而工作頻頻出錯,尤其是升官之後。彼得解釋大部分在最初階段處在適任位置時,越可能因能力被賞識而被升遷,而升遷隨之而來可能是不同技能的需求(例如前線員工可能非常知道怎麼與顧客相處,但是升上主管後卻凡是仍想介入下屬怎麼跟顧客相處,而不知怎麼領導或教練員工),並因此達到不適任階層。
最強追隨者並不會成為最強領導者,而許多領導者有所謂的「強者恐懼情結」,會怕下屬比自己強。彼得認為,只要是會擾亂原有的體制或階級的人(包含過於適任/能力過強以及過於不適任),都極可能被「去角質」(資遣/開除/調職)來維持原有的體系,也因此這樣不適任的情況會不斷出現。
再者,升遷經常是「拉力」>「推力」,即「被提拔」大過「個人努力或能力」。這也能在政黨選舉看出,一般會被政黨推派出來參選的看的是「勝出機率」而不是「個人能力」,也就是越能煽動選民而非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才越可能被推派。
彼得認為人類有「階級本能」,而這樣的秩序是人類生來就有的概念,他也提出一些個人會希望升遷的心理解釋。佛洛伊德提出女性感到挫敗是因為潛意識裡感到自己無法成為男人,但彼得認為以階級學的解釋應是女孩無法成為父親的妻子(更上一層的階級)才因此感到挫敗,而彼得的解釋也合乎階級本能。
人類大部分對於現況不滿足會想往上爬,但由於階級體制會排除擾亂現有體制的人,導致適任的人終將離去,而不適任的人越可能往上升,便因此造就不適任的人越滾越多。不適任+不適任最終還是不適任。
當然,這樣的情況仍然可以被避免。彼得在書中舉出了一些方式,這裡點出其二。第一是使出各種「假性不適任」操作。所謂假性不適任就是偶而犯點小錯讓上頭打消想提拔自己的念頭,但是這種小錯必須要是無傷工作大雅的事,像是文書人員故意抽屜不關等等的。另一種就是練習「負面思考」。這並不是說要悲觀,而是當有升遷機會時可以思考一下像是「會遇到什麼困難」「我的生活作息會受影響嗎」「我心裡以及身體健康承受的了嗎」等等的問題。
彼得認為人類以及物種其實也是一直在「升級」。當人類越來越自負便會認為自己能夠永無止盡的升級,但是歷史告訴我們許多物種因為某些優勢而升級時,卻也因為同樣的優勢而滅亡(達到不適任等級)。人類的優勢是智慧,而這項優勢是否也是把雙面刃,並將帶領我們不斷升級(例如科技開發)並在最終走到不適任等級?
彼得擔憂社會有「階級退化」的現象,並在許多學校便可觀察到。傳統體制下的學校符合彼得原理,學生會因不及格(不適任)而遭受留級,在進修過後才能晉升(升遷),可是因為許多學校認為留級人數會拉低學校水準,便也看到無論學生能力夠不夠都予以晉升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越隨著時間推移,大學文憑只代表學生在這間學校待了幾年,不再代表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也不再是一張代表學生有匹配高薪工作能力的證明。
當人不再有生產力,再加上科技發展帶來的效率,許多企業使深信電腦能取代人力,並進行裁員。彼得懷疑電腦是否能解決效率問題及人類的能力不適任現象,或是其實會加速人類走向生命的不適任。
當初會決定閱讀這本書是因為聽過很多podcast和Youtube的介紹。這是一本非常簡單好讀的書,作者也運用很多諧音梗及自創一些詞彙或「症狀」來形容一些職場常見的不適任情況。讓人訝異的是,一本五十幾年前的書到現在仍然適用,尤其是階級退化及科技發展的觀察似乎也越發嚴重。我自己帶過許多碩士實習生,也帶過一位翹班遲到無心學習但學校逼我讓她實習成績給過的學生,對於階級退化的描述有非常深的共鳴。
書本因年代久遠,當然少數範例可能不是真的那麼適用於現代社會。我個人會認為本書因架構在於人類的階級本能,會讓人有點感覺所有人想升遷單純就是「本能」,而非許多社會價值觀強化的結果(例如成功的概念),自己的職場其實非常多前線人員一點都不想升官(笑)。「要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以及「換了位置也要換腦袋」是看完這本書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