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付費專屬】見證者阿爾罕布拉宮:格拉納達流星般的全盛時代
付費限定

【付費專屬】見證者阿爾罕布拉宮:格拉納達流星般的全盛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阿爾罕布拉宮的獅子宮照片。Wiki Commons, "Granada Albayzin Alhambra (79) (51211875253).jpg"

阿爾罕布拉宮的獅子宮照片。Wiki Commons, "Granada Albayzin Alhambra (79) (51211875253).jpg"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1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西班牙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79會員
629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伊比利半島在羅馬時代,曾是相當重要的農產區。在中世紀由穆斯林統治時,其灌溉農業之發達,在地中海遠近知名。微妙的是,到了十五、十六世紀,西班牙本國產業卻是西歐最不發達的區域之一。 怎麼解釋這種矛盾現象?現代軍事史學家Anthony Beevor在對西班牙內戰的研究提到,這些基督教王國在「再征服」穆斯
在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三》中,玩家有機會透過結盟耶穌會,訓練特殊單位「西班牙征服者」,一種在二代就有的馬上火槍手。 這個印象或許是來自於以下幾點: 一、耶穌會的創立歷史深受伊比利傳統影響,連創立者羅耀拉都是前西班牙軍人。 二、一些耶穌會成員對軍事技術頗有研究,時不時成為東方帝國的鑄砲師。
如果問說,中世紀的歐洲,哪裡最有宗教寬容的精神,一定會有人回答:安達盧斯。 現代人對這個名字十分陌生,但其實,安達盧斯指的就是穆斯林統治時期的伊比利半島。 在那裡,基督徒、猶太人與穆斯林,事實上在同一個社會共存。相比起同時代的西歐,「中世紀的伊比利樂園」形象似乎再鮮明不過。 不
伊比利半島在羅馬時代,曾是相當重要的農產區。在中世紀由穆斯林統治時,其灌溉農業之發達,在地中海遠近知名。微妙的是,到了十五、十六世紀,西班牙本國產業卻是西歐最不發達的區域之一。 怎麼解釋這種矛盾現象?現代軍事史學家Anthony Beevor在對西班牙內戰的研究提到,這些基督教王國在「再征服」穆斯
在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三》中,玩家有機會透過結盟耶穌會,訓練特殊單位「西班牙征服者」,一種在二代就有的馬上火槍手。 這個印象或許是來自於以下幾點: 一、耶穌會的創立歷史深受伊比利傳統影響,連創立者羅耀拉都是前西班牙軍人。 二、一些耶穌會成員對軍事技術頗有研究,時不時成為東方帝國的鑄砲師。
如果問說,中世紀的歐洲,哪裡最有宗教寬容的精神,一定會有人回答:安達盧斯。 現代人對這個名字十分陌生,但其實,安達盧斯指的就是穆斯林統治時期的伊比利半島。 在那裡,基督徒、猶太人與穆斯林,事實上在同一個社會共存。相比起同時代的西歐,「中世紀的伊比利樂園」形象似乎再鮮明不過。 不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