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個本來可以懶懶放空的下午,小莊帶著小旭和小曦,準備一起到家旁邊的小路散步。這條路沿著桃林鐵道,路旁盛開著桃花,空氣中飄著淡淡的花香,還能聽見樹梢上鳥兒的啁啾聲。
小旭戴著護膝和護肘,神氣地踩著直排輪,滑得像風一樣快。「爸爸,跟上呀!」他回頭喊了一聲,笑得像陽光般燦爛。
「喂!爸爸可是有在練跑步的!」小莊故意甩開手臂,用誇張的忍者跑姿勢追了上去。小曦則邊跑邊哼著小曲,不時對旁邊路過的蝴蝶大喊:「別飛太快,我要追上你!」
這條路通往一片茂密的森林,終點是一座叫「奧爾森林學堂」的小木屋,據說是貓頭鷹和松鼠最愛的地方。一路上,小旭不時停下來炫技,展示他的直排輪,滑行得有模有樣。小曦則一會兒在花叢邊找蟲,一會兒蹦到樹下研究掉下來的松果。
到了學堂附近,小莊決定讓大家挑戰找「森林寶藏」:一隻貓頭鷹和一隻松鼠的蹤跡。大家各自分頭,小曦興奮地在樹叢裡翻找,小旭則用直排輪快速繞圈,試圖用速度制勝。小莊笑著跟在他們後面,悄悄地用手機記錄下孩子們專注的模樣。
突然,小曦大喊:「找到松鼠啦!它在那棵大樹上!」果然,一隻毛茸茸的松鼠正站在樹枝上,好奇地瞅著他們。而貓頭鷹的蹤跡還沒找到,小旭靈機一動:「既然貓頭鷹晚上才出來,那我們就來玩『鬼抓人』吧!」
然而,遊戲剛開始,小旭和小曦就異口同聲地喊:「爸爸當鬼!」小莊瞪大眼睛:「為什麼是我啊?」
「因為爸爸跑最快!」小旭邊笑邊滑得更遠了。
「而且爸爸跑起來超好笑的!」小曦捂著嘴偷笑。
就這樣,小莊開始扮演「鬼」,追逐兩個笑得像風鈴般的孩子。小旭滑著直排輪,在小路上左右閃避,靈活得像隻小兔子;小曦則憑著小巧靈活,一溜煙就爬上旁邊的大石頭:「抓不到我啦~」
跑著跑著,小莊假裝氣喘吁吁地說:「喂喂,爸爸真的老了!可以換人當鬼嗎?」
小旭停下來,站在鐵道旁,扶著膝蓋喘氣,卻又偷偷笑:「爸爸,不是老了,是我們變快了啦!」
笑聲和腳步聲在夕陽下的桃林間回蕩。那天,沒抓到貓頭鷹,但小莊抓到了一個又一個滿是孩子們歡笑的瞬間。
這個故事展現了親子之間如何透過簡單的活動,建立深厚的學習夥伴關係,並傳遞了幾個重要的啟發點:
故事中,爸爸小莊並非只是看著孩子玩,而是全心投入到遊戲中,與孩子一起奔跑、歡笑。這種「共同參與」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與關注,進而建立信任感。當孩子信任父母,他們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與學習挑戰,形成互相支持的學習夥伴關係。
即使只是玩鬼抓人,活動本身也蘊含著學習機會:
這種遊戲式學習比單純的課堂學習更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幫助他們從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
在遊戲中,孩子們主導「誰當鬼」的決定,讓他們感受到被賦予選擇權的尊重與獨立性。孩子看到父親努力追逐,甚至假裝「氣喘吁吁」,會感受到自己成長帶來的力量,這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價值感。
小莊在故事中展現了幽默、耐心和積極的態度,無形中教會孩子:
這些價值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指引,會深深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態度與人際關係。
故事結尾,父親記錄下孩子專注的模樣、聽見他們的笑聲。這些共同經歷不僅是美好的回憶,更成為日後學習與成長的基石。親子之間的情感支持,會讓孩子在面對學習挑戰時更有安全感,知道有人永遠站在自己身旁。
透過這樣的親子互動,我們可以學到:學習不僅發生在教室裡,而是隨時隨地可以透過玩樂、探索和互相支持來進行。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將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成為他們的夥伴,而不僅是旁觀者或指導者。
以上真人真事改編,因為桃林鐵道就在家後面,昨天就心血來潮一起跑步和溜直排輪,
想不到一出去就是四小時,因為全程都是徒步來回啊~
從奧爾森林學堂回程前,有聽到疑似貓頭鷹的叫聲,
我們聽聲辨位,在樹與樹之間找尋,
最終發現唱歌的是這隻神秘的大鳥(不是貓頭鷹😅)
回程看到夜晚的桃林鐵道也蠻美的。
下次要往南昌公園的方向走走看囉!
奧爾森林學堂
桃林鐵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