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間,再也沒有比自以為是的善意更難拒絕的燙手山芋了。讀楊雙子《臺灣漫遊錄》穿越回百年前的台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青山小姐說的沒錯,再也沒有人記得本島人的生活方式,那種日子是會到來的。 可是無從悲嘆呀,清國時代福佬人也是這樣對待原住種族的,人世荒謬,就是這樣吧。」
raw-image


身處臺灣,經歷過不同的統治者,不管是過去還是當代,臺灣都有著複雜的身份認同的問題,這也牽扯到「權力」,不管是直拳或是幽微,都實在地在這個世界中運作。


在日本統治時,臺灣人民是被殖民的對象,雖然日本帶來了現代化的曙光,但也飽受壓迫與不平等;我們極度渴望與日本內地人一樣享有平等,而一方面我們則堅持保持自我認同,意識自己與日本人有所不同。


故事描繪了一位日本作家在臺灣的漫遊,是文學及電影上的宣傳,但同時──也牽涉到日本「南進政策」的政治宣傳。


這本書從飲食切入,一部份映照出臺灣各地的飲食風采,一部份從青山千鶴子與王千鶴的互動,來看出感情上的權力不對等處。


書中的角色、飲膳、名勝和地理在閱讀時都躍然紙上,與我們生活產生連結。例如,小說中提到向青山小姐介紹的肉臊飯,呈現了臺灣族群文化的差異,以及閩南料理與客家料理的獨特之處,還有各式街頭小吃的文化,雖然我們無法品嚐,但依然能夠大飽眼福。


總之,閱讀的體驗非常美好,隨著鐵道的旅程,百年前的時光彷彿都款款飛入眼簾,是小說還是真實,都變得難以讓人捉摸了。


而結局有兩種版本,擁有美好結局的蜜豆冰是青山千鶴子後來所添加的,為了弭平過去的遺憾,但若是妳相信,那它其實也就變成真的了。


文學虛實的奧妙在此展現。

哎呀呀唉呀呀,趕緊去買一本《臺灣漫遊錄》吧!!


推薦指數:🌟🌟🌟🌟✨

研伸閱讀:翁佳音、曹銘宗《吃的臺灣史》;燕池〈苦晝短〉;1930年代桃園角板山輕便軌道臺車影像。






◎作者:#楊雙子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331




raw-image


楊雙子穫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大獎,這個消息堪比中華隊12強封冠,是2024年令人受到震撼及鼓舞的消息。在得奬的致詞,楊雙子提到:「有些人會問我,為什麼要書寫100年前的事情,我總是回答,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


到底台灣人的命運是什麼?到現在仍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總是內耗著,對立著,我們只能做的就是選擇善良,以及認真地把每一天都過好。


#臺灣漫遊錄 #鐵道 #飲食 #臺灣 #歷史 #日本時代 #自我認同 #殖民 #文學 #玉塵讀書 #美國圖書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玉塵 (塵世迷走書僮)的沙龍
30會員
42內容數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2025/02/18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2/18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1/22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Thumbnail
2025/01/22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Thumbnail
2025/01/14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2025/01/14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臺灣漫遊錄》以1938年日本作家青山千鶴子遊歷臺灣為背景,探討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小說以美食串起旅程,卻也藉由細膩情感及權力結構的刻劃,引人反思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的互動,以及有權者如何看待弱勢。推薦序更點明此書為反思殖民的告白信與反省文,提醒讀者需察覺書中權力結構的運作。
Thumbnail
《臺灣漫遊錄》以1938年日本作家青山千鶴子遊歷臺灣為背景,探討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小說以美食串起旅程,卻也藉由細膩情感及權力結構的刻劃,引人反思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的互動,以及有權者如何看待弱勢。推薦序更點明此書為反思殖民的告白信與反省文,提醒讀者需察覺書中權力結構的運作。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我是在聽公視台語台podcast時聽到這本書的介紹,作者用著很流利的台語與主持人介紹這本書撰寫的目的與過程,覺得很有趣就下單買回來看,隔了幾個禮拜後想到就翻出這本書來看,一看驚為天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本土料理文化好書。
Thumbnail
我是在聽公視台語台podcast時聽到這本書的介紹,作者用著很流利的台語與主持人介紹這本書撰寫的目的與過程,覺得很有趣就下單買回來看,隔了幾個禮拜後想到就翻出這本書來看,一看驚為天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本土料理文化好書。
Thumbnail
1983 年,作家李昂出版了《殺夫》一書,觸動著臺灣社會的女性議題。在小說中,作者融入了家鄉鹿港的經驗,也正是因為鹿港著名的三不見:不見天、不見地和不見女人……
Thumbnail
1983 年,作家李昂出版了《殺夫》一書,觸動著臺灣社會的女性議題。在小說中,作者融入了家鄉鹿港的經驗,也正是因為鹿港著名的三不見:不見天、不見地和不見女人……
Thumbnail
本書作者栖來光,是因為婚姻來到台灣,也已經定居超過15年的日本女性。這樣特殊的生活經歷,讓她能以很精準的視角看到台灣與日本在不同層面上的優缺,以及能夠互相學習補足之處。而過去幾年她大多將文章發佈於日本的網路平台,其中數篇也得到百萬次的迴響,這些內容經過翻譯與整理後,這本書才於2022年春季於台灣出版
Thumbnail
本書作者栖來光,是因為婚姻來到台灣,也已經定居超過15年的日本女性。這樣特殊的生活經歷,讓她能以很精準的視角看到台灣與日本在不同層面上的優缺,以及能夠互相學習補足之處。而過去幾年她大多將文章發佈於日本的網路平台,其中數篇也得到百萬次的迴響,這些內容經過翻譯與整理後,這本書才於2022年春季於台灣出版
Thumbnail
本次講座搭配本館特展「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楊双子老師以百年幾乎不變的縱貫鐵道為經、從昭和臺灣到現代為緯,觀察臺灣人餐桌食物的演變,與背後蘊含的意義。
Thumbnail
本次講座搭配本館特展「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楊双子老師以百年幾乎不變的縱貫鐵道為經、從昭和臺灣到現代為緯,觀察臺灣人餐桌食物的演變,與背後蘊含的意義。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