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臺灣漫遊錄》:殖民、美食與權力交織的島嶼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許多人讀《臺灣漫遊錄》終章的感覺可能和我一樣:什麼!?我要趕快再讀一遍⋯⋯這不只是解謎驚喜的緣故,還有如「無可避免頭沾濕」雨霧般細密的情感,逐漸見首不見尾地隱入殖民與被殖民的國族敘事中,讓人眷戀,想鑽回被窩裡取暖。

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去(2024)年奪下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聲勢浩大;朋友讀完日語譯本讚不絕口,直說想再讀中文原版。那麼我也來讀,讀讀停停,「好像還沒有感受到超凡之處,研判是期待太高⋯⋯」,甚至在中後段棄置數日,眼看著就要斷頭——終於在百無聊賴的睡前打開,把最後兩章做個了斷。

幸好有撿回來。

青山千鶴子搭乘神戶門司基隆線的連絡船來臺 © Claydee

青山千鶴子搭乘神戶門司基隆線的連絡船來臺 © Claydee


《臺灣漫遊錄》的主線結構並不複雜,昭和13年(西元1938年)日本「內地」吃貨作家青山千鶴子受邀訪問「殖民地」臺灣,遇上萬能通譯兼助理兼管家兼福爾摩斯的華生的本島少女王千鶴,兩人沿著舊縱貫鐵道一路探詢——「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嗎?」(請自行搭配隧道回音)目錄就是菜譜:瓜子、米篩目、麻薏湯、生魚片、肉燥、冬瓜茶、咖哩、壽喜燒、菜尾湯、兜麵、鹹蛋糕、以及蜜豆冰。

除了無敵的寶島美食之外,這本小說還有個討喜之處:沒寫出來、看不見的背景考察功夫下得深;裡子足了,表面毋需贅飾花紋也是豐潤。歷史年代小說最怕讀起來變成「穿越」小說,人物的思想動作、吃穿用度、過路場景格格不入,時而「穿越」現代,恍如隔世。《臺灣漫遊錄》則是樸素自然有味;行文略有不順暢之處,個人理解為「翻譯小說」的原始設定展現,要讀下去是沒有問題的。

進一步深究,這種讓讀者「雲裡霧裡」的行文還有一種可能性:這是小說敘事者青山摸不透王千鶴心意的寫實表現,是「青山老師不理解、不得不花一本小說的篇幅求出答案的疑問。」

個人喜歡「盲讀」,泰半直入主題,推薦序之類的 front matter(直譯為前面那堆前輔文)通常是讀完全書意猶未盡才回頭來看。而《臺灣漫遊錄》推薦序「力邀」文學評論家新日嵯峨子操刀,新日是「灣生」——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做為日本人不倫不類」、「不上不下、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評論這本「展現殖民者優勢的小說」再適合不過。

當我雀躍地從終章、後記、代跋直至封底,翻回開頭的推薦序,才發覺核心如珠母,早已高懸於此。

新日直指,「本書既是一封漫長的告白信,也是一篇反省文」,提醒讀者閱讀時「務必時時意識到青山老師有著殖民者身分」。反省的是殖民者青山——「述說著臺灣,卻無視臺灣的生命經驗,甚至以自己筆下的臺灣洋洋自得」;但也不只是殖民者青山,而是在各種權力結構中的有權者青山,例如寫作者的青山「筆下的王千鶴女士,終究並非王女士本人,我們很容易走進主述者留下的印象陷阱,這是我們不得不謹慎的」。

這是關於「察覺權力」的書;眼睛睜開了就很難視而不見。權力是體制結構,無法被其中的個體「自願放棄」。當寫作者拒絕為「南進」擦脂抹粉,有權者在「下鄉」旅途中發現南國,殖民者伸出友誼的橄欖枝,權力的對象該如何回應呢?青山釋出善意,王千鶴該就此和解、欣然接受這份「友情」嗎?

新日說:「本書最後以小說的形式呈現,⋯⋯是仰賴(王千鶴)這位真實人物被詮釋的虛構性」;那麼我們應該也可以說,這篇推薦序的呈現,是仰賴「這本虛構小說被詮釋的真實性」。察覺非虛構的權力結構,讓我們借假修真。


很高興在這裡見到你,迴響與合作,請洽 hiclaydee AT proton.m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ydee的沙龍
186會員
93內容數
禪是哲學,也是呼吸坐臥之間的生活方式,身心靈最放鬆的安身立命之道。《三不五時來點禪》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介紹並反思不同作者和讀物對禪的理解,綴以禪坐內觀的實際體驗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體悟,並期待更多迴響與探索。一期一會、侘寂美學、正念冥想……禪的無與空蘊含著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來品味。
Clayd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本文探討由技入道的概念,並以潘家欣的《玩物誌》、鄭世朗《奶奶的夏威夷祭祀》、金宇澄《繁花》等作品為例,闡述藝術創作與自我修煉的關係。文章重點在於強調創作的誠實性、質地與風格的重要性,以及創作者應如何面對內心掙扎,並藉由長時間的技藝磨練來體悟生命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由技入道的概念,並以潘家欣的《玩物誌》、鄭世朗《奶奶的夏威夷祭祀》、金宇澄《繁花》等作品為例,闡述藝術創作與自我修煉的關係。文章重點在於強調創作的誠實性、質地與風格的重要性,以及創作者應如何面對內心掙扎,並藉由長時間的技藝磨練來體悟生命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分享參加由前職棒選手周思齊、棒球作家朱宥任及知名球評曾文誠參與的棒球講座活動心得。講座除了宣傳新書外,更深入探討周思齊的棒球哲學,包括其對「解讀比賽」、「與失敗共處」以及「心智鍛鍊」等面向的獨到見解。文中穿插許多周思齊的精彩語錄,並提及臺灣棒球近年來的發展與轉變。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分享參加由前職棒選手周思齊、棒球作家朱宥任及知名球評曾文誠參與的棒球講座活動心得。講座除了宣傳新書外,更深入探討周思齊的棒球哲學,包括其對「解讀比賽」、「與失敗共處」以及「心智鍛鍊」等面向的獨到見解。文中穿插許多周思齊的精彩語錄,並提及臺灣棒球近年來的發展與轉變。
Thumbnail
2025/04/14
臺灣電影《器子》試片觀後感,結合懸疑、警匪元素,以基隆特殊場景為特色,推薦給想看輕鬆又有看頭的觀眾。文章也提出劇情和結局的個人觀點,並提及觀影細節和體驗。
Thumbnail
2025/04/14
臺灣電影《器子》試片觀後感,結合懸疑、警匪元素,以基隆特殊場景為特色,推薦給想看輕鬆又有看頭的觀眾。文章也提出劇情和結局的個人觀點,並提及觀影細節和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漫遊錄》以1938年日本作家青山千鶴子遊歷臺灣為背景,探討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小說以美食串起旅程,卻也藉由細膩情感及權力結構的刻劃,引人反思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的互動,以及有權者如何看待弱勢。推薦序更點明此書為反思殖民的告白信與反省文,提醒讀者需察覺書中權力結構的運作。
Thumbnail
《臺灣漫遊錄》以1938年日本作家青山千鶴子遊歷臺灣為背景,探討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小說以美食串起旅程,卻也藉由細膩情感及權力結構的刻劃,引人反思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的互動,以及有權者如何看待弱勢。推薦序更點明此書為反思殖民的告白信與反省文,提醒讀者需察覺書中權力結構的運作。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